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2.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泥鳅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分析了相关注意问题,从而为广西保护和开发利用泥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赵林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139-139,156
本文对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杂食性淡水食用鱼,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态特性、食性、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介绍了泥鳅亲鱼的选育、人工催产以及苗种培育技术,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肉质细嫩、清香鲜美、营养价值高,还药用。从1995年至今,泥鳅数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但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  相似文献   

7.
兰州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鲶,俗称黄河鲶,分布于黄河水系,已发现最大个体34公斤,是尚未开发利用的野生种群.该鱼不但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低温、耐低氧等良好的生态习性,而且还具有经济价值高、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已成为本地产名贵鱼类,颇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探索出黄河鲶人工养殖技术,使其成为新的养殖对象,以求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头水产部门从1999年开始进行黄河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的试验,现将2003年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黄杰 《农家致富》2004,(8):40-40
鳅池地址选择鳅池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避风向阳、交配便捷处.池底土以黏土带腐殖质为最好.不宜使用沙质底。  相似文献   

10.
11.
周鸣谦  刘云鹤  姚东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61-17763,17765
[目的]研究比较泥鳅加工中的不同脱腥方法的脱腥效果.[方法]确定用于即食泥鳅加工的香辛料腌制脱腥的最佳配方以及用于膨化泥鳅加工的柠檬酸盐混合液浸泡脱腥的最佳配方,并采用GC-MS法对脱腥前后泥鳅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用于即食泥鳅加工的香辛料腌制脱腥最佳配方为食盐3%,料酒8%,姜汁4%,五香粉1%;用于膨化泥鳅加工的柠檬酸盐混合液浸泡脱腥最佳配方为食盐2%,柠檬酸0.15%,鱼液质量比为1:4.未脱腥泥鳅肉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醛类、酮类是其主要腥味物质,经脱腥处理后,腥味物质含量明显减少.[结论]研究可为开发生产不同的泥鳅产品所需相应的脱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殖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保护与利用泥鳅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形态特征的泥鳅染色体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期3~4 d。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快要耗尽时达高峰(88%),以后又下降。内源性营养期,仔鱼日平均生长率为0.84 mm/d;PNR前的摄食期,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06 mm/d,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45 mm/d;PNR后至死亡前,饥饿仔鱼体长呈负增长,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0.65 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12 d内的全长和日龄呈线性相关:L=0.452 3D 3.129 2,R2=0.953 5;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M=0.154 4L-0.452 5,R2=0.957 6。  相似文献   

15.
甲醛对泥鳅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估测甲醛的环境毒性,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泥鳅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D50)、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h的LD50为365.0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6.82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137.28mg/L)染毒后第6天(5.801‰),微核率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其GPT和GOT最低活力分别出现在最高质量浓度组染毒后第2天(28.765U/mg)、第4天(44.975U/mg)。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17.
渗透压、pH和温度对泥鳅精子活力及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集成熟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精子,在不同的渗透压、pH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活力观察。结果表明:①保持泥鳅精子活力较强的适宜渗透压和pH分别是(100~200)mOsm(1mOsm≈0.248kPa)和pH7.0~8.0,而活力最强时的渗透压和pH则分别为150mOsm和7.6;②在(20~30)℃范围内泥鳅精子激活率均较高,且当温度为25℃时,其激活率最高;③泥鳅受精率最高时的最适渗透压和pH分别为150mOsm和7.6,这与泥鳅精子活力最强时的渗透压和pH条件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