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野茼蒿(Alternaria sp.)YTH-2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均为30℃,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丝体生长和产孢适宜pH值范围为5.0~8.0,最适宜于孢子萌发的pH值为7.0;对菌丝体生长及产孢最好的碳源为葡萄糖,但不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以氯化铵对菌丝体生长及产孢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相似文献   

3.
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生物学培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0℃;菌丝生长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pH值7~10;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牛肉浸膏、蛋白胨:光照及振荡培养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30 min或65℃,10 min,孢子的致死温度50℃,15min.  相似文献   

4.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C-12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r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在燕麦培养基上最适合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适宜pH值为4~11.供试碳源中果糖较利于菌丝生长,D-葡萄糖较利于孢子产生;供试氮源中蛋白胨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且蛋白胨较利于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9,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0℃。该菌能有效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交替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是60℃,15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55℃,5min。在PDA,PSA,Czapek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不能大量产孢,在保湿的卫生纸、玻璃片和橡胶离体叶片上,能大量产孢。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是导致采后龙眼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越冬越夏等条件对龙眼拟茎点霉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生长适温为25℃,最适pH6~7;产生子座的最适温度为22~25℃,最适pH6,还需要一定的光照;以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D-果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龙眼拟茎点霉的生长发育;分生孢子的大量萌发要求高湿度和营养刺激,最适萌发温度25~28℃,最适pH6~7,在分生孢子器中,分生孢子的存活时间长于1年;该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9℃(10 min),分生孢子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8.
对供试菌株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西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值分别为7~8和7~9;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60℃、5 min;果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利于菌丝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730 9 μg/mL;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25%溴菌·多菌灵WP和25%溴菌腈WP对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884 7~8.161 0 μg/mL,该研究为田间防治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在海南省文昌市的椰子苗圃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显微观察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稍弯曲,浅褐色,纺锤状或梭状,具有5~9个假隔膜、分生孢子梗多单生,直立或稍弯曲,表明其为平脐蠕孢属(Bipolari.sp)。ITS序列分析表明其和4株狗尾草平脐蠕孢的序列同源性(HE792936.1,JX462256,GUO73108.1,FJ606786.1)的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菌丝生长和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分别是25℃和30℃;最适p H值为4~11;玉米粉培养基(CAM)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甘油不适合菌丝生长;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磷酸氢二铵;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是56℃,15 min。  相似文献   

11.
红毛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毛丹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研究培养基、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红毛丹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PDA、CA和CZ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3~11都能生长,pH5~8生长较好,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99%时不能萌发;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鼠李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和木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无机氮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疮痂病菌(Elsinoë arachidis) 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30d菌落直径仅为28.1mm,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半乳糖和酵母浸粉,最适温度25℃,pH4~6时菌丝长势良好,黑暗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丙氨酸和1%甘氨酸,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相似文献   

13.
培养基营养成分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香蕉枯萎病发病株病组织的分离、纯化,得到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E.F.Smith)Snyder et Hansen].该病原菌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上培养4 d后,发现尖孢镰刀菌菌落在pH值4.0~9.0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为6.0~7.0时最适,菌落直径平均在3.7~3.9 cm之间.尖孢镰刀菌在不例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N源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影响大于C源.生长到第6天时,全糖型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且小型分生孢子的产孢量也最大,可使香蕉苗发病率达到100%.而大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佳培养基为低氮型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碳源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不同碳源和同一碳源不同浓度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种碳源中,以麦芽糖为碳源,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并且适宜分生孢子萌发的麦芽糖浓度范围为1%~4%,麦芽糖浓度为3%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及其产生的粗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种无机盐对多主棒孢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其粗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CuSO4.5H2O、FeCl3和FeSO4.6H2O在2~5mg/mL浓度范围内对多主棒孢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孢子萌发率为0。KMnO4在0.5~5 mg/mL浓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而1~5 mg/mL浓度范围内却促进菌丝的生长。KMnO4和FeCl3在浓度为0.5 mg/mL时对该毒素均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萎蔫指数分别为2.04%和3.97%。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发生普遍,危害巨大,选择合理的轮作作物对该病防控意义重大。本研究在25个蔬菜品种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Foc 4)后,调查Foc 4对不同种蔬菜的致病性,测定不同时期蔬菜根际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的数量;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蔬菜根系的水浸提液对Foc 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筛选适合与香蕉轮作的蔬菜品种,探索轮作防病的机理。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5个蔬菜品种在接种Foc 4后根系发育正常,长势良好。除甘蓝和冬瓜外,其余23个蔬菜品种对Foc 4都没有富集作用。种植大多数蔬菜后,土壤中的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数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尤其是蒜、香葱、韭菜、香芹、芫茜的根际土壤带菌量大大低于对照土样的带菌量,其次是南瓜、苦瓜、茄子、辣椒、菜豆、萝卜等蔬菜。研究9种蔬菜根系水浸提液对Foc 4生长的影响表明:9种蔬菜根系水浸提液对Foc 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浸提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不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6天测定时显示,不同蔬菜根系水浸提液对病原菌生长抑制的作用表现为:韭菜>香葱>香芹>大肉西蒜>芫茜>南瓜>朝天椒>苦瓜;当测定时间为16 h时,蔬菜根系水浸提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表现为:韭菜>香葱>香芹>芫茜>朝天椒>南瓜>苦瓜>大肉西蒜>紫长茄。9种蔬菜中,韭菜根系水浸提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率、敏感度都明显优于其他蔬菜;香葱根系分泌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仅次于韭菜;香芹及芫茜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试验为筛选适合与香蕉轮作的蔬菜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透明技术,研究了亲合性互作体系中新月弯孢菌在玉米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动,4、6 h的萌发率分别为80%和99%,12~24 h之间侵染丝从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表皮细胞,穿透细胞壁在细胞间迅速扩展。侵染丝穿透寄主细胞壁时菌丝明显变细。菌丝在穿过气孔时,气孔结构明显被破坏,保卫细胞被降解。接种3 d后,病菌从气孔或细胞间隙伸出,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表现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山东雪韭6号’韭菜和苦瓜枯萎病菌为试验材料,水培法收集韭菜根系分泌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研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根系分泌物组成成分,筛选可能的主效化感物质,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其化感作用,明确主效化感物质。结果表明,随着韭菜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苦瓜枯萎病菌的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分泌物浓度为3.22 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满足化感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通过GC-MS鉴定出韭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烷烃类、醇类、烯类、芳香类,可能的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二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证实这3种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为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明确其为化感物质。由此可知,韭菜根系分泌的主效化感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这为苦瓜间套轮作韭菜防控苦瓜枯萎病和研制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20.
  鉴定了稻瘟病菌孢子萌发过程中分泌产生的蛋白质。将稻瘟病菌菌株2005 50、2005 81未萌发孢子、萌发孢子以及含有孢子萌发液的萌发孢子分别接种后,病情指数分别为11.13, 35.06, 49.01和49.6, 8.4, 62.7;说明孢子萌发液中具有能够帮助稻瘟病菌侵染的物质。利用SDS PAGE电泳分析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液,发现孢子萌发液中含有蛋白质类物质。进一步利用生物质谱鉴定和数据库资源检索,共检索到8个稻瘟病菌的蛋白质基因,其基因编号分别为MGG_01305,MGG_13188,MGG_12454等。提示这些蛋白质可能在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