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J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第三方测评实践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透过测评数据与"农民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满意度"的调查数据,从"政府标准化建设视角"与"农民生活者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面临"政绩考核"之忧、"千村一面"之虑、"环境正义"之难的困境;并尝试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步骤"发展、"孵化器"发展、"社会工作"发展3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构筑了"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而农村生态文明与当下社会所提倡的"美丽乡村"之间有着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从"美丽乡村"的视角出发,从观念、管理、规划及资金4个方面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39-240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四个襄阳",加速推进襄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整治和文化生态保护都要抓,硬件和软件都要硬;不要照搬模式搞建设,不要过于标准化失去村庄特色;要注意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参与,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规划建设正实现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的时代跨越。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努力探索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地方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道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人口众多,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分析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1号文件,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提出了诸多振奋人心的扶农、惠农政策,并将"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提上重要日程。该文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为例,针对当地乡村基础建设、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转变思想观、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视角、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措施,从而有效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民生存和发展。为解决天水市刘坪乡何湾村"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单一、地方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对乡村发展条件及发展目标的分析,该文从土地利用、交通、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何湾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安徽省全域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安徽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与江浙沪的差距凸显。该文梳理了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及其标准化现状,系统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且从标准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征程,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此基础上,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延伸与实践,对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其相关研究备受关注。而乡村旅游与特色乡镇是美丽乡村系统的有机构成,其发展更显重要。本文基于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概述,以此为视角,在对扬州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乡镇现状作出分析的同时,就其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州市炭步镇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的认知.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宣传不足、农民小农意识浓厚,乡村社会治理惰性等因素,导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责任意识缺失.因此,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处理政府、农民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树立农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民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其重要一环。该文在论述精准扶贫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精准扶贫视角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而后从精心组织、打造特色产业型新农村;坚持村民为主、全力抓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建设,着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和民主管理水平、搞好社区软环境建设;宣传先行、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4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标准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将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分为探索起步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稳步提升阶段,梳理总结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结合统计数据,从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试点示范、标准制定及研究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推进路径和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我国在从不同角度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农业农村各项规划中标准化出现的次数呈上升趋势,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农村领域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渐增加,各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标准化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南省栾川县、修武县、新县美丽乡村建设,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农民致富、村民就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及产业融合"五大效应",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作为"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举措,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实践,"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浙江省安吉县吟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总结其成功的建设经验及其不足与教训,阐述"美丽乡村"视角下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乡村特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真正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推进农村绿色科技,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农村生态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这些对策与建议对其他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69-170
文明乡风培育是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明乡风培育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文明乡风培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要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以及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当地农民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村民生福祉,让农民充分享受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究竟如何抓?瓮安县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形成了四种发展模式:即高效农业型、生态保护型、乡村旅游型、产业发展型模式。通过对瓮安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肤浅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建设的重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十三五"时期发展方向,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领域,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视角,分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目的是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贯彻落实的成果展现。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是目前我国正在全力规划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该文总结了福建省永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耦合理论视角,提出乡村休闲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形成乡村休闲养生、乡村休闲住宿、乡村特色交通、乡村休闲创意、乡村休闲乐购、乡土文化娱乐六种新业态,新业态对满足旅游者休闲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繁荣市场供给、促进乡村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各地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应注意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把握各新业态的核心理念与建设重点,创造性改变乡村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是我国当前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政策和举措。而"产村相融"的乡村建设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产村相融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明确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区位、完善服务配套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环境四大路径进行乡村综合规划整治,从而推进"以村带产,以产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探究乡土产业结构优化与乡村景观品质提升有机融合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乡村问题的根源是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失衡。本文以惠州市大良村为例,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从景观规划设计视角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策略,以期为化解乡村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提供新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