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遂宁市农业部门根据川中丘陵地区自然生态特点,在完善推广既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筛选新的种植模式,特别是稻-菜-芋(即水稻-蔬菜-冬马铃薯)种植新模式,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此种植模式经济社会效益明显。2011年遂宁市推广面积近万亩,累计新  相似文献   

2.
荣县鼎新镇水源丰富,全镇河长超过30 km,土地平坦,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宜蔬菜水稻的生产,有“川南茄果蔬菜第一镇”的称号。鼎新镇种植大棚蔬菜有30多年的历史,稻菜轮作是鼎新蔬菜种植的特色,发展稻菜轮作不仅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此,笔者对鼎新镇稻菜轮作粮经复合型种植基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稻菜轮作种植条件、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1.抛秧田块应在抛秧前每隔3~4米先开好通风沟(排水沟),便于田间操作,利于提前立苗,防止倒伏。据试验,没有通风沟的田块倒伏面积比有通风沟的田块增加60%~80%,倒伏角增加30°~60°,所以说通风沟是抛秧稻的丰产沟。  相似文献   

4.
遂宁市农业部门根据川中丘陵地区自然生态特点,在完善推广既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筛选新的种植模式,特别是稻-菜-芋(即水稻-蔬菜-冬马铃薯)种植新模式,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此种植模式经济社会效益明显。2011年遂宁市推广面积近万亩,累计新  相似文献   

5.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蔬菜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随着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降低,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长年种植蔬菜,特别是大棚蔬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土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蔬菜质量安全难以保证。本文结合荣县近30年来稻菜轮作经验,总结出稻菜轮作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一、开厢挖沟 水稻或小麦(油菜)收获后,在田的四周挖一条沟宽0.3~0.35米,沟深0.35~0.4米的围沟,然后按厢面宽1.4米理厢开沟,沟宽、沟深同围沟规格相同,也可根据各地高产栽培技术确定开厢规格。在理厢开沟时,将沟内泥土堆于厢面,整细耙平,理净沟内泥土,使厢沟、围沟相通,利于排渍和灌溉,理厢开沟  相似文献   

7.
由于灭茬免耕直播、浅耕旱直播、水直播等水稻播种方式具有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近几年被广大农户快速接受而推广。但随着直播稻种植年限和面积的不断增加,稆生稻问题日益暴露和突出,严重阻碍着这项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蚕豆为粮菜饲肥兼用,用地养地结合的豆科作物,也是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作物之一。稻后免耕点播青蚕豆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不耕翻,将蚕豆种子直接点播在稻田中的一种轻型栽培方式。蚕豆免耕栽培对保蓄土壤水分,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已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稻一菜高效栽培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蚕豆为粮菜饲肥兼用,用地养地结合的豆科作物,也是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作物之一。稻后免耕点播青蚕豆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不耕翻,将蚕豆种子直接点播在稻田中的一种轻型栽培方式。蚕豆免耕栽培对保蓄土壤水分,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已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稻一菜高效栽培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稻菜轮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菜轮作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降低;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高碳有机肥、油菜秸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分形维数最小。稻菜轮作下各施肥处理土壤微团聚体(<0.25mm)增加,大团聚体(2~0.25mm)减少,土壤分形维数减小,土壤结构有较好改善。可见,施用有机含碳量高的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较好的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适宜稻板田油菜免耕移栽的开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  吴崇友  袁文胜  汤庆 《农机化研究》2015,(12):156-159,171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黏重土壤条件下免耕移栽机机具配重小、开沟松土阻力大及开沟器易缠草等问题,设计了波纹圆盘开沟器。开沟器采用波纹圆盘设计,通过螺栓调节开沟深度,有效解决了入土难问题。运用Pro/E构建了波纹圆盘开沟器的三维模型,通过力学性能分析了影响开沟器开沟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开展了基于ANSYS/LS-DYNA的开沟器切削土壤的数值模拟,得出了开沟模型三向应力和应变云图,并计算出开沟器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开沟沟深为70~80mm、沟宽为62mm,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2.
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在广陵区沿江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2011年采用扬粳4227麦秸机械还田抛秧技术,实现了793.5 kg/667 m2的超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并集成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种植鲜食大豆已形成一定规模,渐成产业,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宁波及江苏等地.在大豆产业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豆-稻"机械直播新型种植模式,即"春季机直播大豆,晚季免耕机直播水稻",并逐步在周边各镇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情况镇江市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已有10多年历史,进入21世纪稻、麦、油生产的免耕栽培技术日益完善,已成为全市作物栽培的主要形式。现在农民在考虑种什么和怎样种的问题时,更关注的是怎样才能节省生产用工、减轻劳动强度和多挣钱,从而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根本变革。随着推广力度的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盆地"华西秋雨"模式下稻茬冬油菜直播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稻茬田直播油菜苗期湿害的应对策略:主动排湿、选育抗(耐)湿品种和迟播避湿,以及稻茬冬油菜直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稻麦双免耕栽培(直播稻、稻套麦)作为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节能、高产高效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逐年增多。为了探讨持续免耕栽培对土壤的影响,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我们于水稻收割前,在云林镇新庄村对连续免耕4年、免耕1...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与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6(9)稻茬田小麦免耕播种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该机不对土地进行耕作,不破坏土壤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麦免耕播种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月31日,省农机局召开了"稻-稻-油"模式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成效总结会。相关油菜生产专家和农机专家、项目县技术负责人、种粮大户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对2012年"稻-稻-油"模式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取得的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小麦播种作业时,存在抢季节耕种农机配套性差、土壤黏重以及秸秆还田难等问题,创制“稻茬麦秸秆行间集覆还田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此模式具有行间集秸、条带旋耕、集中施肥、洁区播种以及对行镇压等技术特征,通过建立秸秆行间集覆运动的力学模型,设计绞龙式秸秆行间集秸装置、开沟旋耕一体式装置、集中施肥装置、浮动覆土板以及对行镇压器等关键部件,研制一种稻茬麦洁区旋耕施肥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行间集覆还田与宽窄行种植结合有效提高稻茬麦种床整地质量,洁区洁净度87.69%,小麦窄行平均行距为148 mm,宽行行距平均为304 mm,行距变异系数为5.36%,平均播深为33 mm,播深合格率为95.76%,晾籽率为0.98%,碎土率为86.01%。施肥方式为耕前集中施肥,平均施肥深度为65 mm,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4.63%,均满足国家标准。厢沟平均深度为175 mm,沟面宽度为198 mm,满足排水要求。试验田实际产量为8 059.2 kg/hm2,高出平均产量20%以上,油耗较对比机型降低31.24%。为稻茬麦绿色低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供农机支撑,...  相似文献   

20.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以及易氧化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耕作20年后,不同耕作处理稻田剖面(0~60cm)中有机碳含量随着采样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稻油)表层(0~10cm)和水旱轮作(稻油)底层(40~60 cm),其中垄作免耕(稻油)处理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但其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耕作处理(P<0.05),表明长期耕种20年后,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已趋于平稳;另外,同传统耕作处理相比,长期垄作免耕(稻油)的固碳潜力主要表现在20~40cm土层。常规平作(中稻)和垄作免耕(中稻)处理剖面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垄作免耕(稻油)和水旱轮作(稻油)则分别在20~40cm和10~20cm土层出现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加的现象,表明耕作和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同耕作处理稻田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990 1x+6.521 4,R=0.881 9,n=16;y=0.270 4 x+7.345 7,R=0.542 2,n=16,表明稻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其有机碳关系密切,可用于表征该区域土壤碳库的变化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