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30 kg/hm2;半冬性品种‘矮抗58’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6日,弱春性品种‘豫农949’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显著下降;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播期下以60~12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10月27日、11月3日播期下以120~18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通过对播种期和密度的组合分析,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上旬,播量60~120 kg/hm2较为适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播期、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古水稻土有机质及有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古水稻土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演变及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在江苏昆山绰墩遗址发现的稻田群、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的水稻土,给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此文先概述了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中有机质组成、分布、性质以及与土壤矿物之间的关系,从土壤有机质角度比较了古今水稻土。再概述了国内外近年对土壤有机氮形态成分的研究,提出要结合上述已知古今水稻土的有机质差异,比较古今水稻土在土壤有机氮形态,可溶性有机氮和土壤氨基酸旋光度方面的差异,以初步了解水稻土历史发展中的碳氮循环。最后,对古水稻土今后的碳氮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果蔬鲜切加工及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方便快捷食品需求的增强,鲜切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阐述了鲜切产品的加工过程、原料来源及选择,清洗、去皮、切分、护色、包装和贮藏等各项技术,论述和比较了鲜切产品的保鲜技术包括冷藏保鲜、保鲜剂保鲜、MAP保鲜及冷杀菌保鲜等,分析了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鲜切加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为核移植法制作转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牛提供供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了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转染。首先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载体以脂质法介导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PCR 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对阳性克隆进行传代2-3次后利用RT-PCR检测外源基因的转录。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后7天可获取原代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后利用G418筛选9天即可获得转基因细胞,对转基因细胞进行传代,PCR 检测显示CMV启动子和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RT-PCR检测显示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转基因传代细胞中得到有效转录。本研究为下一步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转基因肉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作物在土下覆膜条件下的自发性破膜出土效应,明确不同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简约化农田地膜覆盖技术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8种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其中小麦、玉米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强,各处理的相对出苗率都达98%以上;南瓜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弱。作物自动破膜效果易受覆盖材料影响,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的相对出苗率显著地高于白色地膜,采用黑色地膜更有利于作物自动破膜。在膜上覆土还能有效提高地膜的抑草效应,且2种地膜对杂草的抑制效果相近。作物自动破膜能有效减少地膜的人为和自然破坏,提高地膜覆盖的效果,是探索地膜应用新方向的有效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瓜β-胡萝卜素含量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南瓜自交系及其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成的1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中国南瓜β-胡萝卜素含量的配合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南瓜自交系β-胡萝卜素含量的配合力特点。结果表明:在16个南瓜自交系中,从上海黄狼南瓜中选出的自交系‘百泉10’的一般配合力最大,其次是,‘百泉5’(来源于广东),‘百泉4’(来源于黑龙江)。最小的是‘百泉2’(来源于北京)。在120个杂交组合中,特殊配合力最大的是‘百泉9’(来源于河南)ב百泉10’(来源于上海),其次是‘百泉7’(来源于河南)ב百泉15’(来源于北京)、‘百泉4’(来源于黑龙江)ב百泉12’(来源于海南),最低的是‘百泉1’(来源于湖南)ב百泉11’(来源于江西)。因此不同来源的南瓜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差异很大。自交系间地理差异越大,其间的特殊配合力往往越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杂交组合的青海互助八眉二元母猪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保护地方猪品种,挖掘青海互助八眉猪生产性能。本试验以长白、大约克和白色杜洛克为父本青海互助八眉猪为母本,所产的二元母猪成熟后再与长白、大约克和白色杜洛克杂交,在此过程中对比研究不同杂交组合的二元母猪生长性能及繁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长×八二元仔母猪的初生重、21日龄重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长×八和白杜×八二元后备母猪乳头对数显著高于大×八组;2—4月龄长×八二元母猪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白杜×八组(P<0.01);长×八组合的二元后备母猪的体长和胸围极显著高于白杜×八组和大×八组(P<0.01);长×八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白杜×八和大八二元母猪(P<0.05)。  相似文献   

8.
SD大鼠热应激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热应激SD大鼠模型的制作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在霉菌培养箱内以40℃高温、50%相对湿度热攻击2 h,使热应激发生,对照组正常饲养,2 h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死亡个体剖检、眼底静脉丛采血、检测各种理化指标和肝脏Hsp70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H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Na+、K+浓度降低,其中K+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蛋白TP、ALB、HB浓度下降,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酶ALT、GOT、ALP、LDH、CK活性均表现为升高,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SOD浓度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MDA浓度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Hsp70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模型组符合热应激指征,SD大鼠热应激模型制作成功。  相似文献   

9.
以杨梅叶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获得一个杨梅Cu/Zn SOD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长度为461 bp,编码一个由15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Cu/Zn SOD的特征信号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注册的Cu/Zn SOD序列的同源性均在77%以上。该基因命名为MrSOD1(GenBank登录号:GQ404510)。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MrSOD1在4种组织中表达量为:果>叶>花>枝条。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MrSOD1的时空表达特性、调控途径及杨梅抗氧化伤害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瓜、黄瓜、丝瓜等瓜类作物生长中,大量的瓜丝与雄花会消耗掉不少养分,若在绑扎过程中除掉瓜丝及部分雄花,不仅可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也便于绑扎,使藤蔓分布更为合理.据试验,采用该措施一般可使瓜类增产 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 30%.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兴技术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征  方芳  彭祚登  闫磊 《种子》2012,31(8):52-55
种子活力即种子在田间条件下,迅速整齐萌发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力。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绪言中已对种子检验的重要性做出精辟的阐述:"农业上最大的威胁之一是播下的种子没有生产潜力,不能使所栽培的品种获得丰收"。因此,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活力检测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有很多,如:ATP含量测定、电导率法、TTC法等。为了使活力检测实现高效、快捷,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检测重现性,近年来新兴技术(如:近红外技术、Q 2技术、激光散斑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等)不断的被应用到种子活力检测中。本文介绍了新兴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并对种子活力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彭建营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210-214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为材料,研究6-BA、IBA和NAA在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赞皇大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6-BA分别与IBA和NAA配合使用时,IBA的活性高于NAA,二者结合使用可显著促进组培苗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赞皇大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BA 0.1 m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14 h/d。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烟草青枯病抗性的遗传特性和开发抗性相关分子标记,以抗青枯病的烟草品种‘Oxford207’,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为亲本,构建了F1、F2和BC1群体,并采用苗期恒温水培接种法鉴定了群体青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定期调查的F1、F2和BC1F1的死亡率比较接近,均稳定介于抗病亲本和感病亲本之间。F1、F2和BC1F1死亡率曲线下面积比较接近,同样介于抗病与感病亲本之间。表明‘Oxford207’的青枯病抗性不符合典型的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模型,属于加性基因控制。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初步筛选了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从800多条SSR引物中,筛选出263个在抗感亲本间有多态性且在F1中呈共显性的引物、3个在抗感池之间有多态性的引物。  相似文献   

14.
以发展沼气工程为纽带的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决化石农业和规模化饲养业生产的残余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和食品加工三废物质等的堆积污染问题,本研究提出一个以点面结合,网状发展现代化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现代化绿色农业的产业化构想。它是以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为原料,集沼气发电与配送、沼渣有机肥商品化生产支撑有机栽培、沼液规模化养殖经济微藻发展动物保健饲料为一体的绿色农业系统工程。经过技术集成配套、反复演练,该工程有望解决化石农业和规模化饲养业生产的残余物堆积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绿色农业、有机食品和能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株洲霞湾港典型植物重金属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重金属污染区域的植物恢复提供参考依据,采集了株洲市霞湾港14种典型植物及其土壤,研究了植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污染、迁移和积累规律,发现不同典型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区域的生存特点,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根据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研究了植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多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明显偏高,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Eir(Cd)>Eir(Pb)>Eir(Cu)>Eir(Zn),其中以Cd污染最严重。植物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因重金属元素的不同而不同,在根茎叶3个部位中,均是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Pb。商陆、苦楝和葛藤对Cu、Cd、Pb、Zn的富集能力很强,可以作为治理此4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牛皮消和藜对Cu、Pb、Zn的治理能有一定效果;马兜铃和臭牡丹则能够作为Cd、Pb、Zn重金属污染生态治理的参考植物。  相似文献   

16.
夏飚  吴金山 《科学种养》2009,(12):34-34
干撒式发酵床养鸡技术由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演化而来,是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薯病毒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概述了侵染甘薯的羽状斑驳病毒(SPFMV)、潜隐病毒(SPLV)、轻斑驳病毒(SPFMMV)、退绿矮缩病毒(SPCSV)、脉花叶病毒(SPVMV)等10余种病毒种类;着重综述了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生物学方法是依据病毒侵染后在甘薯或指示植物上的外观症状进行识别,但检测速度慢,易受季节限制;血清学技术是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抗原性,据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免疫学反应检测病毒存在,但制备抗血清需时间长,对含量少和无蛋白外壳的病毒无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以核酸为基础,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证实病毒的存在,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鱼类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转基因鱼类在商业化进程中进行生态安全的评估。本研究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以2类进入到生态安全评估阶段的转基因鱼为例,从转基因鱼在模拟环境下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遗传改良后自身适合度的变化两方面探讨其对生态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阐述了为防止转基因鱼逃逸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在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问题,将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缙云山不同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保护缙云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维持良好的植物群落空间结构指明方向,采用比较法探讨了缙云山的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空间结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植被群落中土壤养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空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乔灌草层优势树种有着明显的综合优势;灌木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于常绿阔叶林,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则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土壤肥力养分因子pH值,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有显著增大趋势,反之,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水平则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各养分因子含量情况,灌木林土壤的养分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低。另外,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得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土壤肥力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