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明焱  金福喜 《食用菌》1993,15(6):26-26
代料袋栽香菇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收效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年栽培量突破2亿袋.该项技术是在夏末秋初料制菌袋,春节前后陆续出菇上市.近年来货源多,价格低,栽培者效益不高.而夏秋季节正值蔬菜淡季,市场上鲜菇甚少,货紧价高.针对这种状况,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相继对香菇栽培季节进行了探索研究.福建省洪健尔利用屏南县山多、海拔高、夏季温度较低而温差大的特殊小气候,在海拔700m的高山地区进行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获得成功.我省庆元县同样利用海拔500~1400m以上高山地区在地理环境上的优越条件进行反季节栽  相似文献   

2.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敏珍  陈朝阳 《食用菌》2002,24(5):23-23
近年来,香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栽培季节仅限于春秋两季,以及低温保鲜技术未跟上,使冬夏两季很难满足人们对香菇的需求,因而提倡香菇反季节生产,可满足市场的周年化需求。现将我地反季节栽培香菇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场选择 选择通风、阴凉、靠近水源,有一定排水降温条件且附近无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场地建造香菇棚,菇棚上面必须盖草帘或包谷秆等物遮阳,菇棚四周要留有通风孔。2 栽培季节 在我区一般11月初制栽培种,12月初制栽培袋,次年3~7月出菇。各地可根据出菇时间确定制袋时间。3 选择优良品种①汉香5号,引自武汉新宇食用菌研究所。该菇棕褐色,适温广,出菇8~30℃,以15~28℃最佳,短时32℃高温能正常生长,抗杂力特强,盖大肉厚、柄短。适反  相似文献   

3.
陈高忠  童巧隽 《食用菌》1995,17(3):26-27
近几年来,我市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在积极发扬传统栽培香菇的同时,利用我市高海拔地区形成的气温低的地理气候条件,实行不时栽培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突破了夏季高温栽培容易出现烧菌、失水、烂筒、散筒等技术难关,从而使历史上的只能秋、冬、春出菇,发展成一年四季能出菇的新格局。1994年在龙南、宝溪两乡海拔600~1200m的地区,实施代料香菇不时栽培超100万袋,普遍获得成功和取得经济效益。现将不时栽培代料香菇的有关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反季节地栽袋料香菇起源于福建,现已北移至河南、湖北、陕西等省。采用覆土技术栽培香菇,一是菇质佳、产量高,产量高出传统方法20%左右,二是管理省工,平常的管理就是采菇,一个人可管2万~3万袋,三是在气温高的地方也能很好地出菇,使反季节香菇从高山走向平原。为了弥补夏季香菇市场空缺(香菇是中低温食用菌品种,常规栽培一般上市期为10月至翌年5月),提高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在宁强县舒家坝镇成功引种试验,总结出反季节地栽香菇夏季上市的袋料栽培技术。夏季鲜香菇价格比平常价格高l~5倍,而且供不应求。现将香菇反季节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90年代研究与推广的高棚层架代料栽培花厚菇技术,促进了我国香菇栽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奠定了我国香菇生产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但这一栽培模式尚有2个技术问题未曾解决,一是割袋出菇操作十分烦琐,二是出菇时间过于集中,不仅费工费力,还严重影响香菇产量和品质。定向出菇技术同时解决这两个瓶颈问题。其技术思路是将大部分菌皮用保水剂覆盖,不使出菇,只留3 cm~5 cm空白菌皮以通气并出菇。其出菇特点是:无张力,免割袋,持续均匀出菇,营养分配合理,菇形极佳且产量高,真正做到优质、高产、省工目的。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6.
室内蔗渣压块栽培香菇,容易感染绿霉、根霉,影响香菇产量,且菌砖栽培法需要建造栽培房和一定的生产设备,工艺复杂,成本也较高,菇农不易接受。我们根据当地无霜期长(初霜期12月下旬,终霜期2月上旬)等气候特点,从1983年开始,采用袋栽白木耳工艺和蔗田棚栽蘑菇经验,在甘蔗田里菇棚栽香菇,初步获得成功。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南方代料香菇栽培基本上采用福建古田和庆元、寿宁高层棚架式栽培优质菇的模式 ,即在大田上搭棚、搭架、连续种菇 ,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从 1989年开始 ,浙江云和县科技人员开始进行了无棚架半地下式栽培香菇试验取得成功 ,1991年全县推广 2 6668m2 ,各点菇农反映新模式产量高 ,质量好 ,解决了菇粮的矛盾 ,每生产一万袋香菇可节省投资 150 0~ 2 0 0 0元 ,增收粮食 4 0 0多kg。 1992~ 1997年全县 90 %以上菇农推广这种模式 ,1998年科技人员在新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低海拔地区栽培花厚菇技术 ,在原有的菇棒上套上保水膜 ,种花菇或普通菇…  相似文献   

8.
<正>香菇代料栽培,很多新手一般都担心菌筒不出菇或出菇太少。但香菇出菇太多、太密,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菇长不大,畸形菇多,同样会影响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降低袋栽香菇的种植效益。那么,遇到袋栽香菇出菇过多该咋办呢?1对已出的香菇,要及时采收干制由于此类香菇鲜销市场价格较低,最好剪去菇脚后进烘干房内一次性烘干,制成干菇销售。2待一轮香菇采收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保持恒温  相似文献   

9.
香菇免割保水膜立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月 《食用菌》2014,(3):54-55
<正>香菇免割保水膜立袋栽培技术是近两年平泉县结合全国各地多种香菇栽培模式的特点,根据平泉县的气候特点综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香菇栽培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能有效节水;采取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确保质量;反季节栽培可在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且此项技术有不注水不出菇的特点,所以可分批分期出菇,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同时该技术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三门峡市香菇栽培主要有小棚自然季节出菇、日光温室秋冬出菇、夏菇三种模式。2013年以前,三门峡市香菇以小棚春栽模式为主,栽培量约占总量的80%以上,出菇期集中于每年的10-11月及翌年的3-4月,产量大,香菇价格低,鲜菇价格仅5~6元/袋;夏菇与日光温室秋冬栽培效益较高,每袋产值7~10元,而自然出菇模式每袋产值仅5~6元。近年来,随着夏菇栽培规模的扩大,小棚春栽的比重下降,干  相似文献   

12.
兰巧玲 《食用菌》2000,22(6):21-22
上杭县地处福建西部,近年来反季节木屑袋栽香菇技术已在全县普及推广,缓解菌林矛盾。湖洋乡引进了反季节野草地栽香菇技术,共栽20万袋并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用野草代替木屑,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森林资源,且朵形好,肉质鲜脆,香味浓,6~9月上市,价格高,收益大。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在11月中旬制栽培种,次年1~3月制栽培袋接种,6~9月下田出菇。品种应选中偏高温型Cr04、L26,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适合野草栽培,产量高,抗病力强,鲜菇出口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3.
钢架水帘设施大棚栽培香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2015,(1)
<正>目前在福建栽培香菇主要有反季节栽培(1-2月接种,4-9月出菇,宜在高海拔山区种植);常规栽培香菇(8-9月接种,11月-翌年3月出菇);越夏栽培香菇(4月接种,9月-翌年3月出菇),三种模式多采用荫棚或林地作为出菇场所,其产量和品质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钢架水帘设施大棚栽培香菇是福建尤溪县近年来推广应用较佳的新模式,可突破季节限制,实现香菇在南方地区的准周年化栽培,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现将安农(福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福建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免割保水膜栽培花菇技术,它突破了原来栽培花菇中的割袋出菇工序,解决了菇农割袋出菇等繁琐劳动,具有菇蕾自力破膜顶出袋外出菇,又能保持菌棒中香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使花菇生长的更加自然。2003年我县从100~1,050m不同海拔高度的乡镇栽培试验30万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3年用免割保水膜栽培花菇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建方 《食用菌》2014,(4):61-61
<正>近几年来,苹果枝木屑林下栽培夏香菇在河南灵宝市得以迅猛发展。2014年,该市阳平镇林下夏菇栽培总量突破2 500万袋,其中西常村栽培农户350户,栽培规模600万袋。为适应香菇产业发展的需要,灵宝市祥和菌业专业合作社在阳平镇西常村建立了香菇交易市场,该市场占地1.33×104m2,拥有50 t冷藏库10个,交易门店45间。目前,正值香菇收获季节,来自福建、浙江、上海、北京、陕西及本省其他地区的70余位客商  相似文献   

16.
苹果木屑反季节栽培香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场地选择、菇棚建造、优良菌株选用、菌袋制作、出菇管理、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苹果木屑反季节栽培香菇技术,为北方地区夏菇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木屑栽培香菇的推广应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形成了一套香菇草棚袋栽技术,这一技术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木屑栽培香菇生产的发展。一、菇床和草棚的建造菇场应  相似文献   

19.
我县香菇科技示范户女青年周招弟,1987年利用阳台栽培香菇2000筒,平均单产1.3公斤,净收益4000多元,为城镇居民种菇开辟了新路。阳台袋栽香菇是在室内培养菌丝后搬到阳台上出菇,其优点:①可充分利用城镇居民阳台作菇场,不与粮食生产争地;②可节省室外栽培时搭棚做畦和室内栽培制作床架的开支;③管理操作方便,很适宜离退休工人、干部与在职人员业余种植;④繁荣了城镇市场,增加了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袋栽香菇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关键就是脱袋。现将福建省古田县菇农如何做好脱袋和脱袋后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袋料栽培香菇,一般9月底前接种结束,10—11月间进入脱袋培养出菇阶段。有些栽培者在脱袋时,单凭接种后的天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