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仪测定不同发育期卡因菠萝果实的香气成分,以了解果实发育期间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刺卡因果实在成熟的4个阶段共有香气成分69种,主要为酯类和烯类,其中己酸甲酯、辛酸甲酯、正己酸乙酯等成分是卡因菠萝的主要香气成分.卡因菠萝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选用无刺卡因菠萝,采用大田试验,固定N肥施用水平(400 kg/hm2),从0至4依序增加施肥次数,分析施氮次数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平均分施对增加无刺卡因的产量最适宜,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施氮次数都会造成单果重和产量的下降;就品质而言,增加N的施肥次数将导致可滴定酸、含糖量和Vc含量下降,不利于保持卡因的品质.本研究为果农从事无刺卡因菠萝的优质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以中小型-黄底红紫斑纹-蜡质花品种Phalaenopsis‘Frigdaas Oxford’(黄金豹)为母本,大花型-纯白无斑纹-纸质花品种Phal.316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对其F1代群体的性状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代群体根据花部性状特点分为11个类群(Group 01~Group 11),17个数量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双亲或高于双亲,表现为中亲优势或正向超亲优势或负向优势;杂交后代在花色、斑纹、花朵质地、唇瓣须状物、株高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性状分离,今后可以此为基础进行优良单株或株系的筛选,并为部分花部性状的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菠萝杂交苗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有性杂交的菠萝种子为材科,使用组织培养的手段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分化培养。在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上可以获得大量杂交苗。在培养中发现不同组合的植物激素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诱导苗木的频率有明显的差异。试管苗经土培后80%成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阔心形叶品种C11为母本,披针形叶品种C22为父本进行杂交,对其F1代群体的性状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观赏性状方面,根据叶形,F1代群体分为阔心形和披针形2个组群,分离比率为1∶1。根据叶色,分为4个组群,分离比率为3∶2∶2∶1。第1组群,整个叶片粉色至红色,与父本相似,但叶色更加鲜艳;第2组群叶片中间粉色至白色斑点,与母本相似;第3组群,叶片中间红色,外围绿色;第4组群,整个叶片绿色,主脉红色。母本的主脉色为红色,父本为白色,获得的杂交后代主脉色为红色和绿色,分离比率为3∶1,绿色主脉与斑点色紧密连锁。母本的叶柄色为褐色,父本为粉色,杂交后代的叶柄均为红色。在数量性状方面,F1代的芽数、叶片数、块茎数和块茎直径表现为中亲优势,其中芽数和叶片数表现为高亲优势。因此,采用Cal.11和Cal.22作为亲本,产生的杂交后代变异丰富,可从中筛选出叶色更鲜艳、块茎产量更高、叶片数和芽数更多的优选单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生长后期死亡。14条ISSR引物对46个正常结实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9%,其中,UBC822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_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杂交F_1代群体和父母本在阈值0.748处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_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_1代单株;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一类,之后与父本聚为一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7个性状中,除株高偏向于父本外,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偏向于母本,与父本的差距较大,这与ISSR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9,(4):43-43
应用AFLP技术,使用E0/M0预扩引物及5对选扩引物(E41/M42、E41/M55、E42/M34、E43/M42、E44/M33),对以槠叶齐、福鼎大白茶、白毫早、龙井43为父本,湘波绿为母本的混合花粉授粉杂交F1代79个单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使用DKN培养基作为三步花药培养的基本培养基,提高了Koshihikari和与之相关的具有食味品质佳的品种如Hitomebore,Akitakomachi,Kinuhikari的花药培养效率,也提高了这些品种间杂交F1代植株的花药培养效率。这种培养法的花药培养效率与供体植株Koshihikari的亲本系数呈正相关性。因此,这种方法是以和Koshihikari相关的品种间杂交获得的花药培养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结果暗示具有一定遗传背景的F1代花药先再生。为检测花药培养群体和F2代群体的性状分离情况,两个群体均来自高秆中熟品种Koshihikari与矮秆早熟品种Niigatawase的杂交F1代。通过观察这两个群体的抽穗期和秆长均无明显分离。因此本研究中以Koshihikari和与之相关品种作为杂交亲本来培育水稻品种的花药培养法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化学杂交剂生产的冬小麦F1杂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红麻 Hibiscus cannabinus(简写 H·C)(2n=36)和 H·radiatus(2n=72)(简写 H·R)之间的正反交的研究,用 H·C做母本获得 F_1代植株,生长势强,但不结实,多次观察到花粉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是18_Ⅱ 18_Ⅰ,从这些结果推断,H·R 四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椰枣F1分离群体的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以143份椰枣F1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对其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和叶斑病发病情况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椰枣F1分离群体表型变异程度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为10.927%~43.350%,其中茎围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1.447%~44.619%,其中裂叶叶色和裂叶坚硬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619%和42.571%。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冠幅、茎围、枝条数、第三枝长、刺区长度、裂叶总数、裂叶长、裂叶宽、裂叶厚度、裂叶叶色11个性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叶斑病发病情况与其余16个性状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51%,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10.0836,贡献率为59.32%,主要包含株高、第三枝长、冠幅、茎围和枝条数这5个指标共同影响,其中株高的特征值最大为0.2948,主要反映的了椰枣株高和长势情况。聚类分析表明:143份椰枣F1  相似文献   

14.
以43份杂交棉F1代为研究对象,时各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竞争优势、相关系教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F1代中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表分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时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单株铃数、衣分和单铃重,对F1代的筛选应注重对这几个性状选择,以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抗性表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的抗性表现规律,以陕西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流行菌种做菌源,通过田间和苗期接种,对9份抗、感白粉病小麦亲本材料和9份大田感病品种及其杂交F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并结合SCAR和SSR分子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以N95175、N9209为亲本的杂交F1含有Pm21基因,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均很好,与抗病亲本的抗病性表现基本一致,符合显性遗传,其抗病性主要由显性单基因控制.(2)以N9134、N9227A为亲本的杂交F1含有PmAS846基因,成株期抗病性较好,苗期大部分表现抗病;以N9227A为亲本的杂交F1中有40%的杂交组合表现中感,该抗性基因不完全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背景及环境的影响.(3)中国春为苗期感病、成株期抗病材料,其与抗病亲本杂交F1代的抗病性接近或略高于抗病亲本;与感病品种杂交F1代的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4)白粉病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正反交F1代苗期抗病性无明显差异,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相关.因此, 在组配小麦强优势杂种组合时应尽量选用抗病的品种作为亲本之一,并考虑慢病性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黑山羊及其与萨能奶山羊F1 代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呼吸、体温、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海南黑山羊公羊、海南黑山羊母羊、F1 黑色母羊、F1 白色母羊在海南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表现良好。测定结果还能为海南黑山羊的饲养管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血液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20个新育成的粳稻BT型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2种聚类方法对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这些亲本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64对SSR引物在30个亲本中共检测到18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为2.9个,以第11染色体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最多,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064~0.844.利用SSR分子标记将30个亲本材料划分为7大类群,其中所有不育系被划分为一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表型聚类以10个农艺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大类群,不育系和恢复系被聚到不同的类群,群内差异小大.同表型性状聚类相比,SSR分子标记聚类能更准确的揭示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研究亲本遗传多样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棉花抗虫核不育系抗A4、A5与优质、丰产的棉花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将其F1代进行田间品比试验,通过田间生物学性状、产量结构调查,室内产量性状考种,纤维品质检测,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质、丰产、抗虫的核不育系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优势组合P7(抗A3×09-17)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10.21%,生长稳健,植株高大,单株平均结铃34.8个,结铃性强,衣分42.3%,纤维品质优良,建议下一步进行多点示范,并推荐参加各省区域试验;较优组合P1(抗A4× C3)、P6(A5× C4)综合性状表现较优,丰产性较好,建议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喷施5.0 kg/hm的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达到98.76%以上;A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平均为70.87%和41.68%,B组分别为72.10%和57.31%,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 SQ1与参试小麦品种基因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t检验结果表明,B组小区产量、穗粒数和公顷穗数的杂种优势与A组差异显著,杂种优势明显高于A组。评选出4个强优势组合,均含有异种属血统,其超标优势幅度达17.56%~43.13%,说明在利用化杀法时,选用较远缘的中间材料做化杀杂交亲本来提高杂种优势幅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利用已审定的高产优质品种与大铃或优质材料杂交配组的25个杂种F_1代材料进行分类,并筛选出具有综合性状优异的棉花新组合或新品系,使用SAS V8软件对25个杂交组合的14个农艺与品质性状(株高、始果枝位节数与高度、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单铃壳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籽棉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25个组合产量高,但是马克隆值偏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后筛选出优质高产棉组合2个(为19号、10号)。旨在创制出优良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