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杂交晚粳花优14在江西省适宜播种期和栽插苗数,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栽插苗数试验。结果表明:花优14在鄱阳湖平原作双季晚稻手工栽插,适宜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秧龄25~30 d,每丛插3本或3本以上有利获取高产,最后提出了花优14高效应用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制种实施“父本栽插苗数”、“父母本栽插行比”、“生物激素使用”和“父本偏施氮肥”四项试验,明确了该组合制种父本适宜栽插苗数为穴栽2粒种子苗,行比以2:12为宜,九二○最佳用量为240g/hm^2。分析了父本适当偏施氮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为对象,设置1、2、3和4苗·穴-1等4个处理,研究每穴栽插苗数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探明杂交中籼稻机插秧适宜的每穴栽插苗数。结果表明,在拔节及抽穗期,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但抽穗期以后由于3、4苗·穴-1处理的群体叶面积衰减较快,致使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减少,成熟期时以2苗·穴-1处理最高。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每穗粒数逐渐减少,但单穴超过2苗时,穗数的增加不再显著;结实率除4苗·穴-1处理显著降低外,其余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受每穴栽插苗数的影响较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及产量均随着每穴栽插苗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以2苗·穴-1最高。综合来看,机插杂交中籼稻以单穴2苗最为适宜,能使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形成高光效群体,保持较高LAI及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增大群体颖花量从而获得高产。每穴栽插苗数过多不利于群体颖花量的增加,反而易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新源占在豫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和栽插密度,设置3个播种期(4月5日、4月28日和5月20日)和3个栽插密度(33 cm×12 cm、33 cm×14 cm和33 cm×16 cm)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栽插密度对新源占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为播种至拔节持续时间减少,而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持续时间变化不大),有效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变化不大,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减少,每穗粒数增加,颖花量逐渐降低,产量也随密度降低而减少,但稻米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所改善。综合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因素,新源占在豫南地区作中稻种植时应在4月28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3cm×12 cm。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优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最适播种量为155~175g/盘;在行距30 cm固定情况下,栽插株距14 cm最有利于发挥‘花优14'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氮量300 kg/hm~2、基蘖肥:穗肥=7:3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花优14'机插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多小穗品种双多2号和香米德优8号2个优质软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优质软米不同栽插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大田用种量、拔秧、运秧和栽秧等成本问题,优质软米在同一栽插密度下,栽插苗数以每丛栽插3~6苗(蘖)为宜。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产上优质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为苛刻,明确其主要栽培参数,对优质稻的推广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优质水稻新品种泰优鄂香丝苗为材料,研究其在江汉平原的关键稳产保优栽培技术。试验设计了4种施氮量、4种栽插密度处理;2种播种期、2种栽插苗数处理;2种抗倒伏的化学调控剂及其组合处理。结果表明:(1)综合权衡各栽培技术对该品种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其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2)与第1播种期相比,第2播种期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得到协同提高;(3)化学调控可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不同喷施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立丰灵处理>立丰灵处理>多效唑处理>CK。研究结果表明,保证泰优鄂香丝苗稳产保优的技术组合为5月20日左右播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180 kg/hm2,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4~5株/穴),并分别在水稻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浓度为0.03%)、拔节后7 d喷施立丰灵(浓度为0.1%)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施氮量和栽插苗数对新型杂交早稻新品种"鄱优364"产量形成的影响,在16.67 cm×20 cm同一栽插规格下,探讨其不同施氮量(0,120,150,180,210 kg/hm25个水平)和栽插苗数(2,3,4根/穴3个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纯氮为210 kg/hm2时,增穗、增产效果均不明显,反而降低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着栽插苗数增加,产量和有效穗数也随之增加,每穗粒数随之降低,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呈降低趋势;施氮量和栽插苗数互作对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和栽插苗数的增加,产量增加,然而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减少,对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施氮量180 kg/hm2结合栽插苗数4根/穴有利于"鄱优364"增产。  相似文献   

9.
皖稻12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特点,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2005年对其在淮北地区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播期、栽插密度与激素用量等对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母本栽插密度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性状。皖稻125制种产量3 000 kg/hm2适宜的播种期及播差期为:父本5月10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31 d;父母本行比宜采用2∶14;母本栽插密度采用13.3 cm×13.3 cm,九二○的用量控制在210 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对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制种田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播期、栽插密度与激素用量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协优9019适宜的播种期及播差期为:在江淮之间,父本5月7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27d,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父母本行比宜采用2∶14;母本栽插密度采用13.3cm×13.3cm,激素"920"的用量控制在210g/hm2左右,以达到协调群体结构,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