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地区。他们常年嗜饮茯砖茶。倘若一天不喝。就会感到头痛腹胀,浑身不舒服。他们喝茶非常讲究。当地有民谣曰:“喝酒要喝伊犁特,喝茶要喝益阳特”。我多次去过西北地区,也数次尝过该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奶茶、酥油茶、三炖台和清茶,但最令人难忘的是维吾尔的奶茶。那是瓜果飘香的9月,我们一行4人在位于伊犁河畔的北疆察布查尔一位名叫迈迈提的维吾尔老人家作客。热情的老人把我们  相似文献   

2.
正打着"飞的"去喝茶新土豪喝茶,讲究去原产地,要是没有去过那些出名茶的原产地,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喜欢喝茶的。至于交通工具吗,在天则为"飞的",在地上则为"路虎",因而被人戏称为"飞泡一族"。就是国内有一片好水的名山大川,也一律都在土豪的"飞行"名单上。有位土豪朋友在喝茶飞行日记中写道,我更喜欢简单一点,带上茶,一个空杯。因为有低压反应,也会把茶膏带着,在飞机降落时,嚼嚼茶膏来舒缓下耳朵的失聪和耳鸣。但身边那些过分讲究的朋友却不那么看,他们到高海拔区域,会带上日本铁壶,一个大箱子里,全是各种茶器。  相似文献   

3.
我的三道茶     
蒋松 《茶叶通讯》2012,(3):55-55
少年喝茶,饮的是解渴的茶水。从茶壶里倒出一大碗存茶,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喘口气,享受一下清凉茶水入胃入肠的畅快感。这种饮,饮的就是单纯的茶水,爽快,充满少年豪气;茶质的好丑,茶的味道是无关紧要的,能解渴补充人体水液就行。少年喝茶,几近满足一种生理功能的需要。对于这个年龄段,再好的茶,也是暴殄天物的。青年喝茶,能够喝出来茶的一些清爽,一点苦涩味,从中体会出清山绿水的味道,也能够喝出来茶的一些雅兴与情趣来。邀三五好友,选一处优雅茶座或索性在野外席地而坐,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忧愁小调或者诗情画意,都是一伙人边饮边聊边感慨的话题。此时喝茶,不再像少年那么豪饮了,而学会了风雅,小啜慢饮,  相似文献   

4.
1福州人饮茶成习惯福建自古产茶,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有的一天喝好几次;有的喜欢在家中喝,有的喜欢上茶馆喝;有的喜欢独自品茗,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边饮茶边淡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有的喜欢喝花茶,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因此,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都喜欢配以饮茶,增添精神与乐趣。因此,在…  相似文献   

5.
品茗杂说     
1 文化茶事品茶是会上瘾的 ,而且好茶者往往以同类而聚。品茗纵议天下事 ,久而久之 ,世事犹如那一沏一轮的茶汤 ,愈来愈淡 ,而茶道却因了一壶又一壶的洗礼而日见长进。喝茶喝什么 ?任一个三尺小童也知道口渴喝茶 ;而在文人的笔下又多写了一条注脚 :提神醒脑助文思 ;到了小姐们的心中又有了新的认识 :美容减肥。这真是见仁见智。然而喝茶到了这份上是无须讲究的 ,茶叶、茶梗、茶碎都是茶 ;沸水温水都能泡出汤来 ,而大壶大碗大杯更是方便不过了。那么喝茶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我以为在旁人习以为常的饮食起居习惯中 ,发掘出那被淹没了的真谛 ,…  相似文献   

6.
(四)罐罐茶的冲泡 罐罐茶起源于我国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少数民族同胞常围住火塘,边烤(或煮)边饮罐罐茶,久而久之,习惯成俗。喝罐罐茶不但能祛除风寒,还能补充因高山地区蔬菜缺乏而造成人体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有益于健康。随着茶文化的兴起,罐罐茶已成为富有民族情趣的特色茶饮。现在此作一介绍。 1.彝族同胞的罐罐茶 居住在云南楚雄自治州的彝族同胞,嗜茶如命,已到“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的境地,他们日常饮的就是罐罐茶。彝族同胞的罐罐茶冲饮方法较为独特,他们用专用的单耳陶罐…  相似文献   

7.
茶缘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经常陪着爷爷喝茶,我和小伙伴们玩累了、口渴了,就争先恐后地跑到他们跟前喝茶根。如果我们玩过了点,父亲还会主动请我们去分享那茶的余香。从那时起,喝茶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算起来,我的茶龄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8.
王启垠 《茶叶科学》1966,3(2):80-81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但他们都喜欢喝茶。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一旦不喝茶,就感到精神不振,劳动无力,三五天不喝茶就感头痛。足见喝茶是兄弟民族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因此,茶叶消费量也很大,尤其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民的消费量最大,一般是五、六口之家,每月一块茶(茯茶每块重2公斤),月末  相似文献   

9.
茶缘     
喝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人入境,两个知己喝喝茶,消除一切烦恼,谈谈知心话,喝一杯松芽,山川花木情,有着王绍康优雅情怀,闻起香气,品其滋味后,赋诗一首:云雾山中采,日月精气成,雪松披霜露,风骨显精神,香高尤久远,味醇更幽馨,万千人手过,极品数松针。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古人云: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你知道古人是怎样喝茶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15,(1)
<正>喝明白茶,除了去市场上买经典款回来喝喝,还可以和喝茶人共同聊茶。你不会想到,呼号呐喊的鲁迅也会思及喝茶的禅定,端庄清丽的杨绛其实借助茶来探寻文艺女神的起点,汪曾祺先生也曾有钱任性的说"如果茶叶不够好,就拿去煮茶叶蛋吧",而老舍先生因茶叶涨价而吐槽,则干脆说"戒掉茶好了,早戒早去极乐世界。"他们的嬉笑怒骂,您不妨泡一杯清茶,轻读慢看,看看那些人笔下的那杯茶。  相似文献   

11.
正爱喝茶的人不少,但要从一杯茶喝出它的品种和产地,就得到池宗宪那样的境界了。台湾人池宗宪在茶壶里泡了二十年,修炼得一身识茶品茶赏茶的真功夫,《寻味中国茶》可谓是他的独门茶经,爱喝茶的人可作一观。"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是陆羽《茶经》的开篇之句。所以苏轼作《叶嘉传》,煞有介事地将茶拟人,写成传记,文心  相似文献   

12.
文化茶事品茶是会上瘾的,而且好茶者往往以同类而聚。品茗纵议天下事,久而久之,世事犹如那一沏一泡的茶汤,愈来愈淡,而茶道却因一壶又一壶的洗礼而日见长进。喝茶喝什么?任一个三尺小童也知道口渴喝茶;而在文人笔下又多写了一条注脚:提神醒脑助文思;到了小姐们的心中又有了新的认识:美容减肥。这真是见仁见智。茶叶、茶梗、茶粉都是茶;沸水温水都能泡出汤来,而大壶大碗大杯更是方便不过了。那么喝茶的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以为在旁人习以为常的饮食起居习惯中,发掘出那被淹没了的真谛,这便是我们所谓的文化。茶文化便是其一。茶文化可谓是神奇…  相似文献   

13.
福安种茶历史悠久 ,新形成的饮茶、用茶习俗也与之相辅相成 ,历史漫长。一、饮茶、用茶已成为福安人民“开门七件事”之一 民谣“油盐酱醋米茶柴 ,件件都在别人家”。这是旧日贫苦人民的生活写照。二、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 ,与谷、麦、豆、麻同列五谷类中 ,足见其重茶的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 ,特别是来了客人 ,很少有不喝茶先吃饭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 ,保持肠胃通畅 ,然后再吃饭 ,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 ,把饭 (米 )称作“弟” ,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三、“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  相似文献   

14.
茶修是建构于喝茶基础上的人性修炼.茶修离不开喝茶,喝茶是茶修的依托之本,茶修是喝茶的味性求真.工夫茶具有宜品宜修的特点,从人文哲学和精神情趣的层面看,三杯成品的潮式工夫茶,以自然、至简、生活化为特点的同时,以器具精致、程式完备、工夫精到、情趣浓厚而见长,礼敬天、地、人,追求人与茶、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呈现出了以冲...  相似文献   

15.
茶缘情深     
<正>一茶在我的人生情缘中,诉说着许多不凡业绩,让我永远铭记。我出生在金衢盆地,金西青阳洲。家乡是没有茶树的,但母亲和姐夫是九峰山下后大村人,姐夫家在九峰山中天井坪有茶园。每年春季,姐夫总会送来春茶敬我父母。我的家乡青阳埠让宅村是历史上汤溪唯一水上码头。人来人往,茶馆业兴旺,村民们一到中午就在让宅埠头茶馆饮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听新闻。我从小在茶香中熏陶,喝上一两口,领略先苦而后回甘的茶味。成长后求学、从军就离开了家乡茶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正和谐之饮,沟通心灵。习近平与漳浦有着深深的茶缘,他与台商、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因茶结缘,两人品茶论道,畅叙友情,互赠佳茗,传为佳话。1996年10月1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漳州市委书记、漳浦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位于盘陀镇的天福茶庄调研。李瑞河先生热情接待,带着他瞻仰陆羽与卢仝的塑像,然后到天元楼二楼会议室品茗,亲切交谈。习近平虽是北方人,但对乌龙茶却情有独钟。他边喝茶边说:"我是到福建之后,才爱上乌龙茶的。这天福713茶香味高雅,回甘绵长,一喝就知道是乌龙茶中的上品。"李瑞河感谢  相似文献   

17.
一、茶在边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边茶是指销往我国边疆的各种茶叶总称。我国边疆藏、蒙、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同胞都把茶叶作为日常生活必须品,这些地区流传着“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藏、蒙等族同胞为什么必须饮茶呢?历史上对这问题有很多解释: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099年)官吏程之郡说:“食肉饮酪,故贵茶而病  相似文献   

18.
在南方喝茶     
北方的酒,南方的茶.豪饮与细品间,友情和商机滋生. 这次到闽南,见识了南方的茶.作为一个中原人,虽说与北方的豪饮无缘,品茶却是经常的.准确地说,还谈不上品,是喝,没功夫讲究,有点潦草. 闽南的茶,称之为"功夫茶".开始很疑惑,功夫与茶咋扯到一块了?瞧过品过,才悟出,像闽南人这般喝茶,的确是要"功夫"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刀叉餐具是为吃西餐才有的吧?西方吃西餐的历史有多长?似乎无人知道,不过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有好几千年了!喝茶能喝出天然味道的人,他一定使用了茶砂壶。这可能和吃西餐时只有用刀叉,才能吃出西餐的味道来一样吧?喝茶告别唐煮宋点,采用现代的饮茶方式,是个划时代的进步。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喝茶要先把干茶饼碾碎,用箩筛茶粉入锅加盐、姜、香料加水煮沸,盛到黑碗里,一人一碗地喝,若学唐宋人的样子,是不是和用筷子吃西餐一样地滑稽可笑!不过且慢笑话古人,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饮茶历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能发现把好端端的茶做成…  相似文献   

20.
喝茶     
正如果将酒店比喻成一件时髦的外套,那茶坊就是一件离不了的内衣。一起吃饭的人不一定志同道合,一起喝茶的人,肯定有许多共同语言。多年的感同身受,无论是好友谈心,还是生意场上谈事,我总觉得,喝茶总比喝酒易于交流,喝茶比喝酒时尚,喝茶比喝酒经济,喝茶比喝酒健康,喝茶比喝酒道德,特别是对方系异性时,喝茶总会给人一种君子之交的感觉。所以说,喜欢喝茶的人是幸福的,一杯在手,或观色,或嗅味,或赏形,茶未挨嘴,烦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