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粤古驿道历史悠久,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条件。以西京古道为例,通过现场勘查和文献阅读,以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道德教育资源4个角度阐述古驿道承载的环境教育优势,并提出以挖掘古道历史、引入生态旅游、完善基础设施为途径,实现古驿道环境教育和以环境教育为导向的古驿道保护与活化,以期为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SWOT分析法,以粤赣古道关爷埂段为例,总结其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当下开展南粤古驿道自然教育可能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并且基于事实现状提出了关于古道自然教育开展的建议和策略,包括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当地特色文化输出,并根据当地文化特点提取自然教育主题元素;以服务中小学生为古道自然教育的核心定位,以培养参与...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广东省在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工程做法方面取得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了南粤古驿道分类及分级,南粤古驿道用材区域概述、保护与修复原则、修复程序、典型古驿道修复做法、修复施工要求等内容。通过梳理修复工程方法,规范其修复技术步骤及施工标准,防止建设性的破坏,再现历史工艺。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是指在旅行过程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对研学旅行和体验式教育金基本理念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研学政策、课程设计、营地建设、监督评价、人才培养等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希望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河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社会效益,但特色不突出,林地保护困难重重,文中就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城区景观林,开展森林旅游,营造都市生态科普基地,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以及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建立奖励机制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育是研学旅游营地的重要建设内容,利用城市棕地开展自然研学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城市双修的直接表现。以曾为采石场的武汉古姆山为例,基于对场地现状的解读和使用群体的调研,从营地构成要素出发,引入采石文化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资源再生、景观空间和研学旅游3个方面提出修复自然环境、传承采石文化、塑造自然教育空间、选择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近自然式游学设施、路径科学化和课程全龄化设计策略,实现自然教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年龄层人群提供本土、多样化、专业化的自然研学体验。  相似文献   

7.
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4个准则层指标、21个因子层指标的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的适宜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潇贺古道适宜开展保护性利用工作,资源自身内在价值对保护性利用的影响大于资源利用外部条件。根据分析结果从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构建遗产廊道空间、划分旅游功能区域、打造休闲旅游产品提出了遗产廊道视角下潇贺古道的保护性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论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旅游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循环经济视角下辽宁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辽宁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首批发布的五条国家森林步道之一,沿途分布着众多森林古道和古关隘。针对森林古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古道本身、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等方面提出保护与修复策略,以充分发挥其游憩、健身、研学、文化等多种功能,提高国家森林步道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科普研学兼具生态功能和教育功能,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探索科普研学发展的驱动机制,找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增长点,以广西自然保护地为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建立科普研学“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感知价值-科普研学公众参与行为”的SOR模型。结果表明,保护地自身特性是自然保护地建设除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课程设计和安全保障外的另一重要因素。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主要通过影响参与者的感知价值进一步影响科普研学公众参与行为。其中,生态价值和体验价值的中介效应较强,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中介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科普研学应充分满足参与者的生态价值和体验价值感知,并以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感知上的不足为突破点,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中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如何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抓手并探索其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实现三者共生共赢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古驿道与沿线乡村历史发展分析基础上,剖析体育健康产业与古驿道及沿线乡村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面向多元人群、打造体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链、营造主题线路、建构复合空间网络、搭建多层级综合服务体系5个方面的空间策略,寻求多维关系作用影响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发展路径,总结出以体兴道以道兴村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阶段模型、阶段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根据这些理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指导,提出三种乡村旅游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4.
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将螺髻山旅游地定位为"峨眉姊妹,彝都仙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景区规划与管理,大力宣传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完善旅游产业链等旅游开发策略,推进螺髻山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5.
阐述古树是不可再生树木资源,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和文化意义,建议有关单位在保护下开发利用。古树是公益林组成的一部分,依法应享受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6.
湛江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信息特征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信息的载体,是点状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章以湛江市古树名木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挖掘古树名木资源的自然信息、历史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和经济信息特征。认为湛江市古树名木是湛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植被的反映,并提出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现状,叙述其保护管理工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