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
4.
6.
7.
8.
建立同时测定槟榔壳中6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缓冲液对10种标准品(即:表儿茶素、儿茶素、柚皮素、芦丁、山奈素、阿魏酸、绿原酸、香豆酸、咖啡酸和没食子酸)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最佳电解缓冲液为0.1 mol/L、pH 9.0硼酸缓冲液,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分离电压为20 kV。该方法简便快速,能在20 min之内将10种酚类物质完全分离开,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关系。检测限范围为0.587 5~4.415 2μg/mL。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研究进展陈品三(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世界危害大豆病原菌有100多种,能引起不同程度经济损失的35种;已知我国约有大豆病害29种,害虫240余种,常发生危害的70余种,造成较严重损失的40余种,年损失约占总产的7~1... 相似文献
11.
12.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同时秸秆还田也会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生产上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数量、年限、种植品种等因素,以达到增产同时不加重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陇南核桃栽培中病虫害发生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策略,对陇南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冬小麦病虫害的高光谱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冬小麦病虫害的高光谱遥感识别的可行性,在冬小麦白粉病、条锈病人工接种诱发和麦长管蚜自然危害条件下,利用ASD手持式高光谱仪,测定了冬小麦的田间光谱反射率,并经一阶微分、对数及归一化等数据变换,通过逐步判别、线性判别和分层聚类等方法时不同病虫害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选择的重要波段主要位于蓝绿区和红边区及近红外区;分层聚类法选择的波段除了常规波段外,还有红、绿波段边缘区.利用上述方法选择的波段对病虫害进行识别比原始波段具有更高的精度(90.6%),边缘区波段对病虫害的识别有重要作用,用对教-微分变换处理较其他方法处理对病虫害识别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产生的不同叶色水稻群体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深绿色叶片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程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浅绿色叶片水稻、其原因为叶色深后,叶片低分子态氮含量增加,净光合率提高,碳氮比值降低,为病虫生存繁殖提供了较为适宜的营养条件;稻侏分蘖数猛增,形成庞大面郁闭的群体结构,为病虫滋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条件.根据叶色深浅追施氮肥、既可满足水稻高产氮素需求,又可抑制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色与病虫发生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盆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产生的不同叶色水稻群体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深绿色叶片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程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一地浅绿色叶片水稻。其原因为叶色深后,叶片低分子态氮含量增另,净光合率提高,碳氮比值降低,为病早生存繁提供了较为适宜的营养条件,稻株分蘖数猛增,形成庞大而郁闭的群体的结构,为病虫滋生创造了合适了的环境条性。根据叶深浅追施氮肥,既可满足水稻高产氮素需求,又可抑制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20.
明确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农艺性状、烟田病虫危害的影响,探讨烟田引入黑眶蟾蜍后对烟草生长和烟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为烟田养殖黑眶蟾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养殖黑眶蟾蜍的烟田(处理),烟草农艺性状除了团棵期的株高、成熟期的节距和腰叶长外,其余的农艺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养殖黑框蟾蜍的烟田(对照)。对照与处理烟田的斜纹夜蛾虫口密度分别为1.39只/m2和0.09只/m2,豆天蛾为0.41只/m2和0.09只/m2,二者的虫口密度对照烟田显著高于普通烟田。试验地烟草的病害较轻。可利用黑眶蟾蜍的捕食性建立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