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梅果粒的制备技术直接影响杨梅果粒型饮料的开发。为研究杨梅果粒饮料加工中果粒的硬化和染色工艺条件,先以感官描述分析法对果粒硬化的时间、温度、氯化钙质量浓度进行了研究;再以水浴加热的褪色时间为指标研究并优化了赤藓红、苋菜红、桑椹红3种染色剂对杨梅果粒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杨梅果粒硬化条件是0.4%质量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在40℃下对杨梅果粒浸泡40 min,在该条件下硬化后的杨梅果粒饱满有弹性而不产生明显苦涩味。赤藓红、苋菜红和桑椹红3种染色剂对杨梅果粒的染色效果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采用0.5%赤藓红、0.25%苋菜红和7.5%桑椹红处理杨梅果粒60 min可使杨梅果粒达到最佳呈色效果,且不易褪色。  相似文献   

2.
以胡萝卜为主要原料,通过加钙营养强化并达到硬化效果,借助糖渍的作用,使其具备蜜饯独有感官风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胡萝卜蜜饯的加工工艺,使其感官风味最佳,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硬化过程中氯化钙浓度为0.20%、糖渍过程中糖液浓度为40%、柠檬酸浓度0.7%和糖煮时间20 min为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红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苋菜红素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温度40℃,料液比1∶40(g/m L),同时利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并测定苋菜红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得到苋菜红素的含量为12.5%,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苋菜红素还原能力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苋菜红素对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和DPP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4.2%、17.3%和97.2%,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木豆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探寻木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TTC法能够很好地检测木豆种子生活力,可用来估测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30℃下浸种40 min后,置于40~50℃黑暗条件下、TTC浓度1.0%、染色40~60 min为木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TTC浓度和染色时间在生活力测定中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壳聚糖-海藻酸钠液芯微胶囊机械强度的4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壳聚糖浓度、硬化用氯化钙浓度、成膜用氯化钙浓度、海藻酸钠浓度。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壳聚糖-海藻酸钠液芯微胶囊机械强度的最佳浓度条件是:壳聚糖浓度0.30%,硬化用氯化钙浓度6.00%,成膜用氯化钙浓度6.00%,海藻酸钠浓度0.90%。此条件下得到的液芯微胶囊机械强度为3.316 N。影响液芯微胶囊机械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海藻酸钠浓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不同荧光染色剂,对酚醛树脂胶合的漂白竹材胶合界面进行定位染色跟踪;应用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对其进行RGB和ISO Intensity的色彩模拟胶黏剂分布.结果表明:甲苯胺蓝染色后,酚醛树脂与基材的色彩强度差异显著,界面对比效果最佳.以甲苯胺蓝染色剂的浓度和染色时间为变化因素,各取3个水平变量,对漂白竹材胶合界面进行灰度差异值优化处理,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漂白竹材在染色剂浓度为0.5%,染色时间为30min时,达到最优值.同时用3D灰度图形表征证实在此条件下胶黏剂与基材立体方向上灰度值差异的显著性,胶黏剂在界面上的平均渗透深度为54.18μm.  相似文献   

7.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超声条件下制备了化学改性巴旦木壳,将其用作吸附剂对苋菜红的吸附进行研究;并将吸附预富集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稀溶液中苋菜红的分析方法。在吸附试验中,分析了pH值和吸附时间对苋菜红吸附率的影响;富集了苋菜红的吸附剂,无需脱附,经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直接检测,并以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定量模型进行苋菜红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在中性、弱酸性条件下,常温10min振荡吸附,吸附率达到94%以上;近红外分析结果显示,苋菜红的参考浓度和预测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13,苋菜红在0.4~16.0mg/L的较低浓度范围内,苋菜红预测样本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6.5%~115.1%。由于化学改性巴旦木壳制备简单,对苋菜红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将吸附预富集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相结合用于稀溶液中微量苋菜红的富集与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制一种新型即食姬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硬化处理和调味品的最佳配方,采用双因素试验研究了最佳护色工艺,并对高温蒸汽和水浴杀菌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即食姬菇最佳硬化工艺为氯化钙浓度0.5%、氯化钠浓度1%、硬化时间40 min,其脆度感官评价得分为89分;最佳护色工艺为0.8%柠檬酸护色8 min;调味品最佳调味配方为香辣油4 g·kg-1,食盐17.5 g·kg-1,白砂糖15 g·kg-1,味精5 g·kg-1,其感官评价得分为88分;袋装即食姬菇最佳灭菌方法是沸水浴灭菌30 min。综合上述工艺所获即食姬菇产品外观鲜艳、柔软有弹性、口感脆嫩、咸鲜适宜,且微生物指标合格,无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以三氯化铁、硝酸铝、四氯化钛、氯化锂、氯化镍、氯化钴等6种金属盐作为媒染剂,研究茶黄素在棉织布上的媒染性能,通过染色棉布的色深K/S值、褪色牢度及其力学性能变化,确定媒染剂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染色pH等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除氯化锂外其他5种金属盐均在不同程度上优化茶黄素的染色效果,优化媒染条件:氯化钴浓度6 g/L、温度30℃、时间80 min和pH 5;硝酸铝浓度1 g/L、温度50℃、时间30 min和pH10;氯化镍浓度4 g/L、温度80℃、时间80 min和pH5;四氯化钛浓度4 g/L、温度40℃、时间80 min和pH10;三氯化铁浓度1 g/L、温度80℃、时间80 min和pH7。此外,金属盐作为媒染剂媒染样品的强度及韧性均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6种食用色素与20种化学染料对桔梗切花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桔梗切花对日落黄、苋菜红适应性较好,其次为亮蓝、胭脂红,对鸡蛋黄、果绿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18 g/L、6 h)、苋菜红(15 g/L、7 h)、亮蓝(12 g/L、6 h)、胭脂红(15 g/L、6 h)、鸡蛋黄(18 g/L、8 h)、果绿(18 g/L、8 h);桔梗对化学染料的适应性均较差,在20种供试的化学染色剂中,只有7种能够不同程度的染色,其中溴酚蓝(6 g/L,8 h)、甲基蓝(5 g/L,8 h)染色效果较好.温度高、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桔梗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6天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新闻纸机白水的封闭循环 ,研究在不同的封闭程度下 ,不同干扰物质的积累和不同的助剂对纸机湿部留着和滤水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系统的衰变研究确立了一个能在比较高的封闭程度下正常运作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造纸七厂脱墨废渣进行成分分析,并将回收的细小纤维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硫酸盐浆抄纸,测定浆料的保水值及纸张的物理性能,并进行X-衍射、表面静态接触角、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脱墨废渣中含有7.75%未过100目的纤维,7.37%的100~200目的纤维。将未过100目的纤维经两段2%H2O2漂白后加入硫酸盐浆抄纸,随加入量从0增加到30%,保水值、浆料纤维结晶度和接触角变化不明显;当细小纤维加入量为10%时,纸张性能略有下降。电镜分析显示加入的细小纤维进入到纤维交织的空隙中。结果表明,废渣可以部分代替原始浆料,为脱墨废渣纤维的回收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硫酸盐法(KP)-两段氧脱木素(OO)-聚木糖酶(X)及强化碱抽提的无元素氯漂白(D1ED2A)漂序制备竹溶解浆,并对各工段浆料进行性能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竹材经上述流程处理后,α-纤维素质量分数提高至95.19%,聚戊糖降至6.25%,ISO白度提高至86.8%,黏度下降至11.80 mPa· s,灰分降低至0.14%。扫描电镜分析得出,竹纤维表面出现了缝隙、沟槽、起皱等特征,微细纤维随着无元素氯漂白流程的进行暴露得更加清晰。 X-ray分析结果表明,浆料纤维素的晶型未发生转变,仍属纤维素Ⅰ型。在KP-OO-X-D1-E处理的过程中,纤维素结晶指数由59.77%提高至70.26%;随后进行D2-A处理,纤维素结晶指数降至67.77%。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南瓜为原料,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甜蜜素含量、柠檬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稳定剂的选择及比例对南瓜果肉型饮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果肉型饮料的最佳处理配方为南瓜浆浓度35%、甜蜜素0.12%、柠檬酸0.03%、抗坏血酸0.04%、CMC-Na 0.07%、结冷胶0.14%、乳化剂0.15%、均质2次。产品赋有独特的香味,酸甜适宜,清爽可口,且质地均匀、无杂质。  相似文献   

15.
苇浆抄造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硫酸盐法苇浆和亚硫酸镁盐法苇浆的抄造性能,在某一打浆度下,两种苇浆具有较好的抄造性能,两种苇浆的湿纸页干度与粘附力的关系有很大的差异;适当地提高打浆度和控制好湿纸干度,硫酸盐法苇浆能够获得较好的抄造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荔枝果肉中提取了过氧化物酶(POD),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对热较敏感,当温度为70℃以上时,短时处理即可使酶活降至50%以下.最适pH 5,但在pH6.0~8.0范围内活力比较稳定.该酶在25℃和0.1 mol/L磷酸缓冲液(pH7.0)条件下对愈创木酚和没食子酸的Km值分别是4.64× 10-3和0.063 mol/L.谷胱甘肽和亚硫酸盐能完全抑制POD活性,但谷胱甘肽抑制浓度远低于亚硫酸盐,抗坏血酸只能在廷迟时间内抑制POD活性,对POD抑制具有暂时性,各抑制机制不同;CuSO4 、ZnSO4 、CaCl2 、MgCl2、EDTA对荔枝果肉POD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FeSO4和MnSO4对POD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洪文龙  纪韦韦  贾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39-11040,11142
[目的]寻找出适合做板栗浆液护色剂的产品。[方法]研究了VC、EDTA-2Na和柠檬酸3种护色剂对板栗浆液颜色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出了最适的浓度比例。[结果]经过试验,3种护色剂对板栗浆护色效果为VC>EDTA-2Na>柠檬酸,护色液的最佳配置比例为柠檬酸0.11%,VC0.7%,EDTA-2Na 0.02%。[结论]试验得出的复合护色剂对板栗浆的护色效果显著,可很好地控制板栗浆的褐变。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果浆冻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猕猴桃果浆冻干寻求一种最佳工艺。[方法]对猕猴桃果浆进行真空冷冻干燥,通过3因素均匀试验,以猕猴桃果浆冻干过程中Vc含量、含水量、冻干时间为指标,确定其冻干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猕猴桃果浆的共晶点为-18℃。猕猴桃果浆冻干的优化工艺条件:当预冻温度为-25℃,解吸阶段板层温度为24.8℃,升华干燥阶段的真空室压力为20.2Pa,物料厚度为6.8mm时,整个冷冻干燥过程用时约20.4h,Vc损失率为1.3%,含水量为4.9%。[结论]在此工艺下各指标均达到较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华猕猴桃36号为试材,研究了猕猴桃不同部位果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并与叶片叶绿体做比较。结果表明,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均存在具一定片层结构和淀粉粒的叶绿体。果肉叶绿体的基粒垛数量和基粒类囊体数目都远小于叶片叶绿体;外果肉叶片叶绿体片层似纬线平行排列,而中果肉和果心片层结构在叶绿体内弯曲扭转,排列不整齐;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叶绿体都含有淀粉粒,但数量和体积都小于叶片叶绿体;这些观测结果为研究猕猴桃果实的光合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椪柑果汁型果肉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椪柑和水晶梨为原料,对椪柑果汁型果肉果冻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提高椪柑果汁出汁率的酶解法、梨块的护色工艺及主要原辅料的配比。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酶制剂处理提高出汁率,最优条件为果胶酶浓度0.06%,纤维素酶:果胶酶=2:1,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出汁率可达64.23%。梨块护色,植酸浓度为0.2%,处理时间20 min。椪柑果汁型果肉果冻的最佳配方为果汁含量20%,果肉量6%,总糖14%,总酸0.25%,果冻粉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