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力星”对实验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观察了6种抗菌药对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强力星”、氯霉素、甲砚霉素、先锋霉素、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10、30、20、10、30、96μg/mL;“强力星”对实验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试验,皮下注射治愈率为87.5%,口服为77.5%。结果表明“强力星”注射液对鸭传染性浆膜炎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处安宁河中游的西昌市某种鸭场因混合暴发感染鸭瘟、鸭霍乱,于18天内该场发病死亡建昌种鸭1419只,病死率达87.6%。对分离的15株多杀性巴氏菌经血清学鉴定均属CarterA群,其中13/15株为A:5型,占86.7%,2/15株为A:2型占13.3%;用抗鸭瘟血清与双抗处理过的病料进行中和后接种试验鸭,结果6/6只保护。  相似文献   

3.
中药防治野鸭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浙江省桐乡市某野鸭场突然发生疫病,通过病死雏鸭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进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对试用中药高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已产生耐药,经大群治疗和预防试验,证实该中药对鸭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组治愈率达63.2%,对照组死亡率达73.7%。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田间治疗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氯霉素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其效果理想,多数病鸭在24h后逐渐康复,平均治愈率84.7%,其中,前驱期病鸭161羽(I组),12h康复率88.2%,24h达在00%,症状明显期病鸭125羽(Ⅱ组),12h有明显好转,36h基本痊愈,晚期病鸭63羽(Ⅲ组),治愈9羽,治愈率14.5%。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relaanatipestifer,RA)可感染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能引起1~8周龄的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1,2]。目前,在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RA感染是造成肉鸭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1病原特性1....  相似文献   

6.
氟甲砜霉素对鸭大肠杆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氟甲砜霉素对鸭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氟甲砜霉素及对照药氯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用氟甲砜霉素,氯霉素进行混饲给药5d的疗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氯霉素对大肠杆菌O78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mg/L,8mg/L,100,200,400mg/kg氟甲砜霉素混饲给药对鸭大肠杆菌病的有效率分别为30.3%,93.9%,100%,400mg/kg氯霉素的有效率为93.9%,试验各组之间鸭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导致小鸭大批死亡或体重下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养鸭场的常见多发病。目前许多养殖户都以氯霉素或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治疗,因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治愈率不高。笔者采用江西民星动保公司生产的禽迪可溶性粉与磺胺-6-甲氧嘧啶钠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1 发病情况与症状 本县某乡一养殖户饲养的1 500羽5周龄体重200~350g的番鸭,4成多发病,死亡300多只。初病时怕冷,叠堆,拉黄白色稀粪,疑为副伤寒,用5%恩诺沙星饮水、氯霉素原粉按0.08%拌料,连用3d,未控制住病…  相似文献   

8.
周钦良 《中国家禽》1997,(11):36-39
鸭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进展周钦良(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29)鸭是世界上四大家禽之一,总数仅次于鸡,位居第二。据FAO统计,1988年全世界养鸭总数达5.19亿只,其中肉鸭占50%以上。近年来,我国的鸭饲养量也有很大发展,1990年鸭的存...  相似文献   

9.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和C48-1攻毒扣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抗体2.0ml/只,具有100%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轩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  相似文献   

10.
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提取的血清1型鸭疫里氏杆菌(R.a)Jb2株的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1型R.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此方法的特异性高等重复性好,并比较了间接ELISA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抗体检出敏感性,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最敏感,人工感染后鸭第72小时即可检出血清抗体为阳性(3/4)其次是间接血凝试验,第96小时即可检出50%(2  相似文献   

11.
武汉地区鸭疫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0年3~5月,对送检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院的病鸭进行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鉴定,确定送检病例50%以上由鸭疫巴氏杆菌(PA)引起,其发病日龄为7~50日龄。从病鸭的脑脊液、心血、肝等均易分离到PA。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氯霉素高度敏感。此次试验结果说明,在武汉地区鸭疫巴氏杆菌确已存在,并已成为严重危害当地养鸭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疫里默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简称RA)病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 (Pasteurellaanatipestifer,简称PA)病、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新鸭病 (Newducksyn drome)、鸭败血症 (Ducksepticemia)、鸭疫综合征 (Anatipestifersyndrome) ,Segers于 1 993年通过对其分子生物学分析而改称为RA。它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 932年由美国学者Hendrickson和Hibe…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新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导致小鸭大批死亡或体重下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养鸭场的常见多病;目前许多养殖户都以氯霉素或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愈率不高。最近笔者用江西民星兽药厂生产的禽迪可溶性粉、磺胺-6-甲氧嘧啶钠联合治疗,其疗效较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现将部分治疗经过及结果报告如下: 1 病案介绍 1.1 主诉 本县北乡有一养殖户近日前来我门市部问诊:其饲养了1500羽番鸭,200~300g体重不等,5周龄,4成……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宁波地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分离致病性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用2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药物筛选.药敏试验表明:利福平不敏;氟哌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低敏;阿奇霉素、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磺胺6钾、青霉素G、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四环素中敏;奈替米星、阿莫西林、新霉素、磷霉素、丁卡、庆大、菌必治、羧苄青霉素、林可、氟苯尼考高敏;先锋Ⅴ、先锋Ⅳ、头孢噻肟极高敏.  相似文献   

15.
对从江西省部分鸭场分离的17株鸭疫里氏杆菌微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为:17个菌株对尿素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为阳性,7个茵株能液化明胶,8个菌株氧化酶阳性。所做药敏试验的13个菌株均对红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随机取4个菌株人工感染11日龄雏鸭,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33%-100%。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1997 年10 月~1998 年12 月, 从北京地区30 个商品鸭场随机收集自然死亡鸭561 只, 经过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确定29 个鸭场存在鸭传染性浆膜炎, 61 % 的病例患有本病, 其日龄范围为7 ~42 日。结果说明,一年四季中, 鸭传染性浆膜炎均是引起北京地区肉鸭死亡的主要疾病, 广泛分布于该地区各养鸭场; 肉鸭日龄越小, 对本病越易感, 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加, 尤其在5 ~6 周龄后, 肉鸭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加。从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脏、脾脏和胆囊均易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 但从脑组织最易分离到该菌; 共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421 株, 分别属于1 、2 、6 、10 、13 、14 型, 其中1 、2 、6 、10 型占总分离株的96 % , 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给健康鸭注射各血清型分离株的液体培养物均可复制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引起鸭死亡。109 株受试菌对红霉素、青霉素 G、新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北京雏鸭喹乙醇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雏鸭喹乙醇中毒王守诚,郭国庆(江苏省洪泽农场养殖公司,泗洪211932)1987年11月我场育雏单位,一批3日龄雏鸭3596只,由于误用过量喹乙醇,致使整群雏鸭发生中毒,5天内死亡3099只,死亡率达86.18%。一、生病情况我场有年产40万只北...  相似文献   

18.
在种鸭饲养过程中,鉴于对种用蛋质量(如体积、受精率和孵出率等指标)的需求,多在水源区饲养,戏水的种鸭与旱种鸭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蛋个大、受精率和孵出率高,而后者相对较低。但由于水湿的作用,又往往易发生曲霉菌病,并且多与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在临床上,笔者共治疗25户5000只患该病的鸭,治愈4500只,300只有明显好转,治愈率达90%,有效率达96%。由于以上两种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在单独发生时极易相混淆,误诊误治;而在混合感染时,又容易认为是某种单一的病,而顾此失彼,所以在此探讨,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丰城地区某规模化养鸭场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初步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氨苄西林存在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试验对采处三种不同鸭群的380份血清进行了IBD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农村散鸭100%,农场圈养鸭29.9%,市场贩运鸭95.4%,总阳性率为95.5%,抗体效价为1^2~10^4,这一结果不仅表明在我国IBDV传染已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而且揭示了鸭在IBD病原生态和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