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通过对大田种植的南粳9108进行两种行距(25cm、30cm)处理,通过对其成熟期各项农艺性状测定及产量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在有效穗数接近的前提下,25cm行距平均产量较30cm行距平均产量高825kg/hm2,且产量波动幅度较小,适合大面积生产管理下保证稳产;30cm行距处理下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但单产峰值较25cm行距最高单产高出460kg/hm2,适合精细化种植管理下获得高产。南粳9108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结实率与千粒重对产量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江苏省加强优质稻米的选育,也通过栽培措施来促进优质稻米生产。江苏省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为平台,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该县优质粳稻机械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该县稻米品质的提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秸秆还田直播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水稻塑盘抛秧技术四种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栽培技术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希望本次研究对掌握南粳9108在该县生育期表现和更好的提高优质粳稻的产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穗肥用量试验表明,南粳9108最适穗肥运筹为促花肥倒4叶期667m2施尿素7.5 kg,保花肥倒2叶期667m2施尿素5kg,不影响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南粳9108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的优质粳稻新品种,生育期相对较短,产量水平较高,米质较优,是比较理想的发展优质粳稻生产的品种。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株高较矮,穗部枝梗数较多,容易争取大穗高产。生产上,目标产量10875kg/hm^2,适宜穗数为337.5万穗/hm^2,主要技术管理措施为:合理控制前期分蘖肥和平衡肥的施用,适当提高后期穗肥的比重,够苗后果断脱水晾田控苗,控制基部节间和叶片的过度伸长,积极促进上3叶的生长,提高高效叶面积比例。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南粳9108示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南粳9108在大丰市的综合表现,进一步了解该新品种在大丰市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开展人工栽插、机插秧2种栽培方法示范比较,结果表明:南粳9108品种稳产性、丰产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南粳9108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南粳9108的特征特性,介绍其在南通市通州区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大田管理等内容,以指导南粳9108的栽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播、机条播、机插秧3种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的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生育期比较安全。从产量水平来看,3种不同播栽方式的产量均在9 500 kg/hm~2以上,机插秧产量最高,为10 573.5 kg/hm~2;机条播次之,为9 879.2 kg/hm~2;直播最低,为9 530.6 kg/hm~2,机插秧与机条播产量分别较直播增加10.9%、3.7%。从净效益来看,机插秧净效益最高,达17 055.3元/hm~2;机条播次之,为15 192.3元/hm~2;直播最低,仅为12 711.7元/hm~2,机插秧与机条播的净效益分别较直播增加34.2%、19.5%。  相似文献   

12.
印水型杂交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产量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的 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和辽粳10A×晚轮422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 SCA效应较高。父本 GCA效应和组合 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 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华香糯”(原名“D2 6”)是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系统选育方法从武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稻“912 1”品系中选育成的中熟中粳香糯稻 ,1998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 ,1999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稻区试 ,2 0 0 0年在参加江苏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  相似文献   

14.
粳稻新品种毕粳43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毕粳43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粳43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 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 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06-6和吉玉粳两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2006-2008年连续三年在其适应种植区域进行异地多点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其穗大小、穗粒数、千粒重等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经过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粒数、结实率,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与穗长和穗粒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明确了粳稻品种的丰产性好坏主要取决于株型、分蘖力、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为育种家选育既高产又稳产的粳稻品种,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排序是每穗总粒数(0.6995)>有效穗(0.6307)>结实率(0.5064)>千粒重(0.2577)。因此,利用川谷A配组杂交稻组合时,应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前提下,着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排序是每穗总粒数(0.6995)>有效穗(0.6307)>结实率(0.5064)>千粒重(0.2577)。因此,利用川谷A配组杂交稻组合时,应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前提下,着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9.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