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食蚕豆通鲜2号选育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鲜食蚕豆专用品种选育、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特早熟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在蚕豆设施化栽培技术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主要观点:(1)新育成鲜食蚕豆品种通鲜2号,属中熟鲜食蚕豆品种,露地播种至青荚采收历期209 d左右。分枝早而多,分枝结荚率高;苗期可耐-5~5℃低温,适应秋播生态区多种茬口。平均鲜荚产量可达17086.35 kg/hm~2,鲜籽产量57840 kg/hm~2。后期长相好,不易早衰。鲜籽易煮烂,口感香甜柔糯,风味独特。(2)研成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发明了芽苗培育、芽苗人工春化、芽苗移栽、棚内温湿度调控、病虫害的防控、植株限长等设施栽培新技术,形成了设施栽培早熟高效配套技术体系;同时创建了大棚葡萄套种蚕豆,大棚西瓜/甜瓜轮作蚕豆组合,大棚蚕豆间作叶菜类组合等多元集约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6号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鲜食蚕豆品种通蚕(鲜)6号和日本大白皮(对照)为材料,根据历年产量结果和示范及现场测产结果,评价通蚕(鲜)6号的优越性并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结果]通蚕(鲜)6号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生长势强,中后期根系活力高;2005-2006年3点试验示范结果显示,通蚕(鲜)6号鲜荚、鲜籽、干籽平均产量分别为18.0900、6 060.0、2 886.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加13.51%、16.6%和14.59%;2007年测产结果显示,通蚕(鲜)6号鲜荚、鲜籽产量分别为18 129.0和6 444.0 kg/hm^2,鲜籽百粒重459.0 g,出籽率35.5%。[结论] 通蚕(鲜)6号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适合在江苏及临近省市蚕豆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在3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针对浙江省当前鲜食蚕豆品种退化和更新慢、优质早熟品种缺乏的问题,以早熟、优质、商品性佳为目标,选育了鲜食蚕豆新品种浙蚕1号,该品种3粒荚及以上比例高、结荚较集中、荚形条直、鲜粒浓绿色、产量高。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种植。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好种子消毒、合理控制密度、整枝打顶、化学调控、合理温湿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进行 2 种鲜食蚕豆设施栽培模式试验,对不同模式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作大棚西瓜鲜食蚕豆分枝数为6.7个,地上秸秆重659.1 g,单株荚数20.3个,单株荚重439.5 g,产量17.745 t·hm-2,增加收入17.745万元·hm-2;鲜食蚕豆套种葡萄的分枝数5.5个,地上秸秆重555.2 g,单株荚数18.8个,单株荚重408.0 g,产量11.385 t·hm-2,增加收入11.385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通蚕鲜7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3009/97021)F2//97021早世代选择和回交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大粒鲜食蚕豆新品种,属秋播大粒鲜食蚕豆类型,全生育期220 d左右(采收鲜荚生育期209 d);大荚大粒,干籽粒百粒重205 g左右,鲜籽粒百粒重410~450 g;产量高,江苏省区域试验鲜荚平均产量19 600.2 kg/hm2;品质优,蛋白质含量30.5%,淀粉含量53.8%;抗逆性强,耐寒性好,中抗赤斑病、锈病,较耐白粉病,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秋播鲜食蚕豆种植.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27-1929
晋科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05年以晋遗38为母本、忻毛豆1号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新品系。2015年参加山西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晋科2号比对照晋科4号增产28.9%;2016年参加山西省鲜食大豆生产试验,晋科2号比对照晋科4号增产17.2%;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收青荚95~105 d,产量高,荚大粒大,品质好,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8.
鲜食蚕豆“通鲜二号”春季反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蚕豆成为蔬菜补淡品种,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高效反季节栽培技术,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积极的社会效应。通过对蚕豆浸种、低温春化催芽提前打破休眠,并进行保护地设施管理,辅之温湿度、肥水、摘心等关键栽培措施,使蚕豆比一般露地种植提前近1个月采收,产量达1000kg/667m2。  相似文献   

9.
蚕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30%左右,在豆类作物中是仅次于大豆的一种植物蛋白资源。菜用鲜蚕豆具有鲜、甜、面、嫩、糯等特色.由于其颜色碧绿,常与其他食品搭配,是高档佳肴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0.
11.
蚕豆新品种苏蚕豆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江苏省主要栽培的冷季鲜食豆科作物之一,在高效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生产上普遍缺少适合东南亚市场及北京、上海经济区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的蚕豆新品种.苏蚕豆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干青兼用型蚕豆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介绍了苏蚕豆2号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福建省福鼎市蚕豆产业发展,应把握鲜食蚕豆春化早熟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做好催芽春化、合理密植、精细管理及绿色栽培,并注意科学实施配套栽培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种植蚕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江苏省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7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4.
鲜食蚕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豆是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新鲜嫩蚕豆子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成分,是蔬菜中的佳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蚕豆鲜销市场的拓展,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鲜食蚕豆的种植效益日渐显现,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闽南地区冬季气温稳定,春季气温回升快,蚕  相似文献   

15.
夏秋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3号是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衢夏引4号作母本,与上海香豆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品种夏播组区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85.0 kg,比对照增产14.6%,极显著;2008年续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48.6 kg,比对照增产3.7%;2008年生产试验,鲜荚亩平均产量628.4 kg,比对照增产3.4%;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鄂蚕豆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谷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蚕豆(Vicia faba L.)新品种,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征特性。2015年该品系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其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本文主要介绍了鄂蚕豆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粒鲜食蚕豆的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粒鲜食蚕豆粒大,口味好,营养丰富,可鲜售,也可速冻加工远销国外市场,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 主要特征特性 大粒鲜食蚕豆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其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枝力强;株高85~105cm;茎、叶色偏淡,叶大而厚;鲜豆  相似文献   

18.
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鲜食蚕豆作为粗粮和无公害农产品,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近几年来,嘉善县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种植鲜食蚕豆既可助农增收,一般亩产值在700~800元,促进冬季效益农业的开发,又能推广豆秆还田,改善地力,是当前实现增积绿肥的主要手段。我县从2004年冬季开始引进和开展了鲜食蚕豆“慈溪大粒1号”新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与研究,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南通地区鲜食蚕豆产业发展,总结了相关高效栽培技术,内容包括: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精心选地,注重排涝;在10月上、中旬播种;施肥以基肥为主,注重磷、钾肥的施用;控制疯长;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注意轮作,间隔期为1~3年等。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传统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从2001年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300千克~1600千克,亩产值3500元~5000元;鲜食玉米平均亩产3500个~4000个果穗,亩产值3000元~5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