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培杂双七(原名培杂七和培杂77)是利用培矮64S与七占成对测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自1993年晚造开始,经过几年多造的大面积试种与区试,均表现丰产稳产,米质优,且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比97%),中抗白叶枯病(3级),是目前广东省唯一通过品...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162是1996年用培矮64S与sh162配制而成的两系迟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稻产,抗倒性强,米质较好,介绍了培两优1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培两优特青是以培矮64S与特青配制成的两系杂交新组合,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母本培矮64S是该中心从农垦58S转育而来的低温敏核不育系,1991年通过湖南省技术鉴定。父本特青是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已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品种。培矮64S/特青已于1994年元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培两优特青。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两系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特青是以培矮 64S与特青配制成的两系杂交新组合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母本培矮64S是该中心从农垦 5 8S转育而来的低温敏核不育系 ,1991年通过湖南省技术鉴定。父本特青是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已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品种。培矮 64S/特青已于 1994年 1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培两优特青。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两系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余红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两优余红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晚籼品种余红 1号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培矮 64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综合抗性好等特点 ,1997年 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广8优165是用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GR165组配选育而成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生育期与博Ⅲ优273相当,产量较高,米质较优,饭味较好,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广东省已累计种植面积达1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余红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两优余红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晚灿品种余红1号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 培矮64S配组民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综合抗性好等特点,1997年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深优9516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用不育系深95A与恢复系R7116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性突出、米质优良、抗稻瘟病等特点,2010年4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为广东省重点推广的超级稻组合。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李中希 《作物研究》2002,16(1):35-35
两优培九系用培矮 6 4 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在岳阳市作中稻栽培 ,已有 3年。1999年引进 ,2 0 0 0年小面积示范 ,2 0 0 1年达 1万公顷 ,2 0 0 2年可达 2 .2万公顷 ,占岳阳市中稻面积的 4 8%。该组合表现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等优点 ,深受广大农户欢迎。1 两优培九的表现两优培九在本市作中稻栽培 ,从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都表现产量高、米质好。我市地处湘北 ,土层深厚肥沃 ,适合两优培九的生长。 2 0 0 1年 ,随机调查 9.5 hm中 稻两优培九 ,平均单产为 9.2 1t/ hm,随机…  相似文献   

10.
培两优 2 75是用我中心“863”两系课题组新育成的倾粳亲籼系 2 75为父本 ,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的培矮 64S为母本配制的亚种间强优势组合 ,米质 4项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饭味可口。该组合于1999年 9月通过广西省级审定。至 2 0 0 0年早季共试种推广 2万hm2 左右。1 培两优 2 75的产量表现1997年北流市引进试种成功后 ,1998年示范2 5 6.7hm2 ,经市农业局、科技局、统计局的科技人员抽样验收 ,平均单产 7.86t/hm2 ;其中两系组合高产竞赛田面积 677m2 ,平均单产达 9.81t/hm2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