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锡寄畅园     
正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寄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明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户部尚书的  相似文献   

2.
<正>寄畅园是江南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无锡西郊惠山之麓。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原属秦姓私园,初名凤谷行窝。明末清初,秦氏后  相似文献   

3.
山断九龙骨,池分陆羽泉。扑帘苍翠碧,罅石伏涓流。——清·邵长蘅  相似文献   

4.
李正 《国土绿化》2010,(3):20-23
<正>寄畅园东南部保护修复工程原则经过寄畅园保护修复工程专家小组多次讨论,反复研究,于1999年4月21日小组第七次会议通过如下原则:以清代《南巡盛典》所载《寄畅园图》为蓝本,  相似文献   

5.
无锡寄畅园是明清时期较好保留至今的传统文人园林。它的艺术魅力 ,在于其特色十分鲜艳。即选址山麓 ,深得自然之趣 ;布局缜密 ,借景有方 ;顺势叠石 ,分隔空间 ;引泉入园 ,创造水景 ;建筑简朴 ,点到为止 ;林木葱郁 ,古树众多。了解这些特色 ,分析其运用的手段 ,便可吸取优秀传统 ,启发人们的园林创作。  相似文献   

6.
李正 《国土绿化》2010,(2):15-1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8年1月13日,将江苏无锡的寄畅园(又名秦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明、清、民国时的历代园主或由家族成员组成的管理机构成员,均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后裔,历四百余年之久。该园占地1公顷,因地制宜,延山引水,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湛的理水、参天的古木、洗练的建筑成为江南山麓别墅园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为江苏经济发达地区,也是重要的传统林业区。为了进一步促进无锡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全面实施建设“绿色无锡”的三年行动计划,与时俱进,打造绿色无锡。文内具体论述了建设“绿色无锡”的主要战略思想、奋斗目标及必须把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陆琦 《广东园林》2022,44(3):97-100
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过去出了城西门,便可看见。惠山高329 m,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绵延而来,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所以也称“九龙山”。惠山还有柯山、历山、古华山、西神山等古称。晋代时因有高僧慧照在此建寺,后人用慧照命名“慧山”,古时慧与惠两字相通,“惠山”由此得名。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到此,称其为“江南第一山”。  相似文献   

9.
江苏无锡映山湖畔的中国杜鹃园,依凭山形地势挖涧掘塘,栽植杜鹃花,每年四五月间,各种名贵杜鹃竞相开放,形成“千丛相面背,万朵互低昂”的盛景。中国杜鹃园已成为中外瞩目的一个杜鹃花专类园。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从去年冬天开始,实施“绿色无锡”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打造“绿色无锡”是实现“两个率先”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无锡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建设目标(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但目前无锡的生态建设与“两个率先”的要求,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环境现状不适应。无锡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长期的生态超负荷已造成太湖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酸雨频繁,地面沉降现象日趋严重。二是林业现状的不适应。森林资源总量较低,且分布不平衡,在现有94万亩林地中有近70万亩集中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新江南园林的造园范式,丰富新江南园林造园理论和方法,增强新时期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以无锡市尚林苑为例,对其造景艺术特色、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江南园林造景理念、方法和创新手段,认为无锡尚林苑以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格局,满足园林新功能,做到了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张铭远  王晖  陶昕 《广东园林》2019,41(3):51-56
仙湖植物园立足于生态园林建设中保护性开发和景观结合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打造出较高品质、独具特色的蕨类植物专类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入口水景区、科普展馆与温室区和溪谷栈道区进行分析,分别解析其生态改造措施的特点:与园林造景的融合,建筑与植物生境的协调以及原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展示。从地基加固、边坡治理及缺陷景观优化等方面总结技术难题和处理措施,为植物专类园的生态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植物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为例,通过对罗汉松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园林应用的认识,结合"中国写意山水画"景观特点和审美理论,打造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6大景观分区,并针对各分区的景观布局、植株选择与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点,总结罗汉松园在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方面的营造技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园林设计中园林效果图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园林效果图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图的制作流程包括三维建模、渲染、图像处理3个过程。分析了园林效果图存在着轻设计而只重效果、园林创作的严肃性正在被绚丽多彩的效果图所遮掩的问题,指出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莫少敏 《广东园林》2006,28(1):30-31
通过建设和分析粤华苑,使岭南园林文化传播世界,使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园,更了解岭南园林的传统庭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十香园     
陆琦 《广东园林》2011,33(6):80+95-96
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怀德大街3号,始建于1856年,又称“隔山草堂”,为清末著名画家居廉、居巢兄弟的故居及作画授徒之所,因园内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米仔兰、白兰、含笑等10种香花而得名。十香园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安古代园林的发展史进行分析,根据西安地区的实际条件,从生态和人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西安城市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南植物园竹园改造规划设计构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园设计以现有竹园为基础,收集热带亚洲、美洲、非洲丛生竹属的90%,种类的50%,热带美洲的草小竹类3—5槿30—50种,引种重要经济和观赏禾草约100种.在设计过程中对园艺禾草的种类进行搭配,以科研、引种驯化及种质保存为主动线.辅以民族文化、经济用途、园林艺术及科普教育等内涵.形成国内乃至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丛生竹——禾草园——竹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