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宁夏近3年的“毒饵站”灭鼠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毒饵站”灭鼠比稞投毒饵灭鼠节约毒饵40%-60%,防效提高15%-20%,且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PVC管"毒饵站"在农区灭鼠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PVC管“毒饵站”和竹筒“毒饵站”投放0.005%溴鼠灵毒饵,对农田区鼠类和住宅区鼠类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VC管“毒饵站”投放毒饵对农田区鼠类的平均取食率为25.58%,防治效果为84.14%;竹筒“毒饵站”的平均取食率为25.49%,防治效果为77.73%。PVC管“毒饵站”投放毒饵对住宅区鼠类的平均取食率为33.23%,防治效果为82.92%;竹筒“毒饵站”的平均取食率为33.97%,防治效果为88.88%,两者取食率和防治效果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两种“毒饵站”投放毒饵对农田区鼠类和住宅区鼠类的取食无影响,都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是一种很好的灭鼠投饵方法,可在贵州省广大农区灭鼠中推广应用。在竹材馈乏地区,应用PVC管“毒饵站”统一灭鼠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4年在硖石街道进行竹筒毒饵站农田害鼠防治效果试验,研究表明:竹筒毒饵站农田灭鼠效果优于裸投毒饵灭鼠,同时彻底解决了农田灭鼠裸投毒饵易受雨水冲刷、霉变、不能长期放置等缺点,提高了灭鼠效果;竹筒毒饵站灭鼠技术体现了高效、经济、环保、持久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的推广力度,2017年春季开展了大范围的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用毒饵站灭鼠技术与传统的裸露投放毒饵的方法防控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很接近,毒饵站灭鼠技术示范区的总体防治效果达82.67%,裸露投放毒饵的对照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2.99%,2种技术防治效果都达80%以上,差异不明显,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故可以在农田灭鼠中广泛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介绍了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推广农村毒饵站灭鼠技术取得的成效,以及毒饵站灭鼠技术的优点、制作方法、毒饵配制、放置方法、组织措施和原则以及中毒应急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正>老鼠偷食粮食,传染"鼠疫"、"出血热"等流行性疾病,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裸露投放毒饵灭鼠,不仅灭鼠时间短,而且易造成其他动物(如鸡、狗、猫、鸭、猪等)甚至小孩误食中毒,危及人和畜禽生命安全。春、秋两季是灭鼠的最佳时期,毒饵站科学灭鼠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害鼠的长期控制。毒饵站制作简单,因毒饵投放在毒饵站之中,可以防  相似文献   

7.
毒饵站灭鼠技术作为农区鼠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和鼠害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持久等优点.该文介绍了贵州省余庆县自2003年以来开发的不同类型毒饵站灭鼠装置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并提出了开发不同类型毒饵站灭鼠装置、大力宣传毒饵站灭鼠技术、交替使用灭鼠药物和毒饵饵料3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农田化学灭鼠中,一般采取随地撒投毒饵的方法,毒饵裸露在外,易被牲畜误食,儿童也有接触到毒饵的可能,易发生中毒事件,且造成环境污染.饵料易受潮而发生霉变,导致害鼠拒食,增加了灭鼠成本.毒饵站灭鼠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灭鼠技术,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持久等优点.毒饵站是指害鼠能自由进人取食而其他动物(如鸡、鸭、猫、狗、猪等)不能进入或取食的、能盛放毒饵的一种容器.  相似文献   

9.
养殖场应用陶土、PVC、纸制、塑料等不同材质的毒饵站灭鼠,药后20d各重复灭鼠效果均在80%以上,平均灭鼠效果达到91.3%。其中陶土毒饵站、PVC毒饵站对害鼠有较好的趋向性,毒饵消耗量与塑料毒饵站、纸制毒饵站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便宜、适用、效果好的毒饵站制作材料,在贵州省瓮安县使用3种材料进行毒饵站防治农田害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毒饵投放后3 d,住宅区瓦片毒饵站、圆塑管毒饵站、纸筒毒饵站平均取食率分别为5.00%、5.13%、6.45%;农田区平均取食率分别为9.20%、7.45%、6.50%。毒饵投放后15 d,住宅区和农田区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1.67%和78.25%,对鼠类的取食率、防治效果都很接近,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说明3种材料毒饵站均可在农区灭鼠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农田灭鼠技术,包括灭鼠时间的选择、灭鼠技术、毒饵站技术、毒饵的配制与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以为农田灭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养殖场应用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长度的PVC毒饵站灭鼠,药后15 d平均灭鼠效果达到94.7%。不同长度毒饵站的毒饵消耗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0 cm、30 cm毒饵站的毒饵消耗量均与50 cm、60 cm的毒饵站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养殖场使用毒饵站的最适长度为20~30 cm。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灭鼠效果,并且节省材料,进行了不同长度的PVC毒饵站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长度30~40cm的PVC毒饵站,毒饵消耗量大灭鼠效果高。  相似文献   

14.
动物饲养场是鼠类活动最猖獗的地方,老鼠咬死幼畜、偷吃饲料、破坏物品、传播多种疫病,给动物饲养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灭鼠工作是动物饲养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药物灭鼠常用的是抗凝血剂类灭鼠剂,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一直是作为主流灭鼠剂在使用。但是这类灭鼠剂在投放后需要一定时间的保留期才能达到预期的灭鼠效果。毒饵投放后如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在自然条件下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毒饵质量,潮湿场所还有潮解霉变等问题发生,对饲养的动物也潜在一定的危害。为了防止毒饵变质引起浪费,节约灭鼠成本,减少饲养或野生动物因误食毒饵而发生事故,2004年初在北京市昌平区内共选取了5个养殖场和1个饲料加工厂作为试验点,在全市统一集中灭鼠时制作了固定毒饵站在灭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贵州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 m2挽回粮食损失19.47 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 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 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 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 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14个市、71个县(市、区)开展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同时开展了不同材质毒饵站比较试验、农舍毒饵站放置比较位置试验和毒饵站与裸投毒饵灭鼠效果比较试验。6年来共开展毒饵站农田灭鼠面积106.17万hm2、农舍灭鼠户数1 252.97万户次,累计挽回农作物损失38 689.7万kg,挽回经济损失77 399.4万元。每667m2投入防治成本为6元,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3.53。通过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减少了人畜中毒事件、提高毒饵使用效率、降低毒饵土壤残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区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毒饵的取食量、保鲜效果和灭鼠效果等方面对毒饵站的规格和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端开口的双孔毒饵站具有较高取食率,同时对毒饵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口径10 cm、长度40 cm的瓦筒毒饵站在取食率、防治效果、防盗及来源等方面比PVC管更有优势,适合广东省农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和裸露投饵3种投饵灭鼠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式投饵在农田的灭鼠效果分别为93.0%、92.0%和87.0%;在住宅的灭鼠效果分别为89.5%、88.2%和84.2%。采用“毒饵站”灭鼠。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等优点。尤其是竹筒“毒饵站”灭鼠技术,应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适合山区毛竹资源丰富的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区裸投毒饵在灭鼠的同时杀灭一些有益生物及鸟类这一问题,设计了不同材质毒饵站取食量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农区应用陶土毒饵站、PVC毒饵站灭鼠技术,可有效压低害鼠密度。  相似文献   

20.
为巩固近几年来的春季农田统一灭鼠成果、控制鼠密度、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南汇区康桥镇示范推广应用“毒饵站”投药技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