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农民以土地入股对农业发展与土地流转的意义,概括了农民以土地入股的风险类型与风险感知,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民以土地入股的风险现状与应对策略,发现各方利益不共通、信息不共享、理念不共同,直接导致了土地入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风险问题。从政府和农民视角探究了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保障农民股东权利、完善司法救济体系、健全入股运作机制、谨慎应对特殊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3.
通过采用风险评估法,识别农民土地入股风险因素,评估了风险损失程度、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因素权重。通过构建有效的农民土地入股风险防范机制,为土地入股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降低了土地入股风险,确保了新批土地合作社低风险运营;杜绝了高风险项目审批,将潜在的中风险项目化解为低风险;保障并逐步提升了入股农民收益,进一步推广农民土地入股,提升农民土地入股比例;确保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户收入,我国推行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经营管理、自然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风险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常州、泰州农民以土地入股的风险类型进行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针对风险的对策,为政策的更好推行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榆次区57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取11个指标对影响农户土地入股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李克特量表,分析了当前农户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土地股份合作的认识程度、土地入股的生产前景及经济收益预期、户主受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家庭非农就业比、村集体态度、可模仿对象的反馈7个因素对农户入股选择影响显著;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低。基于以上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主要包括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不足、失业风险、利益损失风险、生存风险、农村社会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抵押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构建土地经营权抵押风险防范的配套制度,以期对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9.
与以前相比,湖北省孝感市三汊镇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原来纵横交错的小田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20亩左右的大田,便于机械化作业。原来小田埂时,只能人工插秧,插1亩地得个把小时,现在机械插秧只需20分钟,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0.
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央政策关于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具体举措,是农业产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顺应了当前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然而,评估机制不科学、收益分配不合理、退出机制不完善等成为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瓶颈,对相关制度瓶颈提出破解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的违约风险存在的成因,主要是小额信贷管理水平低,缺失规范制度;小额信贷业务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的征信制度导致评级失真;借款人信用不确定引致违约风险。分别建立了静态的和动态的博弈模型,对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只要能保证农户违约所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潜在损失N、小额信贷机构追讨成功的概率Q、小额信贷发放机构追讨成功会对农户施加惩罚的成本S都增大,在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增加一种约束机制———可置信的战略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健全关于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用奖惩机制;加强信贷员在小额信贷实践中应有作用的发挥;广泛推行农村"小组联保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村已进入风险社会。进入农村的风险包括生产风险、生活风险和生存风险。农民对生活风险感知最强烈,对生产风险次之,对生存风险感知最深刻。面对风险,农民逐渐形成了依靠自己和体制外资源规避风险的风险应对策略。他们基本不能利用社会保障机制和商业保险来分散面临的各种风险,使他们的应对策略效果受到削弱,如何使他们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福佑,如何使他们积极的利用商业保险来规避风险对国家制度建设和保险公司的商业运作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业项目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农业项目投资在日常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其具备的特性突出表现了它的高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防范农业项目投资风险可采取充分利用投资组合原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分析和研究农产品市场等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湖南省和湖北省10个县(区)的20个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农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现状及表达意愿,进而提出了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重构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今后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重构思路,近期以疏通"村干部"、"听证会/座谈会"这两类利益表达渠道为主,远期以完善"信访机构"、"人大代表"、"新型大众媒体"、"政协委员"这四类利益表达渠道为主。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重构应采取措施。加强村委会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整治听证制度,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完善基层人民代表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新型大众媒体交流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国土资源监测实践工作为案例,以理论分析为契入点,按照监测项目+监测网络内容逻辑,明确国土资源监测项目类型,立足优化国土资源监测运行机制,构建国土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为安徽省及全国类似区域国土资源监测规范运作和科学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投资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整理投资制约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运行及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具体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制约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制约因素对土地整理投资的影响及影响性质和程度,土地整理投资内在运行方式和规律,土地整理投资调节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投资机制及其制度,既能满足土地整理投资的需要,也利于提高投资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水稻休耕行为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120个样本数据,其中休耕20个、未休耕100个),从家庭基本因素、耕地因素两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应用分类评定模型分析土地休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土地休耕的因素分为家庭基本因素、耕地因素.家庭基本因素中,家庭成员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否稳定(家庭是否参与社保)对土地休耕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户休耕意愿,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更有利于农户的休耕意愿;年龄较大、人口数较多、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土地休耕意愿较低;通过转移家庭剩余劳动力、保障家庭人口数与垦田的有效比率、增加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等方式,转移家庭中耕种过盛劳动力,能有效促进农户的休耕意愿.耕地因素中,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的家庭、自种耕地的家庭,土地休耕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