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天红2号苹果幼树至稳产期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动态,为天红2号苹果推广应用及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010年春季栽植的矮化中间砧红富士(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2011—2018年连续8年调查树体生长、枝类组成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高度、冠径、树干粗度、覆盖率以及总枝量均随着树龄增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栽植后前4年增长速度较快,之后通过修剪可控制树体的生长;随着树龄增长,短枝比例逐渐增加,长枝比例逐渐降低,栽植后5年树体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短枝比例维持在65%左右,长枝比例维持在10%左右;随树龄的增加,产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栽植后第7年进入稳产期,年产量高达50 t/hm2左右,果实品质稳定性较好,在不同树龄间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具有树体结构合理、早实丰产、果实品质优等优点,适于在泰安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纺锤形SH6矮化中间砧富士苹果幼树至结果初期树体结构和产量的形成动态,为苹果矮砧树整形修剪和早果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方法】以2005年春季栽植的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2006—2011年连续6年调查树体生长、枝类组成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4年生前,树体高度和干周粗度增加迅速,第4年树高和覆盖率分别为3.05 m和33.64%;第2—7年间总枝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4年和6年生平均枝条总量分别为26.54×104条/hm2和45.74×104条/hm2;优质短枝以种植后第3和4年间增加最多,随着树龄的增长和结果,不同类型枝条的数量发生变化,30 cm以上的长枝数量逐渐减少;优质短枝比例第2—4年间随树龄增长而增加,第4年后其比例稳定在30%以上,而30—60 cm长枝的比例降至10%以下;种植后第3年结果,第4—6年的产量分别为10.8、22.9 和39.6 t•hm-2;第7年时树冠果实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着色面积达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4年生前树冠总枝量少、覆盖率低是导致早期产量低的主要因素;通过增加栽植密度和改进修剪方法(多留枝)等使第4年的树体高度达到3 m以上、覆盖率60%、总枝量50×104—80×104条/hm2、优质短枝比例稳定在30%—35%,大于30 cm的长枝比例为5%—10%是高纺锤形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红将军/M26、红将军/Mark和红将军/CG80等中间砧的不同砧穗组合为试材,研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红将军树体生长、光合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砧穗组合树体树干粗度、树体总枝量逐年增加,其中以红将军/CG80树体粗度最大、树体总枝量最多,而红将军/M26树体粗度最小、树体总枝量最少;红将军的枝类组成在不同中间砧间均表现为长枝占比逐年降低,而短枝占比逐年提高的变化趋势,其中红将军/M26的树体短枝占比最高,长枝占比最低;不同中间砧对红将军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等的影响不同,均以红将军/M26组合的最高;从产量品质来看,不同砧穗组合在栽植第3年开始有产量,栽植第6年产量基本趋于稳定,红将军/M26组合的累计产量最高,根据综合稳产期各砧穗组合果实品质调查结果,红将军/M26苹果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去皮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红将军/Mark、红将军/CG8.综上所述,红将军/M26中间砧组合的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H不同系号中间砧对宫藤富士苹果幼树生长、早果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苹果矮化砧木的评价、筛选和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建议。【方法】以2009年春季定植的3年根1年干的矮化中间苹果成品苗(宫藤富士/SH1、SH3、SH6、SH9和SH40/平邑甜茶)为试材,株行距为1.5 m×5.0 m,细纺锤整形修剪,栽植第2年开始,连续6年调查分析SH不同系号中间砧对宫藤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SH不同系号中间砧对宫藤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SH6树体最小,树体干周粗度显著小于其他系号,SH3和SH40的干周粗度显著大于其他系号;SH6树体新梢年生长量在栽植7年内均最低,SH3树体新梢年生长量先高后低;各系号总枝量无明显差异,但枝类组成差异较大,SH6树体树势中庸,树体短枝比例最高(63.81%),长枝比例最小(7.80%)。栽植第4年各系号树体开始有产量,SH3、SH6、SH9和SH40四个系号树体3年累计单株产量超过75 kg,4个系号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SH1系号树体;SH6产量连续稳定性最好,SH9产量稳定性最差;SH6树体果实产量在树冠不同部位的分布最均匀,表现突出;各系号果实大果率(单果重200 g的果实占总产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SH6SH3SH9SH1。各系号树体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SH6树体果实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果形一致性最好;SH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显著优于其他4种中间砧。【结论】SH6作为中间砧嫁接宫藤富士与其他系号相比,具有树体小、新梢平均长度小、短枝比例高、枝类组成合理、产量稳定、果实品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重茬栽植条件下距原栽植行不同距离种植对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苹果幼树树体生长等的影响,评价G935矮化自根砧嫁接‘宫藤富士’的抗重茬能力,为我国老龄低效苹果园重茬更新和栽培模式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春,刨除12年生苹果大树(‘宫藤富士’/SH6/实生砧),不进行土壤杀菌,不添加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菌肥,直接在距原栽植行不同距离(0、0.5、1、1.5和2 m)栽植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苗(2年根1年干),采用细纺锤树形整形修剪,栽植后连续4年调查5个处理下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幼树树体生长、叶片功能、早花早果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重茬栽植条件下,距原栽植行不同距离G935矮化自根砧‘宫藤富士’树体生长、叶片功能、早花早果性和果实产量品质没有显著差异。重茬栽植4年内,随着树龄的增长,5个处理‘宫藤富士’树高、干粗和主枝数量逐年增加,重茬栽植第4年,各处理树体平均主枝数量均达到30个以上。栽植第2年开始,各处理树体长枝比例逐年降低,短枝比例逐年升高。重茬栽植第4年,各处理‘宫藤富士’树体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百叶...  相似文献   

6.
大改形对富士苹果密植树生长结果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9 a生M.26矮化中间砧苹果密植园多主枝分层树形进行稀枝控冠改为细长纺锤形后3 a内的效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改形后,总枝量降低到1 052 280条/hm2,枝类组成明显优化,短枝率提高了25.4,长枝降低至12.1.树冠下光合生理有效辐射提高126以上,结果部位明显向短枝和树冠内膛转移,形成新的立体结果能力.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产量产值增幅显著,第三年树体生长结果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7.
连续2年对NJC19黄桃进行长枝修剪试验,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短枝修剪技术相比,经过长枝修剪后的树体叶面积增大,净光合速率提高;徒长枝比例降低,优质果枝率增加;一年生枝条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提高,树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得到提高,果实着色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8.
以15a生的乔化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修剪、20%、30%、40%和50%冬季修剪量处理对树体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修剪量范围内,随着修剪量的加大,成花量降低,但坐果率增加;50%的修剪量处理引起枝条旺长,使中长枝比例增加,短枝比例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青苷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随着修剪量的增大而升高,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表面光洁指数先增加后降低,30%修剪量处理的果实整体表现较好的品质;30%的修剪量处理两年都保持较高的产量,不修剪和50%修剪量处理的产量出现较大波动。乔化富士适宜的修剪量应为总枝量的30%左右,同时应合理配置长、中、短枝比例。  相似文献   

9.
刘吉祥  张绍铃  袁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97-12998,13003
[目的]研究砀山酥梨树生物学指标与高产稳产的关系,确立其丰产园的梨树树体结构,为砀山酥梨大面积丰产示范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30和50年生的砀山梨园,每个树龄分别选择高产、中产和低产3种果园,每种梨园选10株树,对其树体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树龄10年,产量为31020kg/hm2的丰产园,长、中和短枝比例为10.5%、26.7%和62.8%,叶面积系数为3.31,枝果比5.79∶1,叶果比56∶1;树龄30年,产量为36735kg/hm2的丰产园,长、中和短枝比例为6.5%、25%和68.5%,叶面积系数为3.26,枝果比4.67∶1,叶果比37∶1;树龄50年,产量为29775kg/hm2的丰产园,长、中和短枝比例为5.6%、30.3%和64.1%,叶面积系数为2.89,枝果比5.29∶1,叶果比42∶1。[结论]中产树的各项树相指标有利于维持树体的生长结果平衡,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更符合丰产稳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苹果产业的持续发展,老果园树龄逐年增长,树体逐渐衰老,产量和果实品质降低,需进行更新改造,而大苗建园可以实现快速建园、早果丰产。试验通过采用2年生、3年生和4年生苹果苗木建园,并在苗木定植后配套不同程度的修剪技术,研究大苗建园后幼树的生长情况及产量,筛选适宜的建园苗龄和栽植后的修剪方法。结果显示:3年生重修剪处理叶片生长良好,树体生长健壮,分枝量多,挂果早,综合表现最好,采用年生苗木建园并配套重修剪方法,建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省2013—2017年淮北小麦品种试验4年汇总数据,分析了江麦23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江麦23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对照淮麦20增产3.13%~5.79%)、稳产性(3年高稳系数HSC高于对照)、适应能力较强(4年适应度高于对照)的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此外,产量构成三要素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稳定穗粒数的前提下,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江麦23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findings are reviewed focusing on yield sensing methods, yield reconstruction, mapping, and errors. Yield sensing methods were explained and yield mapping proces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Grain flow through different combines was explained and the effects of combine dynamics on yield measurement accuracy were discussed. Other errors caused by various sensors that are utilized by a yield monitor were includ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with proper installation, calibration, and operation of yield monitors, sufficient accuracy can be achieved in yield measurements to make site-specific decisions. Nevertheles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when interpreting yield maps since yield measurement accuracy can vary depending upon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combine grain flow model, size of management area chosen, and the operator's capabilities and carefulness in following instructions to obtain the best accuracy possible under varying field operating conditions. Some of the errors can be filtered out by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raw yield (or flow rate) data provided by yield monitor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crop flow models to improve yiel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 yiel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hat effectively handles non-linear combine dynamics has not been developed by researchers yet. More efforts towards yield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3.
The yield in any given field or management zone is a produ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ny soil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inputs. Therefore, multi-year yield maps may give better insight into determining potential management zone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to delineate yield response zones by using two-state frequency analysis conducted on yield maps for 3 years on two commercial corn fields near Wiggins, Colorado. A zone was identified by the number of years that yield was equal and greater than the average yield in a given year. Classes producing statistically similar yield were combined resulting in three potential yield zon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ility of yield over time and space could successfully be assessed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the drawbacks of averaging data from different years. Frequency analysis of multi-year yield data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establish yield response zones. Seventeen percent of the field #1 consistently produced lower yield than the mean while 43 of the field produced yield over the mean.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field #2 were 6% and 42%.The remainder of the fields produced fluctuating yields between years. Thes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sound yield response map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yield-limiting factors in zones where yield is either low or fluctuating. Yield response maps could also be helpful to delineate potential management zones with the help of resource zones such a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oil maps, along with the directed soil sampl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密度对高产玉米(>15 000 kg•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玉米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两年在新疆和宁夏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一个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万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之上分析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两年多点共68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7 675.5和20 503.5 kg•hm-2,其中有47个处理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对产量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要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最低、最高密度分别为5.25万株/hm2和16.28万株/hm2;最低、最高收获穗数分别为6.66万穗/hm2和13.84万穗/hm2;最低、最高穗粒数分别为365和657粒;最低、最高千粒重分别为237和404 g。【结论】密度与单产呈抛物线关系,以10.5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着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最适值范围变窄的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粒数呈增加并趋于不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芝麻9个品种9个数量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始蒴高度>株高>全生育期>分枝数>空稍高度。芝麻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6.
小麦5个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小麦9个组合的5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穗数>生育期>穗粒数>株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梦玉908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梦玉908为试验材料,在丰乐新乡育种站设置3 500、4 000、4 500、5 000、5 500、6 000株/667m2共6种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验证了选择紧凑型耐密品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并分析了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3个因子的关系。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证实梦玉908是一个优良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区河南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新麦36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15—2016、2016—2017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生产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区域试验和变异分析中新麦36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和总影响都最大,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结论]该研究可为新麦36的高产栽培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宁麦18的产量表现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