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甘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中华 《种子》2002,(3):38-39,65
对32个甘蔗品种或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回归、通径关系和鲜蔗产量估测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高与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高、有效茎与鲜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茎径外,其余二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茎径、茎高、有效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除茎径外,其余均为较高正值,但以茎高最高,有效茎次之。因此,若想得到产量较高的甘蔗品种,固定其余因素,选择植株高大的对提高鲜蔗产量效果较佳;以有效茎为选择指标时,可在茎较高选择鲜蔗产量较高的材料。以茎高、茎径和有效茎计算理论值来估测鲜蔗产量的经验公式(Y=1896.3107+0.690DX1^2X2X3),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2001~2002年在Rajendranagar,Hyderabad国立高粱研究中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二次重复,评价了由8个品系和4个测试系衍生的32个Rabi高粱(Sorghum bicolor L.)杂种及其12个亲本。每个参试系均栽培在4m长的两行中;行间距和株间距分别为60和15cm。按标准方法估计了每穗轴数、100粒重和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方差分析显示全部性状  相似文献   

4.
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和平  蒋金根 《作物学报》1998,24(2):155-160
对31个苎麻品种或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回归,通径关系和头,二,三麻的估产差异进行了分析,茎高,茎粗,皮厚和有效茎与单蔸产量呈正相关,除茎粗外,其余三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直接通过效应为较高正值,若想得到产量较高的苎麻品种,固定其余因素选单蔸有效茎,增产效果较佳,固定其余因素选皮厚和茎高,要在有效式较少的单蔸系中进行,增产效果亦较好,在测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任何作物中杂种优势的开发利用前景极大地依赖于杂种优势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生产杂交种子的简便程度。虽然香甜瓜(Cucumis melo L.)中有用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宽,但很少人注意利用它。有限的杂交研究数据表明,F1杂种产量比标准品种高,因此,本研究打算收  相似文献   

6.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衣分差异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以衣分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品种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88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111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仅获得了12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88个位点构建了总长为666.7 cM、平均距离为7.57 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4.9%。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单株和F2∶3家系进行QTL检测,共鉴定出了18个控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的QTLs,包括2个衣分QTLs、4个子棉产量QTLs、4个皮棉产量QTLs、2个衣指QTLs、3个单株铃数QTLs、2个铃重QTLs和1个子指QTL。 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6.9%\}~16.9%、5.6%~16.2%、4.8%~15.6%、7.7%~13.3%、8.2%~11.6%、6.1%~7%和6.6%。不同QTLs在相同染色体区段上的成簇分布表明与产量性状相关的基因可能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QTLs的遗传方式主要以显性和超显性效应为主。检测到的主效QTLs可以用于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春  龚继满 《种子科技》2005,23(6):349-35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玉米单交种的6个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单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结实长>粒行数.目的是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量的影响     
 为给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氮肥的精量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对其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茎蘖成穗率、最大叶面积指数、成熟期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期追氮比例均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成穗数、茎蘖成穗率、最大叶面积指数、成熟期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弱筋小麦实现61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氮肥运筹技术,即在总施氮量为225kg/hm2条件下,采用追肥在拔节期一次施用,以氮肥基追比6:4和5:5为弱筋小麦宁麦9号最佳氮肥运筹方案,该群体各项质量指标均较为合理,形成了高效群体,成穗数为477~486万/hm2,茎蘖成穗率为48.6%~48.9%,最适宜叶面积指数为6.92~7.08,成熟期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4460~15330kg/hm2和4455~4515kg/hm2。  相似文献   

10.
11.
棉花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1973~1996年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来研究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从750kg·hm  相似文献   

12.
宁春50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品种鉴定、品比试验、区试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生产示范、农田生产等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高产小麦育种栽培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宁春50号较对照宁春4号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宁春50号稳定性与宁春4号相当,在2007年区试中宁春50号丰产稳产性都高于宁春4号,在稳定性产量上还有提高的潜力;在不同区域条件下,宁春50号和宁春4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变化幅度基本一致,变化幅度最大的为穗粒数,千粒重次之,穗数最低;宁春5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平均值较宁春4号都高,表明宁春50号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增产潜力明显;产量达到8 000 kg/hm2以上,平均穗数达到669.8×10 4穗/hm2,平均穗粒数为30.9粒/穗,千粒重为42.8 g,在5 000 kg/hm2到1 000 kg/hm2产量水平变化过程中,穗数、千粒重都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宁春50号产量增加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4,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稳粒数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宁春50号增产要提高穗数和千粒重,并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作物产量=作物遗传生产力+土壤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的概念,并对各种生产力作了具体定义和在不同农业生产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覆盖面积非常广泛。水稻作为国民的主食,计算它的应产量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清楚水稻的构成和影响水稻产量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水稻的应产率,从而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实力,确保让国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的产量是其产量因素即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那么,产量的杂种优势与产量因素的杂种优势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高羊茅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佺珍  周禾  韩建国  刘富渊  仲勇 《种子》2005,24(5):9-11,16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大样本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后表明,高羊茅5个种子产量因子对种子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排序为:生植枝数/m2>小花数/小穗>种子粒数/小穗>单粒种子重>小穗数/生植枝;提高小花数/小穗和种子粒数/小穗可最有效提高高羊茅的种子产量,其次是提高生植枝数/m2.  相似文献   

17.
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图谱整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帮太  吴建宇  丁俊强  席章营 《作物学报》2009,35(10):1836-184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借助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IBM2 2008 neighbors,利用图谱映射和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试验中定位的400个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图谱整合,构建了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的综合图谱和一致性图谱。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在10条染色体上呈非均匀分布,第1染色体上最多,第10染色体上最少;发掘出96个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一致性”QTL;关联性较强的产量性状的QTL常集中在相同或相近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6个产量组分和皮棉产量的两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表型值的贡献变化范围为-46%~80%;铃数对皮棉产量有很高的显性贡献率(CRD=96%),其次是铃重(CRD=41%);铃数对皮棉产量的母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最大(CRME=98%),其次是铃重(CRME=77%)、衣指(CRME=62%)和子指(CRME=42%);铃数对皮棉产量的加性、母性效应贡献因亲本而异;对亲本皮棉产量的母性×环境互作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有所不同,表明各亲本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和发育特性,亲本1的铃重对其皮棉产量的母性效应在环境1中有最大的贡献(MEi(C→T)= 5.49 g),在环境2中,亲本3的铃重有最大的母性×环境互作效应贡献(MEi(C→T)=0.71 g),亲本5的铃数具有最大的母性×环境互作效应贡献(MEi(C→T)=0.51 g).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数和铃重影响,因此铃数和铃重可作为间接选择组合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秋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秋玉米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经过对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千粒重和出子率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是出子率(r=0.652)、穗长(r=0.588)和千粒重(r=0.434),其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穗粗、穗位高、株高、穗行数、生育期与产量关系呈正相关。因此,在性状选择时应高度重视出子率、穗长和千粒重,尽量选择较好的表现型,在生产季节允许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同时要保证一定的穗粗、穗行数和株高,对穗位高、秃尖长可放宽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干旱绿洲灌区水资源匮乏、玉米生产化肥投入量大等问题,在水氮减量条件下,探讨增大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建立水氮减量玉米稳产高效技术体系提供依据。2020—2021年,在地方习惯灌水减量20%(3240 m3 hm–2,W1)、习惯灌水(4050 m3 hm–2,W2)和减量施氮25%(270 kg hm–2,N1)、习惯施氮(360 kg hm–2,N2)条件下,研究密度从7.50万株hm–2(低,D1)提高30%(中,D2)、60%(高,D3)时,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水、氮减量均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增密30%可补偿水氮同时减量导致的产量降低效应;施氮量不变降低灌水量时,增密可显著提高产量。2个试验年度内,W1较W2、N1较N2产量分别降低3.0%、12.9%,D2、D3较D1产量分别高12.9%、9.2%;W1N1D1较W2N2D1处理减产12.3%,W1N1D2与W2N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