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柬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县频发,虽然农业专家随后对本地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本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地区农民连续多年对玉米进行了连作,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丝黑穗病是高粱、玉米的重要病害,而轮种是防治高粱、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高粱、玉米上的丝黑穗病菌属同一个种,两个作物上的丝黑穗病菌能否相互侵染,防治时两种作物能否轮种,已成为亟待明确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的不同结论,作者认为玉米丝黑穗病菌能否侵染高粱,值得进一步验证,因此,采用感病性不同,和种植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进行了玉米丝黑穗病菌接种高粱的试验。一、试验材料高粱丝黑穗病菌:用本院育种所高粱研究室试验田的菌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柬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县频发,虽然农业专家随后对本地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本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地区农民连续多年对玉米进行了连作,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疾病。从丝黑穗病发生的症状特点出发,结合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丝黑穗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吉林省玉米产量和农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东北地区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省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上世纪70年初开始推广玉米杂交种,多数杂交种不含抗玉米丝黑穗病基因,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大流行,使玉米生产遭受损失。对此,玉米丝黑穗病,列为重点攻关项目。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人员,通过收集筛选基础材料,对抗病基因进行转育,选育出一批抗性好的抗病品种,到80年代,由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玉米丝黑穗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黑龙江省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防治和解决玉米丝黑穗病成为当前玉米生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8-30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玉米生产的常见病害,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文在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等病理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措施,对提高玉米产量,增强玉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旭  陈亮  李钥莹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90-15291
参考各种病菌对不同植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综述了丝黑穗病原茵及其生理分化、我国高粱抗病杂交种选育历程、抗性遗传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等,指出研究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对选育抗病亲本和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粱丝黑穗病是由土传病菌——丝轴黑粉菌引起,其是遍布全世界的重要病害,也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上应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最重要途径。对病原菌及其生理分化、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抗病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选育抗病品种和丝黑穗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PCR技术的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以对丝黑穗病高感的黄早四和高抗的Mo17自交系为材料,用丝轴黑粉菌进行接种,采用丝黑穗病病原菌基因组特异引物的PCR技术,分别对幼苗期的根,茎,叶和成熟期的根,茎,叶,雄穗DNA进行PCR扩增,研究病菌对玉米的侵染率及扩展进程。结果表明;特异引物的PCR技术不仅能够对玉米幼苗是否受到病菌的侵染进行早期准确鉴定,而且对丝轴黑粉菌在体内的扩展进程的跟踪研究证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侵染和抗扩展,抽穗期的雄穗对病樱的形成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45位于I染色体上,与抗病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6%和10.4%,距离抗病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约为9.6 cM和10.4 cM。【结论】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可能受2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筛选SSR标记时发现,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较易在保持系群体中找到,在恢复系群体中DNA片段多态性较少,表明恢复系和保持系在抗性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载文、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研究领域和载文核心刊等方面统计1980~2009年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文献,揭示我国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 , 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和甘蔗抗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深入 的机理研究为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选育和推广抗黑穗病新品种是防治甘蔗 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在抗病育种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综述了甘蔗黑穗病发生与危害、病原特征、 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防治对策,并对甘蔗黑穗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 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穂的重要手段。对当前玉米丝黑穂病抗性的遗传研究、抗性鉴定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分子生物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取得新的进展,希望对玉米抗丝黑穂病育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84-9285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栽文量、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期刊分布等方面对水稻稻瘟病研究文献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揭示近20年来我国对水稻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对长治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8份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①土壤环境中有无病原物及其数量多少是玉米发病及发病程度高低的直接原因;②玉米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发病差异,生产上有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③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