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荔枝叶螨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该螨在广州地区荔枝园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荔枝叶螨一生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5个不同发育阶段,在进入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之前均有一个静伏期;在26℃的条件下,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12.96 d;在群体饲养中,子代雌雄性比约为3∶1;荔枝叶螨有拉丝结网的习性。在广州地区的荔枝园荔枝叶螨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份和10月份,并且其种群数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ensis Zacher)室内饲养方法并研究其种群生命表,为山楂叶螨的室内研究与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山楂叶螨火棘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火棘植株饲养法和火棘枝条水培饲养法3种饲养方法,并采用火棘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组建山楂叶螨自然种群和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生命表。【结果】在室内条件下,3种方法均可以连续饲养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幼螨和前若螨的发育历期、成螨产卵前期和雌螨寿命均与自然种群差异不显著,但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卵和后若螨的发育历期均显著短于自然种群,室内继代饲种群雌雄比例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均高于自然种群。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净值增长率R0(9.113)、内禀增长率rm(0.096)和周限增长率λ(1.101)均高于自然种群的相应参数,而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22.780d)低于自然种群(24.355d)。【结论】建立了以火棘为寄主植物室内饲养山楂叶螨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室内继代饲养的山楂叶螨种群比新采集的田间自然种群具有更大的种群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3.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0.1566/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01%,成熟期占6.99%。  相似文献   

4.
芬兰钝绥螨种群内禀增长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用山楂叶螨幼若螨为饲料饲养芬兰钝绥螨,组建了生殖力表,进而测定了其种群生物学参数;芬兰钝绥螨的种群内禀增长力γ_m=0.1299;净生殖率R_o=19.9645;周限增长率λ=1.1387;平均世代周期T=23.0396,该种群对干扰反应时间T=-7.6982ln(1-M)。  相似文献   

5.
芬兰真绥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芬兰真绥螨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果园捕食螨的优势种,一生有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生育阶段,在T=25±0.5℃,RH=80±5%和苹果全爪螨幼若螨为食料时,其卵期45.4h,幼螨期34.7h,前若螨期29.6h,后若螨期27.64h,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32.67d,雌雄性比68:32,单雌产卵量47.7粒。对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卵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57.14粒;对其幼若螨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3.96和30.67头。对山楂叶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0.6133+0.0141N和Na=N/2.2165+0.2527N。对苹果全爪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2.1538+0.0175N和Na= N/1.2264+0.0326N。在T=25±0.5℃,RH=80±5%、以山楂叶螨幼若螨、苹果全爪螨幼若螨和卵为食料时,芬兰真绥螨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是0.1 299、0.1 793和0.0 958。  相似文献   

6.
间伐与密闭荔枝园主要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了间伐与密闭荔枝园的主要害虫种类,并对各类害虫的为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间伐园主要害虫有7目18科25种,而密闭园则有10目38科62种,均以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间伐园主要害虫种类比密闭园少,而且其荔枝褶粉虱、拟小黄卷叶蛾、黄三角黑卷叶蛾、荔枝叶瘿蚊、荔枝花果瘿蚊、荔枝瘿螨和荔枝叶螨等主要害虫的危害程度均比密闭园轻。此外,在间伐与密闭荔枝园实施同样的防控技术措施,间伐园夏梢期、冬梢期、花期和果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明显比密闭园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3种害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室内20,25,30,35℃恒温条件下,采用富士苹果叶片饲养观察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组建4种温度下3种害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计算出各温度下3种害螨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产卵期和产卵量等主要生命、生殖参数,并通过生命表资料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5~60粒/叶,温度25℃±0.5℃,光照14L10D条件下,孵化率为92.22%~100%,卵发育历期为4.4天~4.7天。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性比、繁殖力、寿命都均有明显影响,即在3~48头/叶的幼虫密度下,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现下降或减慢的趋势;而相继的成螨种群随密度的增高表现为雌性比增加;雌成螨的每雌产卵量(Y)与初始幼螨密度(X)之间呈线性关系Y=79.8779-1.3657X(R=0.9647**)。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各螨态、天敌以及主要非生物因子进行了分析,寻找出影响桔始叶螨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因子。进而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对桔始叶螨各螨态发育速率、死亡率和雌成螨生殖能力的影响;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对桔始叶螨雌成螨生殖力的影响;雨量对桔始叶螨生存的影响;天敌对桔始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以及种群扩散的研究。基于室内外调查和试验数据,建立了种群亚模型,并改进了前人研究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提出将有螨叶数量、生态位重叠系数应用于自然环境中天敌对桔始叶螨捕食的时间、空间关系的描述,在各亚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桔始对螨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并改进了厢车模型在变温条件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对广东地区香蕉园的螨类调查发现,香蕉螨类有2目9科17属28种;香蕉树上共有益螨14种,害螨14种.其中,叶螨科的冰草叶螨、直小爪螨,植绥螨科的武夷钝绥螨、长囊钝绥螨、都安印小绥螨,长须螨科的细毛神蕊螨,为广东新记录;大赤螨科的柳大赤螨是中国新记录.香蕉上螨类出现的高峰期是在9、10月份,6月及11月份次之,其余各月较少.香蕉益害螨比例最高发生在2、3月份及7、8月份,高低温抑制害螨种群数量增长;益害螨比例最低是出现在9、10、11月份,其次是5、6月份.无论从属还是从种的水平看,叶螨科、植绥螨科均为优势类群.香蕉园螨类绝大多数的科级类群是寡属及寡种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