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一个菇房内发现了银耳白霉病.通过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了该白霉病的病原菌,并按照科赫氏法则确认了所分离的病原菌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病原菌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在NCBI上进行比对,并通过MEGA 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病原物属于黑粉菌属(Melanotaeniu...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羊肚菌白霉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ITS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羊肚菌染病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落形态、显微特征与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9spora longispora基本一致,ITS序列与长孢卵单隔孢霉相似度为99.44%,经鉴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可能为长孢卵单隔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培养基为MYG培养基,25℃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对pH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乳糖及酵母浸粉。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田间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党参采后青霉病病原,为党参青霉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新鲜党参采后青霉病病原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本试验中将党参青霉病病原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25℃、pH 7和24 h光照,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条件为25℃,pH 6及24 h光照,碳源为β-环糊精,氮源为酵母粉;65℃处理10 min可致死。【结论】新鲜党参青霉病病原为扩展青霉,且可代谢产生棒曲霉素。  相似文献   

4.
黄精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黄精叶斑病影响了黄精的品质。为明确泰山黄精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本文采集患病黄精叶片,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黄精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分析了碳源、氮源、pH值、温度、培养基以及病原菌的致死温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而研究了黄精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共从患病黄精叶片中分离获得33株真菌,具有致病能力的菌株两株,分别鉴定为Fusarium fujikuroi HJ-B-20和F. proliferatum HJ-B-32。生物研究学特性研究表明,HJ-B-2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范围为6~8,最适培养基为PDA;HJ-B-32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范围为6~8,最适培养基为PDA。  相似文献   

5.
 荞麦是云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荞麦白霉病严重危害荞麦的生产,研究从昭通采回的病样,经单孢分离,显微观察病原,明确其致病病原为无性态真菌的异形柱隔孢(Ramularia anomalaPeck),确定为荞麦白霉病,同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条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是一类对营养需求不高,对环境适应力强的病原菌。该病为昭通市首次报道。本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荞麦白霉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描述了富贵竹叶枯病的症状,鉴定其病原菌,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富贵竹叶枯病由茄腐镰刀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只影响其颜色;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7~9,菌丝致死温度为69℃。  相似文献   

8.
用传统方法从患病山女鳟体表病灶部位分离纯化一株致病性水霉菌株,将其命名为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观察附着在油菜籽上水霉菌的形态,其菌丝有适量的分支,呈透明管状,无横隔;菌丝顶端产生棒状孢子囊,游动孢子成熟后,从孢子囊中迅速释放,新孢子囊以层出方式或侧生出芽方式发生。在一定的生长条件下,菌丝顶端或中间可见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厚垣孢子。通过与Gen 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ITS r 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确定SN菌株与鲑菌株(Gen Bank登录号EU551152)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结合形态特征及ITS序列鉴定结果,可推测菌株SN为鲑水霉(Saprolegnia salmonis)。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菌株SN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适宜p H为5~11,最适生长p H为8;适宜盐度为0.5%~2%,最适生长盐度为0.5%。通过分离鉴定山女鳟水霉病致病性病原,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冷水鱼水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0.
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豫西某羊场单纯性流产羊的胎儿与羊水中分离到一株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试验动物,证实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特性等进一步检测,证明该分离菌为羊链球菌。同时对该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敏,而对青霉素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板栗红粉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湿度、培养基、碳氮源、光照及pH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丝生长初期为白色,后期菌丝中央橘粉色、边缘浅白色、具同心轮纹,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梨形、表面光滑,有横膈膜0~1个,不具有纵膈膜,隔膜处缢缩。该病原菌ITS序列与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MN882763)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板栗红粉病的致病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阿拉伯树胶粉,氮源为蛋白胨,pH 8,温度为25 ℃,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产孢最适碳源为α-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温度为25 ℃,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草莓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离鉴定了草莓枯萎病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由Fusarium oxysporium Schl.引起.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6~9.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5℃经1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80℃经10min.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生姜上新出现的生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Pythium myriotylum,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5℃,最适温度25℃,pH值范围5~12,最适pH值为7。  相似文献   

14.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采用临床诊断初步观察了病鱼的典型症状,并利用生化试验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对草鱼烂鳃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鱼常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丝及鳃盖腐烂,初步判定疾病为细菌性烂鳃病;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七叶灵水解试验、几丁质分解试验、分解纤维素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和葡萄糖利用产气试验呈阴性;免疫学检测,涂片上有棕色细长颗粒,颗粒大小与杆菌一致.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15.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商丘市蔬菜大棚内疑似患灰霉病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特征一致,选择一株代表性菌株命名为SQBC1。对该菌株rDNA-ITS序列、CHS-1、tub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合菌株培养性状、显微形态学观察、致病性分析,将河南商丘番茄灰霉病致病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otinia cinere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 28 ℃为最适生长温度,12 h光照12 h黑暗为最适光照条件,6.0为最适pH值,乳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测试了7种杀菌剂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其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株桑椹致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桑椹上分离纯化出一株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此菌株为一种桑椹致病菌,为桑茎点霉Phomam oricola。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在PDA和燕麦培养基生长最适合;适合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6,最适碳、氮源为淀粉和NaNO3。  相似文献   

17.
鉴定山竹蒂腐病的病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等特性.认为引起山竹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theobromaePat.)。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为28~32℃;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8~32℃;在pH值3~11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菌丝生长最快;在供试碳源中,仅D-木糖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其它7种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氮源中,牛肉膏、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钠为最适氮源:该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叶斑病是制约广东省台山市剑兰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旨在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病菌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纯化获得性状一致的 4 株菌株,致病性测定表明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表现一致。病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单生,具隔膜,顶端屈膝状,大小为 51.0~80.0 m×4.0~7.6 m。分生孢子褐色、弓形、中间宽两端窄,向一侧弯曲,4 个细胞,大小为 23.5~32.0 m×11.5~16.0 m。基于病菌 rDNA-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病菌与唐菖蒲弯孢霉(Curvularia gladioli)聚类到一起,形成明显分支。给合病菌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唐菖蒲弯孢霉(Curvularia gladioli Boerema & Hamers)。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 26~30 ℃,pH 范围为 5.0~7.0;光照促进菌丝生长,黑暗利于产孢;碳源木糖、葡萄糖和有机氮源牛肉膏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咪鲜胺和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 分别为 1.23、2.81 g/mL。【结论】广东省台山市剑兰叶斑病病原菌为菌唐菖蒲弯孢霉,适宜生长温度为 26~30 ℃,pH 为 5.0~7.0,对咪鲜胺和代森锰锌敏感。  相似文献   

19.
枯萎病是款冬花种植中发生的重要病害。田间调查发现,该病症状表现为萎蔫和根腐。通过室内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回接、鉴定,明确了引起枯萎病的病原主要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