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米壳稻亲和性品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ka分类法对12份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2份亲和性对照品种02428、Dular以及19份灿粳测验种进行灿粳分类。分类结果表明,籼、粳测验种分别为典型的籼、粳稻品种,02428为粳稻品种,Dular为中间型品种,12份云南光壳稻品种中有1份属于灿型品种,4份属于中间型品种,另外7份粳稻品种。灿粳分类结果与它们的亲和性符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武育粳3号的培育构思及生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琥育粳3号的培育是在总结和分析我省粳稻系谱及紫金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了本地粳稻品种与地理相距较远,熟期差异较大的品种进行复合杂交,后代在本地与海南异地交替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性,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已成为我省沿江,沿海南部和江南部分地区的粳稻主栽品种。一般单产比当地同熟期粳稻品种增产一成左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2000~2001年,对84份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不同,其中杂交中粳稻的抗性好于迟熟中粳稻。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系)有扬引1号、93—63、镇稻42、镇稻44、扬辐粳4901、盐粳9960、盐稻1129、盐9803、盐粳9932、97108、盐优422、盐优93005、9优115、香优18、苏优17。  相似文献   

4.
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ka分类法对12份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2份亲和性对照品种02428、Dular以及19份籼粳测验种进行籼粳分类。分类结果表明,籼、粳测验种分别为典型的籼、粳稻品种,02428为粳稻品种,Dular为中间型品种;12份云南光壳稻品种中有1份属于籼型品种,4份属于中间型品种,另外7份属于粳稻品种。籼粳分类结果与它们的亲和性符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较多,粳稻和籼稻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分别占粳稻和籼稻总数的59.76%和63.07%;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粳稻总数的72.19%,但籼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抗病品种比例仅占籼稻总数的18.02%;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83个,占供试水稻总数的29.64%,其中粳稻品种有75份,籼稻品种有8份;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但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的粳稻品种有24份,籼稻品种有62份。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品种利用的现状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从1995年到2005年对南阳市水稻品种考察及品种利用情况汇总结果表明,其中粳稻品种从1995年的1千公顷到2001年发展到14.7千公顷,以后逐年下降,2005年粳稻品种利用面积为5.68公顷,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0%。粳稻利用面积最大的品种是豫粳6号,1998年达到12.4干公顷。籼稻品种利用面积起伏不大,最高年份籼稻品种种植达到63.2千公顷(1996),大多年份都在50多万公顷左右,籼稻品种利用面积最大的是汕优63,其次是Ⅱ优838和Ⅱ优501。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16对SSR引物对11个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2个典型的籼稻品种和2个典型的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5份材料中共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每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4~12个,平均5.9个,其中有效等位基因70个,有效等位基因的百分数为75.8%,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6~0.53。应用NJ法对基于16对SSR标记数据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不同材料可分为粳稻组和籼稻组,粳稻组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6~0.53,平均遗传距离为0.303,其中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0.46,籼稻组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297~0.377,平均遗传距离为0.329。11个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除筒恢211外,其他都属粳稻组。用相同SSR标记数据和聚类方法分别对苗期、芽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的水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时期耐冷品种在各自聚类图中的排列位置与全部材料聚类时有所不同,但其亲缘关系远近没有变化。结果表明SSR适合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籼粳分类。  相似文献   

9.
浙江与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1994-1998年育成的96份粳稻材料的分析表明,浙江省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较低的与日本优质粳稻“越光”相似,高的超过“越光”的两倍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浙江省最近育成的粳稻新品质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仍偏高,若通过严格的筛选,有望选育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粳稻新品种。与之相反,日本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3%-18%之间,各品种间差异较小。水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杭州栽培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要比在日本福井栽培的平均高1.6%。一般年度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为2%左右。早熟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我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尽快改变中粳品种多、乱、杂现状,加快水稻优质化进程,2004年,县农委在开城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内,对9个中粳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用适宜品种。宜选用中早熟中粳稻品种,部分空白茬及让茬较早的大麦、油菜茬也可选用中熟中粳稻品种,不宜选用生育期长的迟熟中粳或大穗水稻品种。同时为便于管理措施的统一落实,应选用同一品种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间变异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4个水稻品种(品系)进行花药培养试验,结果表明,①粳稻品种(品系)的平均出愈率和最高出愈率均大于籼稻,在2个亚种中都存在出愈率高和低的品种(品系);②在粳稻和籼稻中都存在分化率高和低的品种(品系),籼稻和粳稻的平均分化率差异不大;③水稻品种(品系)的花药培养出愈率普遍低于分化率,出愈率低是大部分品种(品系)培养力低下的主要原因;④出愈率与分化率无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本试验,探求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良粳稻品种,为推动我市粳稻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的辐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幼苗生长受抑制为指标分析了2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的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糯稻的辐射敏感性大于粳稻,粳稻大于籼稻;不同生育期品种辐射敏感性表现为籼稻的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而粳稻则为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晚熟品种;而地方品种的辐射敏感性一般低于推广品种。将参试品种敏感性分为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三者的比例为8:10:5,以中间型居多。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庐江县常见的14个单季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较适宜庐江县种植的单季稻品种.试验采取单因子随机重复,观察记载水稻生育期,通过分析粳稻生育期、产量以及抗病性,综合该地区单季稻的生长进程,筛选出来自江苏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的镇稻18作为庐江单季常规粳稻种植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里下河农科所等单位引进10个优质粳稻品种(品系),以本地当家品种"武运粳7号"为对照,对其特征特性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应我省通南地区不同茬口的优质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几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了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光温敏核不育系籼稻品种培矮64S、粳稻品种农垦58S和7001S作为材料,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籼稻品种而言,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成熟胚;而对粳稻品种而言,幼胚与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大,但对愈伤组织状态有显著影响.培矮7001S使用MB培养基较好;农垦58S和7001S使用NB培养基较佳.籼稻品种植株再生率明显低于粳稻品种.愈伤组织断代超过3个月,再生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利用SSR标记揭示中国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西南、华南、华中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天津和吉林的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系统聚类把供试材料分为8个小类群,南方粳稻地方品种主要聚类于第ⅰ、ⅱ、ⅲ、ⅳ和ⅴ等5个小类群,北方粳稻地方品种主要聚类于第ⅵ、ⅶ和ⅷ等3个小类群。基于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供试材料被分为11个亚群,有144份材料被分到相应的11个亚群,其余43份材料被分到混合亚群。【结论】南方稻区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北方稻区,其中西南稻区的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云南是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北方与南方粳稻地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粳稻地方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北方粳稻地方品种中更为突出。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适合应用于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