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酰基载体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拟南芥酰基载体蛋白为查询序列,检索18个植物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获得138个酰基载体蛋白基因和12个基因片段。植物酰基载体蛋白由1个基因家族编码,成员2~16个。植物酰基载体蛋白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结合位点(Ser)周围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该位点包含在保守的DSL基序中。植物酰基载体蛋白基因结构类型分为5种,其中类型III酰基载体蛋白基因所占比例最大。绝大多数植物酰基载体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单独或2~4个成员分布在一条染色体上。在138个植物酰基载体蛋白基因中,19个具有不同剪接体。植物酰基载体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  相似文献   

2.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不同类型的 6个水稻品种 (系 )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配制成一套包括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群体。应用包括 3套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各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浆始期以三倍体种子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效应为主 ,灌浆中期以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为主 ,灌浆后期和成熟期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稻米可溶性糖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共同调控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表现。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灌浆始期和中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增长成熟期的籽粒长和厚度 ,但可增大籽粒宽度。灌浆始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越多 ,对提高成熟期粒重越明显 ,中、后期和成熟期则明显降低粒重。灌浆始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愈多 ,会明显增加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但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影响程度趋于减弱 ,在后期和成熟期转为负向相关。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控制着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最终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黑龙江省18个地区选择熟期适宜的18份大豆品种为材料,结合当地8个主要环境因素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大豆品质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平均气温、无霜期负相关,与年日照时数、降水量正相关.油分含量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平均气温、无霜期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降水量负相关.经度、纬度、海拔、年平均气温、无霜期等环境指标的提高对蛋白质含量形成和提高不利,却对油分含量的形成和提高有利;年日照时数、积温、降水量等环境指标的提高对蛋白质含量形成和提高有利,却不利于油分含量的形成和提高.这样的结论表明同一环境因素对蛋白质和油分形成可能具有互逆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014年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区试9个甜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水溶性总糖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甜玉米水溶性总糖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出苗-采收期穗位高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穗行数是影响甜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粗、百粒重,秃尖对甜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并对控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Synthetic 6x的2A、3A、5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促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基因;3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4份白菜型油菜种质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在贵阳环境条件下,这些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并被划分到3个群中.相关性分析显示,白菜型油菜种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还对这种负相关关系的应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fad基因在胡麻蒴果发育过程中对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控,对高、中、低三个不同亚麻酸(C18:3)含量的胡麻品种(’CDC Gold’,‘内亚7号’,’Linola’)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品质测定,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2a基因(fad2a)、脂肪酸去饱和酶2b基因(fad2b)、脂肪酸去饱和酶2c基因(fad2c)、脂肪酸去饱和酶3a基因(fad3a)、脂肪酸去饱和酶3b基因(fad3b)的qRT-PC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蒴果成熟,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粗脂肪与粗蛋白不断积累,且差异显著(p<0.05)。fad2a基因、fad3a基因以及fad3b基因在各个时期中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以0 d的蒴果为对照,在胡麻种子形成过程中,‘内亚7号’的三个基因在5 d和15 d的表达量迅速增加,到30 d时急剧减少,15 d的fad2a基因表达量为5.23倍,fad3a基因表达量是fad2a基因表达量的14.52倍,fad3b基因的表达量是fad2a基因表达量的16.14倍,表明这三个基因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积累过程。在低亚麻酸含量品种‘Linola’30 d中,fad3a基因是fad2a基因表达量的52.71倍,fad3b呈下调趋势;在高亚麻酸含量品种‘CDCGold’30d中,fad3a基因与fad2a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调趋势,fad3b的表达量为3.92倍;在中等亚麻酸含量品种‘内亚7号’中,fad2a基因表达量降低了0.31倍,fad3a基因是fad3b基因表达量的1.87倍。fad2b基因、fad2c基因熔解曲线不稳定,峰值低,可以在后续试验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胡麻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分布规律,以DYM(♀)和STS(♂)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述品质性状在RIL中呈连续变异,各成分含量的频次、偏度和峰度表现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超亲分离现象,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中粗脂肪含量的遗传倾母本遗传,而5种脂肪酸含量均倾双亲平均值遗传。油酸与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筛选出了16份品质优异的株系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含糖量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含糖量×高含糖量组合的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的含糖量进行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世代群体的含糖量不同,杂交后代的含糖量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高含糖量的父本。含糖量的遗传符合加性遗传模型,加性效应估值为-4.9900**±0.1713。因此,在选育高含糖量品种时,应利用含糖量遗传的加性效应,选择含糖量高的材料作亲本,且父本的含糖量应该较高。  相似文献   

10.
亚麻种质资源种子形态性状与含油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优异亚麻种质资源,挖掘出优质育种材料,测定了231份国内外亚麻种质资源籽粒的长度、宽度、千粒重、表面积、亮度、红度、艳度及含油量,并对种子形态性状和含油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种子形态性状和含油量存在丰富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参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15水平上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籽粒亮度和红度较高,艳度最低;第Ⅱ类群籽粒的含油量、千粒重、长度和红度均最大;第Ⅲ类群籽粒含油量最低,千粒重最小,种皮亮度最低,但艳度最高;第Ⅳ类群只有1份材料,籽粒宽度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量与籽粒亮度、籽粒红度、籽粒艳度、千粒重、籽粒表面积、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391、0.261、0.548、0.457、0.529和0.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