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施抚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分未来的更大生态效益,丰富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以下阐述了生态公益林造林与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抚育,树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复层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因此,实施抚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分未来的生态效益,丰富和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重点公益林如何进行抚育采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育采伐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保留木抗性,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提升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开展重点公益林抚育采伐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冀北山地典型生态公益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北山地选取典型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林分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促进了林木胸径的增长,间伐林分各个树种的平均胸径均大于对照林分,间伐林分胸径年平均增长量(0.52cm)是对照林分胸径年平均增长量(0.28cm)的1.86倍;抚育间伐增加了林分大径阶林木的比例,使林分径阶分布更接近正态分布,且分散程度下降;2)抚育间伐后,各个林分的单株材积均得到了提高,其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落叶松单株材积年增长量增加最大;3)抚育间伐后林分蓄积生长量(45.67m3/hm2·年)比对照样地(40.16m3/hm2·年)提高了13.73%;4)抚育间伐整体上降低了林分的总蓄积量,间伐样地林分总蓄积量平均值(69.997 1m3/hm2·年)比对照样地(93.997 9m3/hm2·年)降低25.52%。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的调整,促进林分保留木的生长,改善林分与生长有关的各种生态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韩久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75-7776
强调了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的重要性,指出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抚育间伐对水土保持和对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立地条件大,随着幼林抚育强度的加大,生长量也逐渐增加,加强幼林抚育是确保用材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强抚育尤为重要;采用适宜的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三大效益,实现优化林分结构,调整林地内各物种的空间结构,达到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发挥生态公益林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提高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剖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主体是人工林,树种组成以油松、侧柏等喜光树种为主,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空间结构以纯林、单层林为主,现有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权属组成中集体林比重大,立地质量、林分质量、森林功能总体不高等特点,提出建立国家生态公益林制度,把一些重要地段的生态公益林划归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直接建设、管理和保护;同时还应把维护和提高地力、调整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作为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长期策略;作为林业基础建设主体的森林培育要为林业的长期发展服务,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数量问题变成了质量问题,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提高林分的质量已成为北京市山区公益林生产的主要目标,把森林抚育作为在最终实现这些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和途径,其中大面积地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已成为提高现有森林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尽可能地利用一些过去开垦的山地现在又弃耕的荒地营造一些质量较高的小片林分.  相似文献   

9.
森林在不断生长,只要符合材种需要和经济收入合理的要求、林木应以逐次采伐为宜,一次性的主伐是不妥的。所以抚育伐应具有抚育保留木,利用采伐木的双重目的,在生产中应慎重处理抚育与利用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利用木材。抚育采伐应以取得数量多、质量好的经济用材为主要目的。一般只能适当密植,适时抚育采伐,既可利用新间伐材,又可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抚育间伐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礼梅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29-230,241
通过对杉木实施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采用样地调查与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对立地因子和林木生长的影响,探讨适宜杉木生长的营林抚育措施。结果表明:间伐可以提高林分质量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安庆市山区以中度间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抚育,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保持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抚育伐是一种常用的采伐方式。适时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对林内环境、对林分的稳定性、木材质量都有影响。对落叶松而言,应适度合理抚育伐,以达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期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抚育伐是一种常用的采伐方式。抚育伐应慎重处理抚育与利用的关系。适时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对林内环境、对林分的稳定性、木材质量都有影响。对落叶松而言,应适度合理抚育伐,以达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期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是指从幼龄林到壮龄林末的一段时期内,在森林中定期重复地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其目的是确保森林由目的树种和优良树种组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品质,增强林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将中幼龄林的抚育间伐分为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  相似文献   

15.
孙剑 《农村科技》2010,(7):99-100
<正>抚育采伐是从幼林郁闭开始,至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为改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需定期采伐一部分林木。由于抚育采伐是在林分未达到成熟时采伐部分林木加以利用,所以又称间伐。通过间伐可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  相似文献   

16.
李班 《新农业》2013,(15):40
抚育间伐又称中间采伐,是从幼林郁闭到成熟林主伐前定期采伐部分林木的经营措施。通过合理抚育间伐,能够保证目的树种及优良林木的主导地位,改善林分卫生条件,提高林木品质,缩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强森林防护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此外,抚育间伐可获得大量的中、小径材,提高林地经营效益。一、依据林龄抚育间伐当人工幼龄林或天然幼龄林郁  相似文献   

17.
朝阳县森林资源丰富,但是林分结构不合理,导致森林生态比较脆弱。抚育技术对林木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森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森林抚育措施,以期为朝阳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抚育中幼林可以有效的对林分结构进行优化、使林内的卫生得以改善、使林木的生长周期缩短等作用,是对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所带来的生态、经济等各种效益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如何加强对我国中幼林的抚育工作的管理,是我国提高林业培育质量的首要问题,中幼林的抚育对于提高森林质量,发挥最佳功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环境污染等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抚育采伐的开始期是抚育采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几年生时进行抚育采伐才算适时,需综合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生长状况、交通运输、劳力以及小径材销售等问题。抚育采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因此,林分密度偏大,原有的营养空间已不能满足林木的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进行首次抚育采伐。首次抚育采伐,在不影响林  相似文献   

20.
森林抚育间伐的五大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育间伐,即从幼林郁闭到成熟林主伐前一个龄级期间内,定期采伐部分林木的经营措施,又称中间采伐。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目的树种及优良林木的主导地位,改善林分卫生条件,提高林木品质,缩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强森林防护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抚育间伐也可提供大量的中、小径材,为此抚育间伐也是中间利用的手段。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证明,在森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