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8月和2013年8月在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进行的调查,研究了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60种,其中硅藻种类数最多(113种),甲藻其次(31种),蓝藻、金藻、黄藻、绿藻、裸藻和隐藻偶有检出。优势种共8种,包括7种硅藻和1种甲藻。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磷酸盐、亚硝酸盐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核电站邻近海域营养盐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表现为硝酸盐浓度急剧升高,由1983年的0.70μmol/L升至2013年的29.38μmol/L,N/P由4.9∶1升至53.7∶1。同时浮游植物群落也有较大变化,表现为优势种呈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向骨条藻Skeletonema spp.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日照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2月和8月对该海域18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种类和优势种组成、丰度、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调查分析,利用CLUSTER聚类分析、MDS排序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41属92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1属73种,甲藻门(Pyrrophyta)9属18种,金藻门(Chrysophyta)1属1种。冬季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深环沟角毛藻(Chaetoceros constrictus)。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为2.20×106~6.12×107cells/m3,夏季丰度为3.75×104~5.70×106cells/m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盐度、水深、溶解氧(DO)、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总氮和重金属中的锌。在日照近岸海域,相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能更好地反映该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 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为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非低氧区,溶解氧的多寡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和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溶解氧、磷酸盐、悬浮物,氨氮有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5.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众多生态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方法]2016年对新疆某水库10个采样站位的浮游植物及水体主要理化因子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6种(属),其中优势种(属)10种。种类组成上,由春季的金藻-硅藻型转变成夏季硅藻-绿藻型再到秋季蓝藻-硅藻型。浮游植物总平均生物量为7.32 mg/L,生物量季节变动显著,春季高于夏季,秋季最低。垂直分布方面,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表层均高于中层和底层,秋季各水层间差异不显著。PCA分析显示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从春季到秋季的显著梯度变化情况,入库水流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为水环境评价与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对洞头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逐月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87种,主要由硅藻(143种)和甲藻(40种)组成,金藻、绿藻和蓝藻偶有检出。全年共发现20种优势种,其中硅藻16种,甲藻3种,蓝藻1种。浮游植物丰度、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月变化均较大。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为溶解硅(DSi)、溶解无机氮(DIN)、氮磷比(N:P)、溶解无机磷(DIP)、硅磷比(Si:P)、盐度和温度。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和瓯江径流也是影响本海域浮游植物变化的重要因素:6-9月,台湾暖流影响较大,调查海域外海暖水性种类增多;其他各月闽浙沿岸流和瓯江径流影响较大,调查海域既有近岸低盐种类,也有半咸水、淡水种类。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洞头海域营养盐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表现为硝酸盐浓度急剧升高,由1981-1982年的12.89 μmol/L升至2010-2011年的52.63 μmol/L,N:P由19.1:1升至51.8:1。同时浮游植物群落也有较大改变,表现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增加(由5.8×105 个/m3上升至39.2×106 个/m3)和优势种的更替(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向骨条藻Skeletonema spp.演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网围养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10.
长湖海子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7月对长湖海子湖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1种(含变种和变型),以绿藻最多(45.10%),其次为蓝藻(29.41%)和硅藻(13.73%),裸藻、甲藻和隐藻所占比例均低于2%。共鉴定出8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优势度最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39.01×105~575.20×105 cells/L,平均值为385.86×105 cells/L。根据海子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水平、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海子湖水域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各站点与TN、NH3-N、DO及TP关系较紧密,主要浮游植物中多数蓝藻与TN呈明显正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点与海子湖狭长形地形、进水口产生的水动力学特征以及沿岸较多人为因素干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连云港海州湾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A、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养殖区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42.32g.m-2和71.83个.m-2,明显高于天然海滨浴场A断面处的11.24 g.m-2和63.67个.m-2;A、B断面配对站位群落相似性指数超过0.50的有6对,而其他有显著性关系的却不是非常明显,表明海洋工程可能使附近海域内各生境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化程度降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中,春、夏、秋、冬季的多样度分别为1.72、1.20、1.68、0.84,其中冬季达到重度污染,这可能与人为扰动有关,海洋工程活动会导致生态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甚至生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整体上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受田湾核电站相关工程活动影响的程度尚不能得出定论,需要继续调查监测该海域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方法]于2017年5—11月每月中旬采集莱州湾10个扇贝养殖区的水样,对其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到浮游植物5门53属90种,其中硅藻门35属65种,金藻门4属4种,绿藻门3属4种,甲藻门9属15种,隐藻门2属2种。浮游植物密度在春、秋季较大,而优势种数目在夏季最多。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1.306 0~3.571 1,均匀度指数为0.365 8~0.965 0,丰富度指数为1.424 5~4.416 0。[结论]在调查期间,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分布均匀,且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红沙港海水中浮游植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5~6月在红沙港海域进行的2次调查采样,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有浮游植物9属16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绕孢角毛藻、刚毛根管藻;丰度、均匀度值较低;多数站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2,呈中度污染状态;海域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大潮的测定值高于小潮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14.
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7-8258,8333
[目的]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水厂水源水及生物监测池中的变化过程,为饮用水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8月7~23日对水厂水源水取水口及生物监测池内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并鉴定和计数。[结果]从种类的变化来看,二者浮游植物种类基本相同,受草食性鱼类牧食影响不大,硅藻门均占绝对优势;从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来看,生物监测池中浮游植物均高于水源水。[结论]浮游植物对栖息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能及时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浮游植物的监测,可实现对水源水的有效监测,从而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延安研究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定标准地结合临时样地的方法对延安研究区退耕初期不同退耕年份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形成、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沙蓬和黄花蒿首先占据退耕地,甚至可形成单优群落。②退耕3 a后,土壤结皮逐渐发育,限制了沙蓬种子的萌发,其他物种趁机占领沙蓬的生态位,群落组成相对丰富,主要植物种有黄花蒿、狗尾草、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及杠柳。③若群落内或周围有杠柳“母树”,第4~5 a就可以形成杠柳群落;样地周围若有白刺花种源,同期内白刺花也可进入样地,但不会成为优势种。④退耕地植物群落形成和演替的前期,演替进程主要是由该立地初期所拥有的植物种类决定。⑤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过程中,种间替代是逐渐的,演替系列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列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bia)、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小空心藻(Coelastrum microporum)、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等。蓝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春、夏、秋季,绿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冬季,黄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秋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均值为1.13,藻类综合指数全年均值为6.00,元荡湖水体呈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7.
舟山电厂附近海域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2019年夏季舟山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调查成果,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等,进一步探究群落受舟山电厂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历年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密度、生物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等均在一定范围波动,年际变化相对较小,而空间变化较为显著,表现为排水口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密度、生物量总体略高于对照点海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秦山核电站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种类、造景手法以及功能性等方面入手,调查了夏季秦山核电站3个厂区及其周边环境的植物景观。综合考虑生态、美学、合理等因素,根据秦山核定站参观开放区、办公区、厂区、沿海景观带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和不同限制条件,提出不同的植物景观改造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位于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市东园排污口进行环境因子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排污口的污水影响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导致海水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分别超过四类、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有部分化学物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又根据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的实际需求,探讨了龙海市东园排污口与邻近海域环境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当今普遍关注的海水水质恶化、赤潮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