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已达206.7万公顷,多数柑橘产区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可以满足柑橘生长结果的需求,但因雨量分布不均,不少产区常会发生干旱,加之不少丘陵山地柑橘园存在灌溉水源不足、水利设施跟不上等问题,使柑橘旱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旱害防止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灌水,但不少柑橘果园需要灌水时缺水,因此,应在干旱未发生时设法蓄水,抗旱时节约用水,并采取综合防旱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养过许多株仙人指,一般4年生的即可开花近千朵,而有一株6年生的,更是连续3年开出上千朵花,人见人爱。大家都问我是怎么养的,其实说出来也没什么稀奇,无非精心而已。春季花期过后,仙人指扁茎因开花过度消耗养分而变薄变瘦,应少浇水,停止施肥,多见光。约4月中旬将它搬到室外,放在阳光下足晒。此时正逢春季干旱时节,要顺应气候的自然,少浇水,保持盆土稍湿即可。大约6月上旬,扁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防病治虫     
《中国花卉盆景》2006,(7):40-41
山东省曲阜市刘仪堂问:吊兰叶尖枯焦变黑。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答:居室内养护的吊兰经常发生叶片变黄或枯焦现象,多是养护不当造成。起因一是浇水过多,尤其是低温期或冬季浇水过多,盆土排水不畅,造成沤根或烂根,引起叶尖焦枯。二是光照过强或不足。吊兰喜半荫蔽的环境,若长期遭强光直射或置光线不足处,叶片也易变黄枯焦。三是养护环境空气干燥。四是施肥不足或过多,长期不翻盆换土,养分不足,叶色变浅,逐渐枯黄。施肥过多过浓,则会由于烧根而引起叶焦。  相似文献   

4.
冷季型草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病虫害,造成斑秃,严重影响草坪的绿地景观。对冷季型草特征特性进行描述,从修剪、施肥、浇水、通气等方面提出冷季型草坪的夏季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春茶采摘后,茶树体内大量营养被消耗,又遇炎夏高温,土壤板结,杂草丛生,地力下降,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茶园高温旱害的防救。一、旱害的症状一般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就会出现受害症状。旱害症状首先始于  相似文献   

6.
植物旱害及抵御植物旱害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植物旱害类型;植物抵御干旱反应的途径;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以及植物抗旱的机制;农业上如何使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和化学物质避免干旱的危害.简述了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优良抗旱高产品种的进展.为农业抵御和降低干旱危害,培育抗旱农作物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49—2019年受灾率、成灾率和因旱粮食损失率3个指标系列,分析了中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1949—2000年,中国农业受灾率、成灾率、因旱粮食损失率增加速率分别为1.72%/10 a、1.26%/10 a和0.61%/10 a,2001—2019年,农业干旱灾害呈逐步减缓的趋势;从代际间的变化过程来看,20世纪50年代的受灾率、成灾率和因旱粮食损失率分别为7.4%、2.4%和2.3%;到21世纪初分别增加到16.1%、9.3%和6.8%。空间分布上,东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受旱成灾较为严重,受灾率和成灾率均超过15%和10%;华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旱成灾相对较缓,受灾率和成灾率低于10%和5%。其中,山西、陕西、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甘肃和宁夏等是受旱成灾较为严重的省区。由农业综合干旱指数分析可得,1949—2019年全国发生重旱以上的年份为26年,发生特旱的年份有13年,反映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干旱灾害频发的国家。气候变暖、水土资源不平衡及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改变是农业干旱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茶树栽培中的气象影响及防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茶树栽培中气象因素气温、降雨和光照做一简读;就异常气候或灾害性气候如旱害、湿害、冻害的表象与成因进行阐析;并就相应灾害提出一些应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玉米生长季少雨干旱严重影响高产稳产。为了减轻干旱灾害影响,需弄清玉米生长季干旱发生的气象指标及其发生频率,明确各地干旱的气候风险。本文研究基于玉米生长阶段有效雨量盈亏指标和1961—2019年吉林省47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等数据,分析各地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发生轻、中、重、特旱的频率,以及发生连续干旱的频率。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长季干旱划分为前期(4月21日—6月10日)、中期(6月11日—7月31日)和后期(8月1日—9月20日)干旱,玉米生长前期有效雨量较需水量亏缺28%、40%、55%左右和62%以上,中、后期亏缺32%、46%、60%左右和67%以上依次发生轻、中、重和特旱,严重和特重干旱玉米单产损失10%和15%以上。吉林省玉米干旱发生较频繁,且地理差异较大,西部干旱频繁且严重,东南部干旱较少且偏轻。各地玉米生长前期干旱频率最大,其次是后期,中期干旱频率较小。西部前、中、后期干旱频率在80%、50%和65%左右,重、特旱多发,发生2个阶段以上连续干旱的频率为25%左右;中部和东北部前、中、后期干旱频率在50%、25%和35%左右,以中旱为主,连旱频率在10%左右;东南部前、中、后期干旱频率均值在25%、10%和15%左右,以轻旱为主,连旱频率小于5%。干旱发生与否取决于农田水分亏缺,主要取决于生长阶段有效雨量和需水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芝麻湿害和旱害发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当前芝麻湿害和旱害发生情况,对芝麻主产区20个县(市或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芝麻生产中湿害与旱害共存,以湿害为主,旱害发生相对较少。2008-2010年,20个代表县(市或区)芝麻湿害发生总面积分别占其总种植面积的39.6%、23.3%和15.4%,分别造成单产减产27.5%、19.0%和21.5%;旱害发生总面积分别占其总种植面积的1.1%、5.8%和4.2%,分别造成单产减产22.5%、36.3%和24.6%。初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是芝麻湿害的多发期。对湿害的防控措施仍以栽培管理为主,缺乏高耐湿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蔬菜旱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性越来越严重,蔬菜受害面积甚广,对菜农收入和市场供应影响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旱害的分类与产生原因蔬菜若遇长期无降雨、无灌溉条件和地下水补充,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到,就会出现旱害。蔬菜旱害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及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1991-2013年四川省156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干旱灾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建立了实际干旱灾害等级划分标准,进而分析了MCI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投影寻踪方法对MCI指数进行修订。结果表明,选择农作物受灾面积、社会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建立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很好的表征干旱灾害的综合损失情况。适用性分析表明,基于MCI的干旱等级评估准确率普遍偏低,其中实际发生特旱21次,而MCI评估结果达115次。MCI指数对旱情等级评估偏重,这可能与四川省灌溉和供水能力逐渐提高有关。以灾害灰色关联度为参考序列,利用投影寻踪方法揭示MCI各个分量对实际旱灾的影响,找到最优投影方向,建立了MCI指数的修订系数。修订后的MCInew较MCI对旱灾等级的评估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对特旱评估的准确率从16.5%提高到62.5%,个例分析也表明MCInew与实际旱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5份杭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对其干旱胁迫处理前后的超氧化物攻化酶(S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之间的SOD活性在正常浇水情况下差异不显著,而干旱处理后差异显著。五个品种的杭旱性综合系数分析表明,杭旱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大小依次为晋13>K116>H0707>K0316>中41。通过对干旱胁迫处理后SOD活性和杭旱性综合系数分析,SOD活性升高的晋13和变化较稳定的K116杭旱性强,SOD活性下降的中41和变化较大的K0316抗旱性差。  相似文献   

14.
<正>柑橘是湖南省隆回县最主要的果树种类,栽培面积达到5200公顷,其中80%以上都栽植在丘陵山地,灌溉条件差。2013年7月1日至8月14日,境内遭遇特大干旱,期间降雨量只有3.9毫米,日最高气温32.7~39.6℃,对柑橘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不少果园绝产绝收。现根据2013年夏秋季旱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丘陵山地柑橘抗旱栽培措施,希望对果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的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干旱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笔者利用巴中市及其周边市、县198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干旱灾害资料,根据干旱发生的时段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秋干、冬干,综合巴中各县区的气象、社会、自然、灾害防御及地理信息数据(1:5万)基于GIS平台,应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结合风险指数、自然断点和加权综合评价的方法,绘制出巴中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的风险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部高风险区较南部低风险区海拔高、河网密度小、经济水平低是其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库尔勒香梨冻害和旱害的发生情况,以及香梨产生冻害和旱害的原因,从栽培、修剪、灌溉、施肥等方面提出香梨抗逆栽培综合措施,以为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盆竹叶梢发干,原因之一可能是日常管理不善、浇水施肥不当所致。因浇水过多而积水或因延误浇水而失水以及施肥过浓或施生肥都会导致盆竹烂根、叶梢变黄发干等。原因之二或许是害虫蛀食的结果。因竹子在秋末常发生“象鼻虫”(别名蛀心虫)蛀食害,严重的全株脱叶而死。如发现此虫,可用20%杀  相似文献   

18.
忌施肥 盛夏高温,叶面失水较快,此时施肥可使桩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环境浓度,导致植物细胞水分反向土壤流动,桩体因肥害失水而死。 忌干旱 想起来浇水,想不起来不浇水,有时一连几天不管,一旦发现叶片萎蔫,才迅速补水,叶面便恢复正常。这是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反应,但长期如此,过强的蒸腾作用终于会使桩体大病难愈,脱水而死。  相似文献   

19.
麦苗旱情分析及早春田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麦田干旱属秋冬连旱,并可能冬春连旱,旱情十分严重。农技部门与农业科研部门技术人员的通过调查,提出“坚持肥水齐攻”的麦田管理措施。在以三类苗为重点的基础上,兼顾一、二类苗的管理,旱区群体不足的一、二类苗麦田均需浇水施肥。从总体上看,抗旱工作应包括2个阶段,一是抗旱保苗阶段,二是后续管理、促苗增(或保)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影响天水市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61-2010年天水市7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2001-2010年冬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资料,建立了干旱影响粮食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并对不同冬小麦、玉米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的影响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轻旱出现的频率为7.09次/年,中旱频率为2.52次/年,重旱出现频率为0.50次/年,特旱出现频率0.25次/年。各等级干旱春季出现频率较高,其次为初夏和伏期,初秋出现频率较低。轻、重、特旱渭北地区出现频率较高,中旱藉、渭河谷出现频率较高。冬小麦轻旱、中旱风险指数较高,重旱、特旱风险指数较低;玉米轻旱风险指数较高,其次为中旱,重、特旱对玉米产量影响风险较小。冬小麦在春季受干旱威胁的风险较大,玉米在初秋受干旱威胁的风险较大。渭北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受干旱威胁风险较大,藉、渭河谷地区及秦安、清水玉米全生育期受干旱威胁风险较大。冬小麦干旱风险指数大于玉米,秋粮生产气候优势大于夏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