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麦抗锈基因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最重要、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历史上曾获得很大的成功。由于对亲本的抗锈基因和病原物的毒性基因了解不够,常把相同的抗病基因引入不同的品种中,所育成的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导致小麦生产品种抗病基因遗传上的同质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大面积连续种植相同抗源的品种,对病原物群体形成强大的选择压力,当产生能克服小麦抗锈基因的毒性小种后,新小种便得以良好的哺育而迅速发展,引起生产品种丧失抗锈性,造成病害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2.
普洱咖啡产区主要咖啡种质资源的抗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普洱市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的抗锈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的抗锈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类咖啡虽然杯品质量优秀,但不抗锈病,生产性种植时,因锈病落叶引起的抗旱抗寒差、产量低、枯枝早,杯品质量好也不能增产增效;而Catimor系列品种,尽管杯品质量不突出,但抗锈丰产,能达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读了农业科学通讯1956年第10期发表的"关于碧蚂一号丧失抗锈性及其它抗锈品种抗锈性发生变异的一些情况"以后,就联想到近年来我们在太谷山西农学院,也曾看到和所谈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已经初步认为抗病品种的衰退现象和丧失了抗病性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适应新品种的病菌生理小种的出现,或者是原有病菌适应性的加强,但是这种解释目前还不可能给农业实践提出任何防止产量损失的方法,因此我们对于抗锈选种的工作,也应该有一个重新的估价。因为一个抗锈品种的育成需要很长的时  相似文献   

4.
绵阳系统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绵阳系统小麦是我国大面积连续种植达10年的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研究表明,该系统品种持久抗条锈性由成株主效基因所控制,这些基因具有鲜明的小种专化性。基因推导及常规杂交检测证实,绵阳11与欧洲品种Hybrid46含有共同的成株抗条锈基因。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绵阳系品种持久抗病的原因及其今后在国内生产上的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5.
天水地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调查和试验查明,天水地区种植的重要品种77-69和成良5号、6号已丧失抗条锈性,引致这些品种丧失抗锈性的原因主要是条中29号小种及其相近致病类型的出现和发展,山区低温为引致变异的重要诱因。提出成良5号、6号应停止种植,77-69高产可在川区控制使用,并提出了抗性比较稳定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云南省普洱市咖啡试验示范场对雀巢、潞江农场、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及星巴克分别引进的16个咖啡品种进行顶叶颜色、株型两个主要特征观测和抗锈性调查,从田间观测的数据来看,4个品种T8667、T5175、CCCA24和CCCA25具有较强抗锈病能力。通过对抗锈病咖啡品种的研究,将对今后咖啡抗锈病新品种的选育,以及降低因锈病对云南咖啡产业造成的损失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小麦品种抗锈性和锈菌毒性遗传学研究的现状以及近二十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和争论的问题。评述的内容包括小麦品种低反应型抗锈性的遗传规律,小麦锈菌毒性的遗传规律和变异途径,“基因对基因”理论及其应用,数量抗锈性的遗传等。Person(1959,1962)依据 Flor 试验提出的“基因对基因”概念的理论模型在现代植物病理学发展中具有历史意义,它促进了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已成为现代锈病研究的基础,遗传学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锈菌小种鉴定、抗锈育种和抗锈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已定名的小麦抗杆锈、抗叶锈和抗条铸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筛选高温抗锈性品种。[方法]对产自黄淮麦区的165份小麦品种进行苗期高温抗条锈性鉴定,并对苗期呈现抗性的品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13个苗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明确了各自高温诱导的表达阶段。对这13个品种接种混合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全部抗病,且抗病性呈现非小种专化性。[结论]我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中存在着丰富的高温抗条锈种质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培育持久抗条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定西市小麦抗锈育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及可行性作出初步的分析,着重对小麦抗锈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抗源不足、抗锈性丧失、抗锈性材料的选择以及解决的途径作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冬小麦品种对病害的综合抗病性是育种的迫切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北高加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那里,小麦最重要的病害是锈病(叶锈、条锈和秆锈)和白粉病。叶锈病经常发生流行,因此,培育抗叶锈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抗叶锈育种比较复杂,因为叶锈菌夏孢子在那里能很好地越冬,在流行的年份能产生多少世代尚不明确。此外,在它的群体中经常发生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几大小麦产区主栽品种中筛选出慢锈品种。[方法]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接种孕穗期的小麦,计算各品种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千粒重损失率,从而推算出各品种的慢锈类型。[结果]219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5个免疫品种、67个高度慢锈品种、66个中度慢锈品种、11个耐锈品种和70个感病品种。[结论]在主栽品种中感病类型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多纳入持久抗病种质,逐步淘汰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12.
Stripe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s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of wheat in China. In order to asses the resistance levels and existing Yr genes among 59 wheat cultivars (lines) from the Pacific Northwest (PNW)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rovide resistance resource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China, 59 wheat cultivars (lines) from PNW of the United States were infected by 3 mixed races of predominant Chinese stripe rust races CRY31, CRY32, and CRY33 to evaluate their resistance at seedling and adult plant stages, and screened with molecular markers tightly linked to currently effective all-stage resistance genes YrlO, Yrl5 and adult plant resistance genes Yrl8, Yr39. Of 59 American cultivars (lines), five cultivars (lines), Expresso, 02W50076, ACS52610, WA008012, and WA00801833, had all-stage resistance, showing resistance to mixed races of CRY31, CRY32, and CRY33 at both seedling and adult plant stages. 33 cultivars (lines) had adult plant resistance, only showing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at adult stage. Based on the molecular screening, none of the 59 PNW cultivars (lines) had the polymorphic bands of linked markers to YrlO. There were 12, 33 and 29 cultivars (lines) which bad polymorphic bands of linked markers to Yr15, Yr18 and Yr39, accounting for 20, 55 and 49% of the 59 PNW cultivars (lines), respectively. 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Yr15, Yr18 and Yr39 were widespread among PNW cultivars (cultivars) and could be utilized in Chinese wheat stripe rust resistan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抗性分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近年来,由于新的条锈病小种的出现,许多小麦品种都丧失了抗性。从几个方面分析小麦抗条锈性分化的原因,以期制定出相应的抗病措施,防止条锈病的爆发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高温抗条锈性品种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scree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from the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Method] Seedlings of 165 wheat cultivars from Huanghuai growth area were identified by wheat stripe rus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n the wheat cultivars showing stripe rust at seedling stage were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the same resistance in field. [Results] 13 cultivars were proved to be stripe rust resistan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stages of stripe rust in the 13 cultivars were revealed.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t seedling stage via inoculation of mixed stripe rust of physiological races. The stripe resistances of wheat cultivars were also proved to be non-race-specific. [Conclusion]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are abundant i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442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病性,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了其中241份春小麦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合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共筛选出151个抗性品种,其中四川材料和CIMMYT材料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较为丰富,且分布频率高。研究结果为筛选国内抗病性小麦种质资源以及国外优异种质的引进提供了参考,也为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后续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59份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种(系)对中国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分析其抗病基因的存在情况,为培育中国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资源和依据。【方法】选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对大部分具有高温成株抗性的美国59份小麦品种(系)苗期及成株期进行抗性接种鉴定,利用与当前有效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10、Yr15、成株抗性基因Yr18、高温成株抗性基因Yr3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抗性鉴定表明,Expresso、02W50076、ACS52610、WA008012、WA008018等5份材料苗期与成株期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混合菌均表现为抗病,属于全生育期抗病品种。 33份材料苗期表现感病而成株期表现抗病,属于成株期抗病品种。分子检测发现59份材料均不含有Yr10;含有Yr15、Yr18和Yr39的材料分别为12、33和29份,占20%、56%和49%。【结论】Yr18、Yr39在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系)中的分布较普遍,并且大部分可以抵抗中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可应用这些抗性材料配制中国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多年种植没有丧失抗病性和已丧失抗病性的9个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条锈病发生情况及特点的比较研究,测定了潜育期、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侵染机率等抗性组分。结果表明,持久抗性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抗性组分大不相同。运用DPS统计软件依上述抗性组分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建立了判断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的判别函数,其回判结果符合率100%,表明利用抗性组分在成株期进行持久抗性品种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农家品种与甘肃南部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类型及可能含有的抗性基因和遗传多样性,为抗源的选择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苗期于自控温室内使用中国当前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流行小种CYR32,成株期于大田病圃使用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和重要致病类型共12个菌系组成的混合菌种对80个供试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基因推导在温室用25个毒性谱不同的小麦条锈菌系于苗期接种30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载体品系及对照铭贤169、17个国际鉴别寄主和供试品种,根据供试品种和标准品系对不同菌系的侵染型,对农家品种和生产品种进行抗性谱比对分析和系谱分析,解析其可能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及抗性谱,并通过NTSYSpc-2.2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以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其抗性归类。【结果】供试品种大多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除清农1号、清农2号、红壳小麦(2)在成株期表现感病,兰天3号、兰天4号、兰天6号等20个品种在成株期表现慢锈性外,其他品种均表现中抗至免疫的抗性水平。品种抗性多由全生育期抗性、部分由成株抗性提供。甘肃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以Yr9Yr24Yr26为主,有的还含有其他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其中,兰天1号、兰天14号、兰天17号、兰天21号、清农4号等含Yr9;兰天24号、中梁04335、天选51号可能含Yr24;兰天17号、兰天23号、兰天25号、中梁17号、中梁04260、天选43号、天选48号可能含Yr26。农家品种中有19份材料含有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其余21份材料不能确认含已知抗病基因Yr1Yr2Yr4Yr6Yr7Yr8Yr40,可能含有未知基因。聚类分析发现,甘肃生产品种大都抗性谱较宽,遗传相似性较高;40份材料的抗条锈性相似系数范围在0.30-1.00,在抗性相似系数为0.70水平上可分为3大类,其中兰天15号单独聚为1类,清农1号和清农2号聚为1类,其余37份材料聚为1大类。农家品种抗性谱宽窄不一,显示出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0份材料的抗条锈性相似系数范围在0.38-1.00,在抗性相似系数为0.70水平上可分9大类。【结论】供试品种均有良好的抗条锈性,相对于甘肃南部生产品种,供试的农家品种更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抗条锈病基因,可作为抗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最主要的流行区系,准确评价大区间当前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水平和抗源使用特点,为整体考量各流行区小麦抗性品种分布的合理性和确定今后的育种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系13个省(区)征集了501份小麦当前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CYR32和CYR33)和成株期混合小种(CYR23、CYR25、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7)人工诱发接种鉴定,在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抗条锈病性鉴定。【结果】参鉴小麦品种(系)中,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仅有34份,占参试品种(系)的6.8%,表现成株期抗性的品种为110份,占参试品种的22.0%,表现感病的品种(系)为35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71.0%;流行区系内不同地区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育种系谱分析,具有全生育期抗病性的品种(系)的有效抗源类型较丰富,但在品种(系)中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92R系(携带Yr26)、贵农系以及少数携带Yr24的CIMMYT抗源种质。【结论】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仍较低,必须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以避免大区流行;小麦品种主要有效抗源较单一,且在不同流行区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