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菜转基因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油菜是近年来转基因研究最为活跃的作物之一,遗传转化研究日趋成熟,用于转化的目的基因趋于多样化。就近几年油菜转基因在抗病、抗虫、抗除草剂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回顾,并对转基因油菜生产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光尧  王国槐  唐小彦 《作物研究》2006,20(Z1):442-445
转基因油菜是近年来转基因研究最为活跃的作物之一,遗传转化研究日趋成熟,用于转化的目的基因趋于多样化.就近几年油菜转基因在抗病、抗虫、抗除草剂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回顾,并对转基因油菜生产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基因性状包括抗虫、耐除草剂、耐干旱、雄性不育、高赖氨酸含量和耐热淀粉酶等。介绍了转基因玉米的转化途径、转基因玉米的功能基因及性状、转基因玉米的基因聚合方法以及目前美国市场上的主要转基因玉米性状、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检测技术和转Bt基因玉米害虫的抗性治理,讨论转基因玉米基因专利失效以后的管理问题和转基因玉米基因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式的变迁及其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张俊莲  王蒂 《中国马铃薯》2005,19(3):163-167
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经历了引种鉴定选育、杂交选育、细胞工程选育和基因工程选育4个阶段,培育出大量的各种类型品种,其中基因工程育种始于近年,已在抗病毒病、抗细菌和真菌病、品质改良和提高抗逆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祁伟徐建堂  祁建民 《中国麻业》2007,29(A02):404-407,424
本文简述了黄/红麻种质资源利用创新与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红麻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转基因育种的意义及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化黄/红麻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基础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提升我国黄/红麻基础科学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菜的转基因育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介绍了油菜基因转移的方法,已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的基因,我国已进入中间试验的转基因油菜品系,国外已育成的油菜转基因品种,加拿大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品种的实践等.并针对油菜转基因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从1990年首次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化体以来,转基因玉米研究与产业化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批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优质的转基因材料,转基因玉米生产已实现产业化。本文就近年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在转化技术体系、影响因素、筛选、鉴定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通常,植物能吸收、利用无机氮及有机氮,柑桔也不例外.Kato等报道,柑桔植株能通过根系吸收~(14)C标记的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和精氨酸,并在根、茎、生长叶和果实中代谢成其他氨基化合物和可溶性物质.但是,果树对有机氮的吸收、利用和生理学特性尚不甚明了.因此,应重视上述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黄/红麻种质资源利用创新与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红麻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转基因育种的意义及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化黄/红麻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基础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提升我国黄/红麻基础科学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转化方法与转化机理,综述应用此方法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该技术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11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的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不同,影响皮棉产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皮棉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单纯地过高选择某一因素,会影响其他产量构成要素的动态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构成要素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不同的组成模型,其皮棉产量有一定差异;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都有适宜的选择范围,在适宜的范围内选择各因素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形成优化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小麦目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1992年人类获得第一株转基因小麦以来,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获得了许多重大进展。目前国内外已有近200例小麦转基因的报道,其中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小麦的报道约80例,转抗病虫基因的报道近50例,转改良品质基因约有30例,转抗旱、耐盐基因近20例,转其他基因的也有不少报道。这些报道中,通过基因枪法转化的近120例、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50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的近20例。从转单基因到进行多基因组装,从改良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到改良品质、高产等生理和农艺性状,是未来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方向。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小麦转基因研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甜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运才 《中国糖料》2008,200(1):57-60,66
系统论述了转基因甜菜植株的培育、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等研究进展,并对甜菜转基因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转抗除草剂Bar基因、pat基因和aroA基因水稻的抗性机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水稻的常用方法及导入后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抗除草剂基因在水稻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以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抗虫、抗病、抗逆、米质改良及水稻株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所作的综述,指出了目前转基因水稻研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世界转基因作物栽培概况,阐述了日本转基因植物利用以及日本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审查及标示现状。并以柳杉花粉过敏症缓和米以及多抗性转基因水稻的开发为例,重点介绍了日本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新型植物育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特征属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转大豆炸荚相关基因GmAGL8的T_1代植株为材料,继续繁育获得T_2和T_3代;采用PCR和RT-q 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遗传稳定性和表达情况分析;并以野生型中黄10号为对照,对大豆炸荚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阳性率T_1代为87.5%,T_2和T_3代均达到100%,说明GmAGL8基因已基本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中GmAG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且各转基因植株之间表达量具有差异性。对T_1、T_2和T_3代植株炸荚率进行了统计,不同世代转基因大豆的平均炸荚率为9.09%,而非转基因大豆炸荚率为83.3%,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之间炸荚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mAGL8基因已基本实现在大豆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并正常表达,表型鉴定结果初步证明了GmAGL8基因与大豆炸荚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Asian citrus psyllid,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preferentially orient toward citrus hosts infected with the phytopathogenic bacterium,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 the agent of citrus greening (Huanglongbing, HLB), compared to uninfected counterpart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is preference for the odors of infected plants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ttract-and-kill (AK) device for D. citri. Twenty-nine blend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erived from the odor of citrus infected with CLas were tested in laboratory olfactometer tests, and two blends were also assess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 seven component blend of tricosane: geranial: methyl salicylate: geranyl acetone: linalool: phenylacetaldehyde: (E)-β-ocimene in a 0.40: 0.06: 0.08: 0.29: 0.08: 0.06: 0.03 ratio released from a proprietary slow-release matrix attracted twice more D. citri to yellow sticky traps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traps. The attractive blend was subsequently co-formulated with spinosad insecticide into a slow-release matrix to create a prototype AK formulation against D. citri. This formulation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D. citri up to 84% as measured with tap counts when deployed at a density of eight 2.5 g dollops per tree a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controls in small plot field trials conducted in citrus orchards. Psyllid population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affected at a deployment rate of four dollops per tre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AK formulation incorporating spinosad and a volatile blend signature of citrus greening into a slow-release matrix may be useful to suppress D. citri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