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糙皮侧耳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影响糙皮侧耳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的因子。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由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各个因素,确定氮素的添加量,最后确立发酵时间。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2.5,pH为5.5,培养温度为28℃时,在原有发酵料的基础上添加尿素1%,接种培养糙皮侧耳10d后,玉米秸秆的处理效果最佳,此时ADL降解率和DM损失率分别为38.64%和14.78%.  相似文献   

2.
糙皮侧耳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对糙皮侧耳P5漆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3℃,最适反应pH为6.0;该酶的酸碱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好,在pH5.0~6.5条件下处理24h可保留97%以上的酶活,4~20℃处理1h酶活保持不变,60℃处理1h可保留80%以上的酶活;金属离子对漆酶酶活有明显的影响,Cu2+、Mn2+、Z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a2+、Fe2+、Fe3+和Pb2+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该结果可为耐高温漆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猴头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4个猴头菌株在4种培养基质上生长时的营养规律。结果表明,猴头菌在废棉及棉籽壳基质上生长时子实体转化率较高,能够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为碳源。纤维素是猴头菌子实体阶段的主要碳源;猴头菌对不同纤维素含量的培养基质的利用率有显著不同;猴头菌生长期间能向基质中释放胞外 CMC 酶、FP 酶和 HC 酶,3种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对糙皮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因含黄酮类、内酯类、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而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各个月份不同质量分数的银杏叶粉末,制成不同月份不同浓度的斜面培养基,进行糙皮侧耳菌丝体培养试验,观测银杏叶对糙皮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培养基中加入银杏叶粉末后都对糙皮侧耳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10月份采集的含量为5 g/L的银杏叶粉末对糙皮侧耳菌丝体促生作用最强且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低温诱导糙皮侧耳菌丝成熟的机制,为糙皮侧耳在实际栽培与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糙皮侧耳菌株“双抗黑平”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糙皮侧耳的出菇情况及菌丝生理指标的变化。设置3种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组(25℃)、低温处理组(17℃)、高温处理组(33℃)。结果表明,经低温17℃诱导处理糙皮侧耳后可正常出菇,而25、33℃诱导处理后均无原基形成,无法形成子实体。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DAB染色显示处理组中菌丝的染色程度较深。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处理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33℃高温处理组中各个物质的含量最高;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是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丝中CAT活性的大小依次为33℃处理组>17℃处理组>25℃处理组;高温处理组菌丝POD活性最高,达到115.63 U/(g·min),但17℃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温度诱导处理7 d,对照组中SOD活性最高,然而经12 h和24 h处理后,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高产木质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对玉米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期采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获得的3株红侧耳菌株CM12、CM13和CM16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生长速度测定试验进行优势突变菌株的初筛,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进行高产木质纤维素酶突变菌株最终筛选,并对其进行ITS-PCR鉴定.结果 表明:3株菌株与原菌株均产生明显拮抗;CM13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最快,高于CM12、CM16及原菌株;CM13菌株在纯玉米秸秆粉培养基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均最高,分别为121.23,144.11,793.38,238.92U/L,比原菌株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3.07%、12.90%、19.93%和30.22%.ITS-PCR结果表明,CM13菌株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糙皮侧耳秸秆分解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秸秆。[方法]以糙皮侧耳为出发菌株,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初筛、复筛选育高效分解秸秆的菌株。[结果]随着照射时间延长,原生质体再生率下降。原生质体半致死照射剂量约为25 s。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后,获得菌株08P217,其各种木质素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都远远高于出发菌株,木质素降解率与漆酶酶活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和锰过氧化物酶酶活无相关性。菌株08P217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出发菌株的1.75、1.71倍。[结论]菌株08P217的木质素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高于出发菌株,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优于出发菌株,可以作为秸秆开发利用的潜在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自然敞口的聚乙烯(PE)保鲜袋中,分析1℃和5℃贮藏期间糙皮侧耳的硬度、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营养物质含量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 ℃贮藏的糙皮侧耳能更好地抑制失重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刘慧  王毅彰  杨卫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75-4877
介绍了平菇生料栽培中的污染源,并且针对各个易污染环节进行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预防病虫害污染。  相似文献   

12.
平菇玉米芯发酵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工艺流程、技术关键、异常现象及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平菇玉米芯发酵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翟兴礼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58-5859
[目的]筛选发酵料栽培平菇适宜的接种方法。[方法]用塑料袋栽培平菇,采用两端开放式接种、菌袋三道接种和菌料拌匀接种3种接种方法,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和污染率。[结果]两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且污染率极低(7%)。菌料拌匀接种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明显比两端开放式接种差,而且污染率较高(21%);菌袋三道接种与两端开放式接种无明显差别。[结论]用塑料袋栽培平菇,两端开放式接种效果较好,菌丝生长快、长势好、周期短、污染率低。  相似文献   

14.
正交法优化白平菇深层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白平菇对碳氮源的利用情况,并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了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红糖、乳糖、淀粉,最适氮源为麦麸、酵母粉、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20~30∶1,最适培养基为红糖1.5%、麦麸3%、硫酸镁0.1%。  相似文献   

15.
将杏鲍菇一次性出菇后的菌渣与棉籽壳、石灰以不同的配比组合发酵,用于栽培平菇,研究适合堆料发酵和提高产量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杏鲍菇菌渣,通过传统发酵料方式栽培平菇,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在栽培料中加入20%杏鲍菇菌渣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袋栽研究了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杏鲍菇、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8.08,17.39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4.43%,76.01%;在子实体发育阶段,杏鲍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0.15%~94.03%,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0.49%~94.56%;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杏鲍菇、白灵菇对培养料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05.79,104.50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3.22%,80.51%。这说明杏鲍菇、白灵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3.22%,80.51%的碳源来自于木质纤维素。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培养料中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81.31%,80.38%,对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2.20%,69.03%,对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56.14%,59.72%,说明杏鲍菇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强于白灵菇。在试验条件下,杏鲍菇的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均比白灵菇短,出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也较白灵菇高,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杏鲍菇具有比白灵菇更强的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平菇在降解富舍纤维素的原料时,纤维素酶活性受到降解产物葡萄糖的反馈调节。随着纤维素酶活性的降低,纤维素降解速率下降;通过对平菇菌种进行遗传操作,获得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以此来实现平菇的高产。实验对平菇杂-17生产菌株进行氯化锂和亚硝基胍联合诱变处理,利用舍葡萄糖结构类似物2-脱氧葡萄糖的纤维素培养基平板进行筛选,得到平菇纤维素酶抗降解物阻遏的突变株。通过对突变株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筛选获得了一株纤维素酶活力较平菇原始菌株有明显提高的抗降解物葡萄糖阻遏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微型平菇子实体歧向发育受菌株差异性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在菌株差异性中,具有长柄性状的菌株具有柄向发育的优势,具有粗中棒、粗短棒、杵状性状的菌株具有盖向发育的优势。在外部因素中,偏高CO2浓度是决定微型菇歧向发育的最关键因素,其作用效果依菌柄类型不同而异;光照对于微型菇歧向发育具有良好的辅助性;高湿和偏低温度有利于微型平菇的发生发育及商品性的提高。该结果有助于微型平菇用种的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绥化市北林区平菇的代料栽培技术,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从栽培模式、栽培季节、原料准备、发酵以及出菇管理几方面阐述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温度、起始pH、最佳装液量、最佳培养时间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平菇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4℃、起始pH 6.5、装液量240 L、培养时间3 d。发酵罐最佳配方为:玉米面2%、麸皮1.2%、红糖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05%、酵母膏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