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丽娟  李艳红  张艳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84-185,198
通过对梅村村民政治参与的社会调查,分析了村民政治参与异化的现象及背景,对完善村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村民自治中,部分村民对政治的冷漠是个大问题,危害性非常大.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政治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消除产生政治冷漠症的人为因素;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村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政治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为主要内容。保障村民的四大民主权利,必须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外部两个管道入手:在内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外部,加强地方政府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监管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浙江省温岭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致力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尤其是对扩大农村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石福理 《甘肃农业》2007,(12):24-25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受各地发展水平的制约,村民自治建设在全国发展并不平衡,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村民的自治参与程度低、自治建设不规范、相关自治制度滞后、村民自治成本增加,这种村民自治发育不成熟的状况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制度设计和民主政治的实践上。  相似文献   

6.
政治效能感是公民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的重要方面。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苏南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的政治效能感总体水平并不高,处于中等水平。虽然苏南地区村民对于村委会、基层政府的外在政治效能感较高、施政评价较好,但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偏低,对自身政治影响能力信心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来激发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塑造参与文化、转变治理理念来提升村民的外在政治效能感;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创新基层参与方式来完善村民的自治制度;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协商民主经验来拓展村民的参与空间,从而以多元的路径实现对村民政治效能感的有效调适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指参与公共事务从而在政治共同体中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支撑力量。村民通常指居住在特定村庄,与村中他人具有较稳定的长期的人际交往关系,并在村内生产和生活的人。村民意识的内涵包括村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村民是新乡村建设的主体,村民意识是新乡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采取措施,培养村民意识,重塑村民的独立人格,促进新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部分。但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积极性不高、受传统观念限制、制度不完善、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权力划分模糊等问题。为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探索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行方向,需要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转变村民和基层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理念,完善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明确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职责。  相似文献   

9.
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中推进村民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从农村经济、制度缺失、传统文化、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农民低度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扩大村民自治的路径,以最终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姚安县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利项目,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主人翁地位的回归,充分激发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以此论述村民“一事一议”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1个重要因素。研究影响理性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居民通过投票选举这一政治参与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通过农村居民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而改变理性村民参与意愿的约束条件,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角逐公共权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和社会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复兴“之势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及其所引导的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呈现出双重效应.完善农村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因势利导加强宗族性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整合,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素质和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是完成宗族性政治参与的现代民主化整合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依安县中心镇不断进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尝试,在村民参与管理村务工作中,不断推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行村级民主议事“4+2”工作法,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保障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袁祥花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56-357,369
加强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村民自治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着重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也有重要启示,这对于当前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的真正落实及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管理就是指村民依照一定的法规制度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它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就村内事务发表意见直接参与管理;二是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或者村民自治章程,让村民和村干部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建立赋予了村民民主权力,农村政治骨干们则控制着权力资源.农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理性化和本真的原貌,农村社区权威也由亲缘关系发展到村民自治,是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其中,农村政治骨干们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在农村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指出农民政治参与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带了消极影响,对农村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民主政治提出了严峻挑战。因当通过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村民自治等措施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合理发展,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朱国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78-4980
介绍了目前我国村民选举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难点,主要有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过度管制、村两委成员的干预、乡村精英对弱势村民选举权的挤压、选举程序的形式化以及村民的政治冷漠等,降低了村委会选举的实际效果和价值.从完善立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村民政治参与意识、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村委会选举中保障村民合法选举权利的途径,以提高选举的有效性和促进乡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改善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项主要政策就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加强村民自治,才能在制度上保障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顺畅地走下去。女性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且还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在少数民族地区,赋闲在家的妇女占了农村人口的半数以上,但在真正的村情发展决策活动中,妇女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能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加强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让妇女能从参与家庭决策到参与生产活动中逐渐加强其经济独立性,对推动村民自治将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潘丽辉  严楠  郑殷岳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42-2448
乡村旅游效应的感知会影响其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 意愿。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特征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存在差异, 不同程度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村民群体的感知差异, 为正面效应因子感知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 为负面效应因子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 从政治活动、 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等方面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