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紫灵芝、琼脂、卡拉胶、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灵芝风味休闲凝胶型软糖产品;以感官总体分值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配方为甜味剂28.24%、凝胶剂2.10%、灵芝浓缩液22.40%、柠檬酸0.081%,评价得分为99.4分,该产品的色泽均一,具典型灵芝风味,酸甜味协调性好,并具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等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作一款香甜可口,款式新颖,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红树莓马铃薯软糖。[方法]以马铃薯、蔗糖、红树莓果汁、魔芋胶和明胶复配凝胶剂为原料,产品固定使用100 g马铃薯,以蔗糖的添加量、凝胶剂的使用配比、凝胶剂的使用量以及红树莓果汁的添加量为单因素分别进行试验,以感官评价为评分标准研究各因素对红树莓马铃薯软糖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树莓马铃薯软糖的配方。[结果]试验得出,制作红树莓马铃薯软糖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100 g,蔗糖添加量为45%,凝胶剂的添加比例为2.5∶1(明胶∶魔芋胶),凝胶剂的添加量为2.00%,红树莓果汁的添加量为85%,该条件下制得的红树莓马铃薯软糖感官评价得分最高。[结论]该款软糖产品颜色鲜亮,软硬适中,风味独特,兼具营养保健功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保健软糖的研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火龙果、凝胶剂、葡萄糖浆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凝胶剂的最佳配比和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凝胶剂的最佳配比为明胶:琼脂∶卡拉胶=3∶2∶2.4,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火龙果汁25%、凝胶剂3%、柠檬酸0.09%、白砂糖20%、葡萄糖55%。在最佳凝胶剂配比和最佳工艺配方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糖体饱满、表面光滑细腻、韧而不黏,具有火龙果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4.
旨在制备以谷物、油料作物、食用菌为原料的一种新型混合饮品,并进行优化工艺研究。主要选取谷物:芡实、薏米、青稞;选取油料作物榛子、亚麻籽、核桃;选取菌类灵芝、猴头菇、虫草;经原材料的预处理,分别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原料及最佳配比。单因素结果表明芡实、榛子和灵芝配伍效果最好,正交实验结果得出芡实、榛子和灵芝为7:2:0.8时,复合饮料的口感最佳,感官评价分达到88.5分。最终确定芡实70%,榛子20%,灵芝8%,白砂糖5%,柠檬酸0.15%和复合稳定剂0.02%时所制备的复合饮料风味浓郁,口感香甜,适合大多数人群,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栽培的枇杷灵芝为主要原料,配以枇杷花、红枣、枸杞等辅料,添加适量的稳定剂研制而成枇杷灵芝复方口服液。结果表明:紫芝为生产口服液的适宜品种,口服液配方最优组合为灵芝用量2.5%、辅料用量2%、冰糖用量1%。0.01%β-CD可消除灵芝的苦涩味,改善口服液风味同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栽培的枇杷灵芝为主要原料,配以枇杷花、红枣、枸杞等辅料,添加适量的稳定剂研制而成枇杷灵芝复方口服液。结果表明:紫芝为生产口服液的适宜品种,口服液配方最优组合为灵芝用量2.5%、辅料用量2%、冰糖用量1%。0.01%β-CD可消除灵芝的苦涩味,改善口服液风味同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猪耳西式火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猪耳和魔芋凝胶为主要原料,进行猪耳西式火腿的研制,利用乳酸菌发酵猪耳,加入魔芋凝胶生产猪耳西式火腿,为增加西式火腿的种类和开发猪耳的多风味产品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低盐益生菌发酵梅片的配方工艺,以色泽、风味和组织状态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优化产品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低盐益生菌发酵梅片最优配方为益生菌发酵梅浆65.0%、黑糖7.0%、食盐2.0%、姜粉1.6%。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低盐益生菌发酵梅片,总糖为13.5%、总酸2.4%、盐分5.2%,具有色泽鲜亮、口感丰富、风味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鲜牛乳、山药浆、香蕉粉、蔗糖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产品工艺参数,研制一种风味发酵酸奶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山药浆添加量7.5%,香蕉粉添加量0.4%,蔗糖添加量8%,发酵剂接种量0.2%,发酵时间7h,以此条件制作的山药香蕉风味酸奶,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中老年嗜好性饮品--速溶灵芝保健茶以速溶茶为主,配以灵芝培养液及其它辅料,采用冷冻喷雾干燥新技术,产品口感醇厚、风味独特、饮用方便,对中老年人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对其原、辅料选用和加工工艺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