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李荣常 《北京农业》2012,(3):154-155
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目标基础上,以江西省新建县土地发展现状为依据阐述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并立足实践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地形特点和面临的经济形势,设计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技术路线,提出适合喀斯特岩溶地区土地利用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张秋玲  李东敏  邵亚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30-11132
通过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及可持续利用土地为原则和目标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在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3个方面的效果,并对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铜仁地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及空间管制措施和土地利用中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了以"粮-经-牧-鱼的高效生态农业"、"立体型土地利用"、"城市立体绿化型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多种经营"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4-6455
在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以临沂市为实例,对全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按照区域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划分了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调控和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协调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南岸区土地资源利用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利用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评价了南岸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南岸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模式、环境友好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工业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模式。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以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伊宁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及1995-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构成,可见农用地面积减少迅速,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分析经济、城市化、区位、土地制度政策等因素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建议,为伊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未来土地利用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指的是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增量土地、衔接存量土地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伊宁市2000、2005、2010、2015、2018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为样本,利用GIS技术,采用最大似然法(MLC)对伊宁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采用扩张速度指数(Expansion speed index,ESI)、扩张强度指数(Expansion in...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县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分级系统及分级标准,并提出了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相结合的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县级)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状况。结果表明,就该市的土地利用在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都相对较好,其中,2000年属于不友好阶段,2001~2002年属于临界友好阶段,2003~2009年属于基本友好阶段,且利用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刘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77-11880
通过秦皇岛市资源环境现状和生态足迹分析,提出秦皇岛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合理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消费模式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传统的消费模式,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费为支撑,追求近期目标和当代人消费的满足,鼓励畸形消费和过度消费,从而对环境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变革现行的传统消费模式,构建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势在必行。构建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要改变的是不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把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当前生活方式变革的基本方向;建立起完善的环境政策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推进可持续消费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激励消费者采取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杨奎奇  赵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66-7168
笔者选取了淮安市楚州区、洪泽县进行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研究,采用了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2区域2000年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表明:①2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区别较大,其中洪泽县受人类干扰较少的景观类型占52.52%,而楚州区仅为14.24%,这也受客观因素制约。②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按平均斑块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楚州区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洪泽县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③2区域景观要素类型的结构特征表明楚州区较洪译县耕地破碎度、空间导质性更大;2区域斑块数量均较多,但洪译县斑块密度更小,且其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更趋于规则;两区域的水域景观差别显著;两区域林地、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景观形状指数差别也不大。④2区域总体景观特征表明,洪泽县景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相对较低。该研究总体反映了在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处于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14.
董玉森  刘江霞  彭红霞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43-8044,8058
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武汉市1995~200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995~2000年,武汉市耕地、林地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在减少,而水体、居民及工业用地的面积在增加;居民及工业用地的斑块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区景观的复杂性在增加,斑块分布均匀程度在降低。研究还发现,景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0、2005、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景观格局指数,对河南省7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情况和景观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探索河南省近期的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05年、2005-2012年在河南省土地利用各类型中耕地(旱地和水田)面积始终最大,未利用土地面积始终最小;耕地(水田和旱地)、草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中的旱地面积减少最多,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景观水平指数中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平均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呈增大趋势,而平均斑块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破碎化加剧,斑块形状变得不规则,景观空间连接性下降,景观要素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而言,河南省土地受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大,在以后的经济战略制定时要注意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做好城市化对耕地影响的度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实现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IS平台支持下,利用破碎度、形状指数、分维数、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西固区11类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商服用地的景观破碎程度最大为3.98,其次为水利设施用地为3.80;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最小为0.04。说明在西固区商服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而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的程度最小,河口乡景观破碎度最小,表明其受到人为影响的程度最小,而陈坪乡、达川乡破碎度指数较大,表明这两个乡镇在西固区受到较大的人为影响。西固区各位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差异比较大,水利设施用地最大为2 428.66,而未利用地最小为0.82。说明西固区水利设施用地的空间上最为分散,而未利用地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最低。景观多样性指数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组合系数也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方式以未利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7和2000年TM影像数据,借助GIS软件对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耕地被大量占用,草地面积大范围减少,水域面积萎缩,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处于调整期,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十分明显。最后,提出了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璞  王冬艳  栗振岗  吕衍秋  赵荣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30-7332,7394
采用有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西北部平原地区耕地集中,适宜土地规模利用;中、南部中心城区则为建设用地集中区域。②耕地所占面积比重大,与研究区以农业为主的特点相吻合。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受地貌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自然保护地生态要素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以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00、2010及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面积动态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30年来百里杜鹃景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30年来,有9.3km2土地发生转移,其中耕地净减少4.23km2,林地净增加4.2km2。景观水平上,研究区景观总体上破碎度减小,景观异质性减弱,景观结构趋向简单,景观团聚程度增加。在类型景观格局水平上,研究区以林地为优势景观,林地、耕地及草地斑块破碎程度降低,水域及建设用地变化不明显。总的来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景观格局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20.
新疆日光温室的类型与种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新 《现代农业科学》2009,(4):214-215,251
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设施农业以其高效性成为各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笔者对新疆地区日光温室的主要类型与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