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杉木家系年轮宽度及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兵强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4):59-61,86
利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 ,分别测定 2 2个杉木优良家系年轮宽度组成性状与年轮密度组成性状 ,通过遗传变异研究和遗传相关分析 ,了解杉木密度性状变异规律及与生长的关系 ,为多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研究了11年生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年轮密度组成各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及木材密度梯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高(h2=0.41—0.58),而晚材密度、早晚材密度比及密度变异幅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低(h2=0.15—0.25);同时各性状遗传力因生长林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材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之间遗传相关密切(ry=0.84-0.95),与早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Ⅰ-69杨木材为试样,运用树木年轮图像分析系统和树木年轮分析系统获取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数据,并对组成成分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Ⅰ-69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随树龄增加而增大,最大密度波动较大,最小密度随树龄增加总体趋势下降,早材密度、晚材密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年轮组成成分各项指标株内径向变异极显著,株间径向变异不显著。年轮密度各组成成分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年轮平均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增加量较小,年轮最大密度、晚材密度增加量较大;相对而言,Ⅰ-69杨木材密度径向变异大于轴向变异。  相似文献   

5.
I-69杨年轮宽度和密度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I-69杨木材为试样,运用树木年轮图像分析系统和树木年轮分析系统获取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数据,并对组成成分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69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随树龄增加而增大,最大密度波动较大,最小密度随树龄增加总体趋势下降,早材密度、晚材密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年轮组成成分各项指标株内径向变异极...  相似文献   

6.
材性改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惠新  黄敏仁 《林业科学》1996,32(5):426-433
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研究了11年生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性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年轮密度组成各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牢轮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及木材密度梯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高(h^2=0.41-0.58),而晚村密度、早晚材密度比及密度变异幅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低(h^2=0.15-0.25);同时各性状遗传力因生长林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采集植株胸高处木芯,分析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年龄效应。结果表明: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他年龄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进一步说明通过种源选择可实现木材生产力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改良。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而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则易受环境的影响,幼龄材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较小,仅为成熟材的63.29%。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则与年轮宽度不同,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不同年轮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约在8年生选择径向生长快的种源会明显地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基于性状早晚相关分析,认为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杉木的平均年轮指数与平均月降水量及各月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降水量对杉木的直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9月份降水量与直径生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2月份平均降水量与直径生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直径生长量受前1年生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邓恩桉的木材性质,本研究采用排水法和《GB/T 1930-2009》方法测定邓恩桉的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以及木材密度。结果表明:全树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均值分别为114.61%、4.73 mm、1.164 g·cm-3、0.522 g·cm-3。随着树高的增加,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呈-大-小-大‖趋势,生材含水率呈-小-大-小‖趋势;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减小,生材含水率逐渐增大,年轮宽度先增加后减小。4个材性指标在树干径向不同位置间差异极显著,在不同树高间差异不显著(除年轮宽度外)。基本密度与3个材性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板栗木材密度和直径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通过对板栗木材密度与年轮宽度的研究表明,板栗木材年轮宽度较窄,为0.21cm,近髓心宽度较大,后期呈较平衡的下降趋势;年轮密度从髓心向外一直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木密度为0.6164g/cm^3,最大密度为0.7785g/cm^3,最小密度为0.3774g/cm^2,早材密度0.4835g/cm^3,晚材密度0.6821g/cm^2,变异幅度0.439,密度梯度23.6978,木材面向密度为0.  相似文献   

11.
酸雨对杨树生长和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受酸雨危害和未受酸雨危害杨树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化学性质的对比研究表明:酸雨对杨树生长和木材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减缓,年轮宽度变窄,受害材的年轮宽度较健康材相对降低12.67%。受害材与健康材的pH值无明显差异,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差异。与健康材相比,受害材的戊聚糖和木质素含量相对升高1.43%和3.72%,而综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减少3.45%,灰分的含量相对减少8.34%。受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气温和降水对银杏木材年轮和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地区17年生银杏为试材,研究了气温和降水对银杏木材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气温和降水,对银杏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生长季节中的7月份气温与年轮宽度有-0.44的负相关,对木材密度影响不大;而月份降水量与年轮宽度呈0.69的正相关,在0.01水平相关显著,8月份降水量与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呈0.70、0.74和0.74的正相关关系,在0.01水平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海波  张冬妍  刁宏志 《森林工程》2005,21(3):11-12,14
讨论了三维视觉处理方法,包括双眼视觉法和透视投影法,对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年轮间细胞的生长过程进行数字化再现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年轮间细胞分裂过程和形成规律,从中得出木材材性预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荣凤  鲍甫成  李华  刘秀英 《林业科学》2004,40(5):168-173,i001
以老山汉墓出土的12个木材试样为材料,通过木材解剖学观察确定出“黄肠题凑”顶板的材料为松木和板栗两个树种,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出土松木的年轮变动模式和年轮序列类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轮数在50年轮以下的样本ls1、lS2、lS3、lS4、lg6的年轮指数序列变化规律不显著,但年轮数在70年轮以上的样本ls5、ls7、ls8、k9的年轮指数序列类似度很高,序列间相关系数的t值都达到4.0以上,由此推断ls5、ls7、ls8、ls9来源于同一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论新颖,对杉木嫁接偏冠作了生理理论的解答,对木材解剖的年轮数是自变数的习惯作了指正,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侧柏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响应函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北京地区侧柏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侧柏年轮宽度序列和年轮密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响应函数模型可解释年轮宽度变化的58.45%,年轮密度变化的77.81%.夏季降水对侧柏年轮宽度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年轮密度则表现出负效应.与降水的影响相反,夏季气温对侧柏年轮宽度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对年轮密度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当年7月的气温和降水对侧柏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的作用尤为显著.说明侧柏的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均可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且年轮密度包含的信息量高于年轮宽度.  相似文献   

17.
刘启军 《绿色科技》2023,(15):136-139
为了解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于四川马尔康海拔3940 m采集四川红杉木年轮样芯,建立标准年表,对年轮宽度指数与前一年1月至当年12月的月平均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和降水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红杉径向生长与当年9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12月份的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生长季降水增多可能有利于高海拔四川红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木材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作为薪材和加工材料在古人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炭、干木材与饱水木材等遗存进行树木年轮学研究,可为文化遗存的年代、气候环境变迁与木材利用等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文中梳理了树木年轮学在考古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从木材遗存的定年、碳十四年代校正、历史气候与环境考古、森林开发与木材利用史以及新技术发展5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上树轮考古学的研究前沿,结合国内树轮考古学的现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材性改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格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霜关密切,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梯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遗传控制方式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树干碳含量在杂交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含碳率在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父母本配合力分析显示,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碳含量的母本效应均大于父本效应,C25-3母本效应最大,B109-3父本效应最大;杂交组合各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工作仍需注重亲本的选配。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碳含量与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按10%的入选率,联合选择出3211和3215两个速生高固碳的杂交组合,单株材积较对照(CK)增加30.91%以上,树干碳含量较CK增加26.95%以上,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弱相关或负相关,筛选出3218和3216两个木材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木材基本密度较CK增加2.1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