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以海南省博鳌镇为研究区,选取1993、2001、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GIS方法、马尔可夫模型,分析了博鳌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海南省博鳌镇建设用地呈急剧增加趋势,农用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水体变化不明显。其中,1993~2001年,农用地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增加量超过了其初始面积,主要来源于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利用率达到73.66%;水体增加来源于建设用地。2001~2009年,博鳌镇农用地增加来源于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渐缓,2009年未利用地利用率达到96.59%,水体向建设用地转变。  相似文献   

2.
宁夏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GIS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地区200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和动态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836.88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3.03 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草地的增加幅度最大,为382.58 km2,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定州市为研究区,以1988年、2000年和2005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近20年定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特征,结合气象、人口等数据资料,解析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以无锡市2000、2005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将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5大类。同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2000~2010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特征。最后结合无锡市社会经济和人文数据,对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无锡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和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不断减少,而园地和水域面积有小幅度的上升,林地基本维持在原来的比例,减少的耕地大部分转换为建设用地、水域和园地。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2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研究区域1989年的TM影像、1999年的ETM(影像和2005年的ASTER影像进行分析,在ERDAS8.6和ArcGIS 9.2的支持下处理、解译及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最后利用统计方法总结出研究区域15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年变化率达到1.08%,发生了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图斑占总面积的33%;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增长及城市化、人口、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的太原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晓刚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30-132,138
利用太原市城区1996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2010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数据,分析了近15年太原市城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幅度、速度、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林地均属于扩展型,其总面积逐年增长;土地利用的年变化率为2.285%;而耕地、其它用地属于缩减型,其总面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基于Landsat TM的2000、2005、2010年3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 883.29 hm2,其中2000~2005年、2005~2010年耕地动态度分别为-2.31%和-1.64%,减速下降;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 077.60和672.40 hm2,2000~2005、2005~2010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动态度分别为5.80%、2.83%和13.41%、2.32%,增速放缓;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主要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转换,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相互转换较为频繁;铜陵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000、2005、2010年分别为254.46、258.31、260.34,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铜陵县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基于1990~1993年和2000~2003年的Landsat-TM图像,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手工勾绘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进行全覆盖解译,分析了河南省10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0年间河南省耕地面积减少4.89%,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坡耕地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桃花源风景区的2001、2008以及2015年共三个年份的landsat卫星数据、DEM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了桃花源风景区在2001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从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三个方面分析了桃花源风景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发现桃花源风景区在2001-2015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农田的减少以及林地和建筑用地的增加。人口、技术、经济等人文因子是景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的临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临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8年和2007年3期遥感获取资料和地形图,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动态度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临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耕地锐减,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林地小幅减少,水域略增。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程度差异较大。图1表4参11  相似文献   

11.
以博乐市为研究区域,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6、2011和2016年Landsat影像,对博乐市进行了监督分类,分别得出各类土地的现状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3种土地类型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体3种土地类型面积有所增加。最后,提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博乐市为研究区域,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6、2011和2016年Landsat影像,对博乐市进行了监督分类,分别得出各类土地的现状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3种土地类型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体3种土地类型面积有所增加。最后,提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的好坏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区域内土地的变化情况,是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理调控土地使用政策的基础。以2005,2008,2011,2014年拍摄的南京市区域的Landsat遥感图像资料为数据源,通过对农用土地信息的提取,定量分析了南京市农用土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发展态势,并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农用土地变化的相关性,以期能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徐春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5-7367
利用1988年9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3个时期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4个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利用RS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园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地呈现减少趋势,而未利用地有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徐州市金山桥经济开发区2005年QUICKBIRD遥感影像和2004年SPOT5遥感影像,通过对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关系的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从遥感图像获取的土地覆盖信息到土地利用信息的转化。以Visual C++6.0为开发语言,利用Ar-cObject地理信息系统2次开发组件,设计了专题图约束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辅助系统。对变化图斑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范围,增强外业调查的针对性,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石河子市1990、2000、2006、2015、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判读,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石河子市1990—2018年4个阶段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以此为基础构建Markov模型,预测未来12年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建立石河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石河子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来看,建设用地逐渐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地以较小的幅度递增,林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先减少后增加.(2)从土地利用动态度上看,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在2000—2006年最高,土地利用变化最快.(3)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时土地利用率逐年上升.(4)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前期人们会优先考虑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将其价值利益最大化;同时大量的耕地也将向建设用地转变.(5)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首要人文驱动因素,人口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17.
选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1985与2016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对影像的定标、大气校正、影像融合、影像拼接和剪裁,然后进行监督分类,从而提取出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在此同时结合对该县的实地调查,对其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县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5—2016年彰武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草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以林草地、建筑用地面积增多,耕地、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为特征,其中人文和政策因素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艳超  周荣福  林筝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31-14033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台儿庄区1979~200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2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田、林地转变为居民地及其他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农田、林地用地的减少是区域内变化速度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