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通过对黄河流域上游与下游各省市的水资源利用及产业结构现状的描述反映出补偿机制的设立对于顺利实施虚拟水贸易、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虚拟水贸易及补偿机制的设计框架,并说明了虚拟水贸易补偿机制的运行及相关的补偿措施,认为水权市场作为虚拟水贸易的交易平台、补偿机制的主导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楚雄州缺水问题,现引用虚拟水贸易概念,以经济学的角度,通过计算得出楚雄州各类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然后进行比较,以减少该地区对虚拟水含量大的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其他地区进口该产品,从而转变该地区农畜产品的整体结构,对该地区的水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虚拟水贸易研究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压力,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虚拟水贸易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结合2000—2009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量,估算出了10年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中净进口虚拟水量,并比较了2009年河北省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结果表明,净进口虚拟水量是农业用水的重要补充,并间接的支持了其他产业的用水。最后从可持续角度构建了河北省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4.
郑芳 《农业科技管理》2006,25(2):44-44,47
虚拟水贸易作为解决水问题的一种途径,已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它的运作可以改变水资源匮乏的程度,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水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当然,虚拟水贸易的产生是有理论源泉的,探讨它的理论源泉可以更好的理解该种贸易。通过理论溯源和意义分析,得出了虚拟水贸易的必要,同时总结得出水资源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虚拟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虚拟水贸易"可以作为跨流域调水的补充,在保障缺水地区水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虚拟水"以及"虚拟水贸易"的界定出发,阐述了其必要性,从政府角色定位上和建设虚拟水贸易上来分析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61-2162,2185
[目的]对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以与水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粮食生产为例,运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将水资源纳入经济增长、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福利等一系列国家宏观目标下构建模型,对虚拟水贸易策略的有效性分析验证,并提出我国干旱区域实行虚拟水贸易的相关建议。[结果]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生产需水量较低的产品,并与水资源丰富地区交换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获益,但前提是水资源丰富地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技术较缺水地区更高,这样该地区才有足够的驱动力参与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的虚拟水战略中,从而通过贸易的方式提高彼此收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我国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景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13-13214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公式,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含量。研究表明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较大逆差,由此决定了虚拟水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将虚拟水贸易理论引入到我国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并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及贸易伙伴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9.
以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量化黄河中下游五省区(山西省、内蒙古、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基于消费的水足迹的规模和结构以及与省级的虚拟水贸易,通过近远程视角分析黄河中下游五省区依靠内外部水资源的程度,并通过实例分析虚拟水贸易的空间流动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五省区各部门的用水系数差别较大,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用水系数最高,均高于700 m3/万元;黄河中下游五省区近远程水足迹之比为99∶1,即对内部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对外部水资源依赖性较弱,近程水资源极大地促进了黄河中下游发展;黄河中下游的水足迹与距离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距离越大,水足迹流动量越小。五省区的水足迹分别距流出地3.21、68.42、75.18、77.32、19.53 km,其中山西的水足迹距离流出地的平均距离最短,河南的水足迹距离流出地的平均距离最长;在虚拟水近远程贸易中,黄河中下游是虚拟水净流入区,有3 976.6万m3的虚拟水净流入量;山西省和陕西省是虚拟水净流入区,内蒙古、山东和河南三省区是虚拟水净流出区。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黄河中下游五省区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水的福建省2006年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虚拟水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福建省的水足迹,采用相关评价指标对水足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的水足迹总量为363.42亿m3,其中,内部水足迹为312.55亿m3,外部水足迹为50.8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021.4 m3,水足迹占可利用水资源的22.39%,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针对福建省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虚拟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域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三方面作一阐述,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农业风险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82-15084
为了保证水权转让的顺利进行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建立了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它包括:农业风险补偿主体和客体的确定、补偿原则、补偿费的计算、补偿途径、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为确保风险补偿机制的实现,提出了建立健全黄河水权转换补偿机制法律法规、完善农民用水协会、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设立相应的补偿协调机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慧玲  余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57-12259
研究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引入惩罚机制,生态补偿可以矫正博弈双方背离集体理性的行为,达到理想的博弈均衡;在长期,博弈双方是否有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征收补偿费用支持石羊河流域经济的发展,缩小流域内以及流域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并最终使收入水平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执行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以长江流域为例,借鉴欧盟的碳交易机制和哥斯达黎加的造林经验,提出在中国长江流域实行水土保持的跨流域补偿机制,以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水管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黄河流域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的概况,在对两流域水资源状况相似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现行流域水管理体制中存在初始水权不明晰、水价偏低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并借鉴墨累-达令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改革经验及先进模式,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流域水管理体制提出改革意见和措施,以促进水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沭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的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应加强市场补偿力度,减轻政府在生态补偿所占比重,政府补偿制度应增强创新意识,市场补偿制度逐渐成熟,生态补偿体系有待完善,配套相关法律制度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面积约为全国的8.3,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5.80×1010 m3和527 m3,分别为全国水平的2和20左右.由于气候变化、水土保持和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等原因,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黄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很大,季节分布极为不均,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每年需要1.50×1010~2.0×1010m3水用于下游排沙,占到黄河水资源量的30左右,进一步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水沙异源"特点明显,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占到流域产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大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己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文章从税制、生态补偿定价机制、投资融资机制三方面着手,探讨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配套机制,提出建立流域性补偿基金并完善生态补偿定价制度,进行环境税制改革,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灌溉农业的发展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黄河流域一些主要站点近几十年来的水质、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从灌溉农业的发展和水库修建等方面探讨了这些人类活动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分析认为,农业用水量的急剧上升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和断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黄河水总离子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水库的修建也加剧了黄河水质的“浓化趋势”。因此推行节水农业,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