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稻951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粳稻9516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行距为2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150kg/hm^2,适宜栽插行距为33.3cm。在此试验条件下,可获得适宜穗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指数,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栽插方式对米粉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米粉专用稻品种湘早籼33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栽插规格和基本苗数对米粉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栽培,每穴栽植4~5苗,能优化米粉稻的群体结构,缓和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的矛盾,促进其干物质生产,米粉稻产量提高2.33%,与米粉加工密切相关的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0.61%和1.50%. 相似文献
7.
8.
9.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并能降低垩白率 ,提高碾米品质和稻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稻虾种养模式下水稻中微量元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开展不同龙虾品种和密度的田间试验,设计水稻单作(rice monoculture ,R)、水稻克氏原螯虾低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low density,RCL)、水稻克氏原螯虾高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high density,RCH)和水稻澳龙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RA)4个处理,分析了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稻米品质、中微量元素与品质的相关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其中Fe、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R处理相比,RCH、RCL和RA处理稻米的Fe含量分别增加52.0%、23.4%和21.4%,Ca含量分别增加45.7%、32.1%和22.8%,Mg含量分别增加45.0%、28.6%和23.3%。稻米中微量元素提升,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稻米品质中的蛋白质与Fe、Ca和Mg呈显著(P<0.05)正相关,胶稠度与Fe、Ca和Mg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粒率均与Ca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品质变优,其中RCH处理稻米品质改善效果最好。与R处理相比较,RCH、RCL和RA处理的纯收益分别增加了506%、314%和429%。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能够提高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选择中,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群体有效穗数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穴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1.50万穴/hm2,其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可分别达8.84t/hm2和7.24t/hm2。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为了探明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插秧密度,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0353.26 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16 cm、每穴插2株的处理,此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与结实率也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穴着粒数和每穴穗数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每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每穴着粒数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试验条件下,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插秧密度最好,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