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胡椒果实的生长规律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胡椒花穗、果实的生长规律和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胡椒从开花、果实生长发育到成熟,需要8一9个月。随着胡椒果实的发育膨大,果实N、P、K、Ca和Mg的含量逐渐增加,但不同养分增加幅度有所不同。胡椒果实中还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如锰、铁、硼、铜和锌等。 相似文献
4.
胡椒养分与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胡椒对N、P、K、Ca、Mg的需要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分析了N、P、K、Ca、Mg的投入量与胡椒产量关系曲线,得出各元素增量导致最大增产量的范围,初步提出海南高、中、低产胡椒园的施肥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6.
海南胡椒植地的养分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2003年2~6月对海南胡椒植区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也分析了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H均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高水平的生产单位占72.7%,处于中等水平的生产单位占27.3%;全氮含量处于中高水平的生产单位占77.3%,处于低水平的生产单位占22.7%;速效磷含量处于低水平的单位占50.0%;速效钾含量处于中下水平的生产单位占77.3%;交换性钙含量处于中下水平的生产单位占72.8%:交换性镁含量处于中下水平的生产单位占63.7%;微量元素中,铁、锌含量处于高水平;锰含量处于中高水平:铜的含量处于中下水平:硼的含量处于低水平。指出每年都要重视合理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根据需要适当施用其他微量元素肥料,做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7.
8.
对海南引种、选育的几个主要胡椒种质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表明:斑尼约尔1、古晋两种质为高产、早熟,单株最高产量分别为20.3kg、15.6kg?(鲜果);云选1的单株枝序数多达217个,坐果率最低;兴热74-1的花穗多,晚熟36天;73-F-5的冠幅大,枝序柔韧,抗风性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海滨中度盐土条件下海滨锦葵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滨锦葵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依次为灌浆期成熟期开花期现蕾期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遵循"慢-快-慢"的规律,吸收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峰出现在灌浆期。整个生育期海滨锦葵对氮、磷的吸收量是果叶茎,对钾的吸收量是果茎叶。在海滨盐土中等盐分土壤(0.4%~0.5%)上种植海滨锦葵,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8.5kg、磷1.0kg、钾5.3kg,氮磷钾吸肥比例为1∶0.1∶0.6。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胡椒叶片气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际通用统计分析软件sAs,对4个胡椒品种叶片气孔开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显著水准5%时,品种古晋平均每视野气孔个数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进行的视野个数;品种斑尼约尔1号平均气孔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的 孔长度;品种印尼大叶种气孔平均宽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的气孔宽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椒蔓和叶中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进行系统分析,并考察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业病原真菌的作用。结果表明,胡椒蔓和叶中化学成分种类复杂,而且减压浓缩与自然挥发相比得到的种类更多。胡椒蔓中胡椒碱相对含量最高,达到34.97%;胡椒叶中烯类化合物种类繁多,以δ-榄香烯最高,相对含量达到13.268%。除了胡椒碱、烯类等特征性成分,还含有大量如酸酯类、化学结构带环或桥的酮、醇类化合物以及甾醇类化合物。胡椒蔓和叶提取物在2.5mg/mL浓度下即对3种农业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且叶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蔓提取物,同时得出2种提取物对3种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等表征参数。研究表明,胡椒蔓和叶在农业病原菌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垦农23为试验材料,探讨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养分调控处理,设置优化施肥(D)和对照施肥(N)2个水平;副区为栽培模式处理,在130 cm的大垄上分别设置垄上4行、垄上5行和垄上6行3种模式。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至鼓粒盛期之间。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D)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施肥(N)处理,其中D-4比N-4提高4.3%,D-5比N-5提高17.1%,D-6比N-6提高29.5%。本试验条件下,优化施肥技术与130 cm垄上6行栽培模式,在3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是当地大豆高产优质合理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4):404-409
abstractPrediction of mulberry (Moms alba L. cv. Shinn-ichinose) growth is necessary to cope with recent trends in mulberry cultivation. To develop a mulberry growth model, I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of mulberry growth to temperature. Mulberry saplings were grown in 1995 and 1996 at four constant (20, 24, 28, 32°C) and one diurnally fluctuating (32/24°C -mean 28°C) 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50-60 days in phytotrons under natural sunlight. Shoot length and leaf number were measured every 10 days during the temperature treatment and the dry matter of each plant part was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eriod. Shoot length and leaf number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at all temperatures examined, and these valu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Shoot dry weight, over the period of the treatment,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but the dry weights of stump and root were not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mulberry growth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approximately 32°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