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相融合,使地域文化特色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历史时代意义的美丽乡村,提高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乡村活力。分析了乡村地域文化的组成内容及乡村公共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手法,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社区内部公共性的、村民可以自由进入并进行文化生活的空间,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人际交往的场所,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但目前我国乡村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普遍缺失,传统的公共空间逐渐衰落,满足现代文化需求的空间边缘化、被动化,严重制约了乡村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文中分析现代乡村文化需求的主要内容,提出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类型,指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体现本土性、主动性、参与性、聚集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并以江苏省句容市于家边村为例探讨了在现代乡村规划中如何主动营造形式多样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周练  曹艳雯  关云洁 《绿色科技》2023,(19):14-19+34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也是承载、体现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公共空间的精神内核,实现更好地传承,以景观叙事理论为切入点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以长沙市宁乡县沩水源村公共空间为对象开展了景观设计实践。结合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梳理、整合沩水源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应用于乡村公共空间叙事性景观设计中。通过确定叙事主题、组织叙事结构、营造叙事氛围,将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文化与村民生活、游客体验紧密联结起来,在凸显了乡土文化特质的同时增强了村民文化认同感和游客的体验感,为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对于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城镇化"建设思维冲击了乡村公共空间原有的乡村性。乡村振兴的提出为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对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进行了解析和梳理,以为日后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7年海南省提出以"共享农庄"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开启了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而乡村的公共空间,作为旅游活动开展的门户场所,更是旅游活动和人们生产生活物质载体,对于乡村旅游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海南为例,通过"共享农庄"与"传统旅游"旅游模式、公共活动类型、公共空间需求等各要素对比,探讨"共享农庄"下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后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晓玲 《广东园林》2022,44(2):34-37
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广州市红山村为例,针对其中心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结合当下全域旅游的发展导向,明确村落更新目标,基于以人为本、地域文脉动态保...  相似文献   

7.
通过的对乡村村域滨水空间的分析,结合贵州省乡村水流域的现状,将滨水空间划分为3类公共空间,核心保护区的公共空间、自然山水型的公共空间、商业活动型的公共空间,并分别对其开发利用进行讨论,核心保护区的公共空间以生态培育为主,自然山水型的公共空间以人为主、配套相应的设施、保持其原生性,商业活动型的公共空间主要以捆绑相关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植入水文化,延续水岸的历史文脉、考虑山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乡土文化日渐被边缘化、乡村文化建设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农村文化产业人才不优、乡村文化产业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要以建设长江文化遗产长廊为契机,全面展示三峡乡村文化遗产;以"农业+文化+旅游"融合为主线,打造三峡乡村文化旅游新景观;以丰富产品业态为抓手,打造三峡文化农业;以乡村"农业节"、"民俗节"活动为依托,打造"美丽乡村名片";以乡村"文化铸魂"为核心,全面提升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当前城镇建设过程中,许多公共空间景观出现了盲目趋同化的现象,而没有对自身地域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城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正在面临文化缺失的危机。此外,在城镇现代化建设加快的进程中,对于公共空间景观也关注不足。基于此,主要针对地域文化视角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前城镇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空间景观地域文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地域文化公共空间景观的建设方法,为我国城镇公共空间景观地域化提供参考,以推动城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的推进改变了乡村风貌,尤其是作为乡村景观门面的村口公共空间景观.乡村村口景观空间形式多样,但在地域文化上的挖掘与传承体现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展现地域文化,通过单元式空间组合法,将村口公共空间划分为数个文化功能单元,再用休闲步道将空间单元连通整合,打造富含地域文化特征的村口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1.
吴斌 《绿色科技》2022,(1):125-12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乡村的振兴,也是平衡好城乡关系的一种方式.乡村振兴不仅可提高村庄内部人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也对城市输出本土有优势的价值内容,故乡村振兴是统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者湾村灾后重建景观规划为例,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深入分析了者湾村的特色文化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低碳景观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乡村景观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温州盘垟村为例,以低碳理念为基础,从绿地系统、道路水系、景观文化三方面提出乡村景观低碳化策略,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为今后低碳理念在乡村景观中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梳理新兴县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现状。以新兴县六祖镇水湄村为例,阐述了水湄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文化资源利用不足,乡村特色体验景观缺乏和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问题。通过对水湄村文化、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提出以"红色文化参观、民俗风情体验、田园风光游览"三线并行的景观设计文化策略,形成以体验为导向,"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期望打造全域背景下六祖镇差异化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植物景观奠定了乡村风貌的基调,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植物景观的影响。通过选取黔南州都匀饶河村、荔波水甫村、三都姑鲁寨、三都巴卯寨、三都王家寨、平塘掌布村、平塘甲乙寨、平塘吉古村吉古大寨、小米牙寨等8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调研对象,对其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植物营造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黔南州传统村落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并发现在营造意识、环境卫生、景观氛围、植物景观互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增加村寨吸引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传统乡村生态景观及其乡愁文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愁生态景观是区别于城市景观、突显乡村特色、彰显乡愁文化的重要景观实体。文中研究了2004-2014年珠海2个传统乡村生态景观风貌特征及其乡愁文化的演变,结果表明:1)乡村水体空间占比呈缩减势态,其中接霞庄由30%下降至23%,排山村由5.1%下降至4.3%。与此同时,接霞庄出现了占比为11.7%的旅游设施用地,排山村出现了占比为2.7%的工厂用地,主要占用的是林地和水体空间。2)乡村植物种类逐渐丰富化,接霞庄由24种增至44种,排山村则由32种增至40种,新增植物功能更加注重经济性、观赏性和芳香性。3)乡村新增居住空间平均林木覆盖面积极低,接霞庄为0.12 m2,排山村仅为0.02 m2。4)乡村生态景观风貌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乡镇企业入侵严重、旅游开发定位模糊、注重林业经济价值、城市风吹入乡村、生活需求发生转变和缺少科学规划指导等6个方面。5)珠海传统乡村生态景观的特色表现为:村头宗祠,古树参天;村前水池,岸绿水清;村边小溪,浣衣车水;村后茂林修竹;村内绿树成荫,庭院花果飘香。最后,分析了导致珠海乡村生态空间减少、地域乡愁文化减弱的原因,并针对珠海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易帅 《广东园林》2023,(2):17-2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在生态、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出现衰退,使得乡村景观价值受到减损。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丰富乡村社交活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土文化景观等策略能够提升乡村景观价值。以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更新设计为例,剖析其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并针对其深层影响因素,基于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多元化活动空间、串联里水河滨江带、及重塑榕荫空间等具体措施改善景观价值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17.
从聚落景观保护性规划角度出发,以粤西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ArcGIS叠加分析法对乡村开展规划.通过提取乡村主要景观指标因子,耦合公众参与,构建矩阵系统计算评分权重,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系统地分析出乡村应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并以ArcGIS叠加...  相似文献   

18.
林莉 《广东园林》2009,31(4):63-66
在人们日益向往乡村田园风光、渴望回归自然的当代社会,乡村作为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地理区域,如何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保持其原有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态,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增城北部三镇乡村景观生态建设为例,分析乡村景观的生态特征,探讨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乡村景观内涵与特征,探讨国内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着地域性特征丧失、乡土文脉断层和自然环境生态失衡的现状。在分析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乡土文化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景观环境营建应尊重乡村地域环境,运用直接表达、重建与再现、隐喻象征和抽象凝练等艺术手法来传承和表达乡土文化,以营建出兼具历史内涵和文化特征的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