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桑的目的是利用桑叶养蚕,桑田施肥以氮肥为主,根据我省年中多次采叶养蚕的特点,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寻求如何配施磷钾肥以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我们1983开展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省地处南亚热带,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作物生长期长,桑树生产年中多次采叶,带走大量养分,且夏秋期间台风暴雨频繁,土壤养分淋浴流失严重,加之广大桑农习惯偏施化学氮肥,引起桑树生理失调,造成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试验从1981年开始,对  相似文献   

3.
氮磷肥配施对羊草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科2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Zhongke No.2’)为材料,系统分析了氮磷肥配施对干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羊草产草量显著增加(P<0.05),以120 kg·hm-2 P2O5为肥底、施用120 kg·hm-2 N时产草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5倍;氮、磷、钾吸收量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适当增施磷肥促进氮素的吸收,增施氮肥促进磷素的吸收,钾吸收量对氮肥响应显著;氮磷肥合理配施有效增加羊草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以120 kg·hm-2 P2O5为肥底、施用90 kg·hm-2 N时羊草品质最优,且经济效益较对照增收1.48倍,建议同类地区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一九七五年开始,收集、引进了省内外和外国品种、品系、单株共346个,进行抗细菌性枯萎病能力鉴定。去年初已将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试验鉴定结果进行了初报,现将一九七九年度试验结果续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以(~(15)N—NH_4)_2SO_4 作示踪试验、查明苏州浒关地区桑树对氮素肥料吸收初始期和分次施肥与氮素肥料利用率关系的同时,1984年春期和秋期以普通尿素作春肥和秋肥,通过不同时期和用量试验,经4~5个蚕品种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氮素春肥以3月中旬施入的叶质较好,全茧量4月25日施入的增加3—6%,茧层量增加4—12%,产卵量增加3~23%。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南乳业生产中心四川省洪雅县,以玉草2号为试材,通过2009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60,120,180,240 kg N/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N240)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分蘖数,从N0的1.3个增加到N180或N240的1.7个,增幅为30.8%;喇叭口期及收获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在N180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60.9%和23.8%,但在N240时又开始一定下降。施氮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饲草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降低;施氮显著提高了氮含量和氮、磷吸收量,提高了磷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对钾吸收量无明显影响。玉草2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顺序是N>K2O>P2O5,N∶P2O5∶K2O在拔节期为8.2∶1∶5.5,在喇叭口期为9.5∶1∶9.7,在收获期为8.0∶1∶5.8。玉草2号种植中要注重氮、钾肥的投入,洪雅当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8.
钾肥对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能显著提高桑叶的产量 ,改善桑叶的品质[1~4] 。近几年由于肥料施用不合理 ,土壤中的钾素水平下降较快 ,已成为桑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本文研究了钾肥对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 ,旨在为桑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yh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桑园土壤为下蜀黄土发育而成的马肝土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 9 7g/kg,全氮 (N)0 51g/kg ,全磷 (P2 O5) 0 72g/kg,缓效钾 (K2 O)460mg/kg ,速效钾 (K2 O) 1 2 5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每 1 0 0克土壤 1 0 97mmol,交换性钙 69 6mg/kg…  相似文献   

9.
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燕麦的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氮肥用量为75kg/hm~2时,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达最大值,分别为626.84个/m~2、17.54cm、2.95g/穗、31.31粒/穗、20.71×10~3kg/hm~2、6.49×10~3kg/hm~2;燕麦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同一生育期氮、磷、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当季回收率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示踪法研究植物施肥与营养关系,近年来在农作物方面作了不少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桑树上有人用示踪磷研究桑树对磷的施用及其吸收规律,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农作物的营养生理提供宝贵的科学资料。 本文借助示踪Ca~(45)、P~(32)观察不同施肥时期及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刈枝等),对广东桑树吸收活性及其生理作用,为研究桑树的营养问题积累资料。 试验用放射性Na_2HP~(32)O_4标记于1%Ca(H_2PO_4)_2中,于冬期施用于60%及6—7%湿度土壤的盆栽桑树中观察冬期生理活性。以放射性Ca~(45)Cl_2标记于1%CaCO_3中,于夏期进行根外根部追肥,观察夏期生理活性。二者均在桑树成长期进行活体测定,其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树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原蚕产卵量及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品质的优劣对家蚕的体质及茧丝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蚕种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超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桑叶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桑树品种,以及桑对获得的养分.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15)N示踪方法,查明了在苏南地区桑树对春肥氮素吸收初始期,是在春芽萌发后开第4叶时或更早些,并且初步断定,春季氮肥的肥效持续期为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掌握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的方法,以有机肥为肥料,混施不同量硫磺粉的方法对凯里丹溪蓝莓基地兔眼蓝莓的园蓝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磺粉能够改变土壤养分,随硫磺粉施用量的增加,对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使全磷、速效磷含量增加,pH值下降,全钾、速效钾含量减少。蓝莓果实单粒重和单株产量与蓝莓果实品质指标中的水分、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总酚均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与纤维素和糖酸比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灰分、花青苷、类黄酮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春茬甘蓝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利用、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和NO3--N∶NH4+-N为3∶7处理明显促进甘蓝茎粗的增加;叶片发生数则以NH4+-N处理下相对较多。铵态氮有利于促进甘蓝不同器官中氮含量的提高,硝态氮有利于钾含量的提高,但磷含量受氮源的影响变化不一致。NO3--N∶NH4+-N处于3∶7~7∶3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甘蓝外叶、叶球和根系的氮、磷和钾含量,同时提高甘蓝叶片的光合作用。NO3--N与NH4+-N配施处理的增产率显著大于单一氮肥形态的处理,其中NO3--N∶NH4+-N处于3∶7~5∶5范围内时促进增产的效果较好,比率为5∶5时最佳。单施NO3--N易增加甘蓝叶球硝酸盐含量,减少Vc含量;NO3--N∶NH4+-N处于3∶7~7∶3范围内可降低硝酸盐含量,获得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以NO3--N∶NH4+-N为5∶5时效果最好;铵态氮肥(包括酰胺态氮肥)有利于甘蓝叶片中Vc含量的提高。总之,与单一氮肥形态相比,当NO3--N∶NH4+-N处于3∶7~7∶3范围内时甘蓝易获得高产和较好的品质,其中NO3--N∶NH4+-N为5∶5是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高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本研究设6个处理组:对照处理组(T0)、无机肥处理组(T1)、体积分数25%沼液处理组(T2)、体积分数50%沼液处理组(T3)、体积分数75%沼液处理组(T4)、体积分数100%沼液处理组(T5),探明不同比例沼液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苜蓿生长发育方面,T3显著提高第二茬苜蓿的株高及干物质产量(P<0.05);在苜蓿品质方面,T0,T1的粗蛋白较T3,T5显著提高(P<0.05),T0的粗脂肪较T3显著提高(P<0.05),T3的酸性洗涤纤维较T0,T1,T2,T4显著提高(P<0.05),T0的中性洗涤纤维较T2显著提高(P<0.05),T2的相对饲喂价值较T0,T3,T4,T5显著提高(P<0.05);在土壤肥力方面,T5的土壤pH值较T1显著降低(P<0.05),而总氮较T0,T1,T2显著提高(P<0.05);T3的土壤速效钾较T0,T2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灌溉25%~50%的沼液可以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并可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依托2014年晋西南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小麦单播、苜蓿单播和小麦-苜蓿混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内,3月份苜蓿单播速效氮含量高于小麦单播和混播,6月份苜蓿单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整个生育期60~200cm层苜蓿单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与单播相比,小麦-苜蓿混播不仅提高了小麦植株氮含量,还增加了作物系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小麦-苜蓿混播净增产高达2903.9kg/hm~2,作物系统产量较小麦单播提高了22.4%,较苜蓿单播提高了44.8%,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间套作种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 桑树对磷的吸收、利用以及在树体内的分配,不仅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栽培措施的制约。本试验仅就不同采叶程度、不同类型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以及磷的根外追肥等措施,以~(32)p示踪研究桑树吸收磷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隔年嫁接的湖桑32号,冬季起苗冷藏,3月25日修根、去干、盆栽(以石英砂为盆栽材料),用霍格兰氏(Hoagland's)完全培养液浇灌培养,发芽后,养成单干;5月17日,5月21日,两次以1%尿素进行追肥,6月29日进行试验,苗高约50厘米(±10厘米)。  相似文献   

18.
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在植物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从巨菌草根部筛选的优良内生固氮菌株制作菌草固氮菌肥,并进行田间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不施肥(空白对照,CK0),灭菌的菌草固氮菌肥(基质对照,CK1),全量化肥(FHF),菌草固氮菌肥(T1),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T2)共5个处理,研究其对巨菌草生长、产量、营养品...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退化草甸植被结构和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在围栏内采用施氮肥作为调控措施,与围栏内不施肥作对照,旨在寻求治理退化草甸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氮肥能够明显改善草地植物种群结构,增加牧草种类,提高草地生物量,显著改善020 cm土层土壤肥力。随着施氮肥量增加,不同处理与对照之间草层分层高度差异显著、地上生物量差异极显著、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不同施肥处理间随着施氮肥量增加草层高度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大、土壤肥力增强,当施肥量超过225 kg/hm2时,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肥力变化不明显。施肥量225 kg/hm2时对退化草甸草地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围栏封育的基础上采用切耙松土、施肥是治理退化草甸草地有效而且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砷胁迫对黑麦草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麦草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植物修复材料。为探究砷(As)胁迫下黑麦草的根系形态以及根系养分吸收特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0mg·kg~(-1) As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一年生黑麦草(L.multiflorum)的根系形态和营养元素吸收情况,并分别对As吸收与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分别降低47.6%和46.8%;多年生黑麦草根系As吸收能力是一年生黑麦草的1.2倍。As胁迫促进两种黑麦草根系对N、P、K、Mn元素的吸收,二者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根系吸收N、P、K三种大量元素受影响更大,而一年生黑麦草根系吸收微量元素Mn受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多年生黑麦草的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能力对As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