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塬 《中国农资》2011,(28):6-6
袁隆平,这位已逾杖朝之年的老人有着非比寻常的气场,精神矍铄、步伐稳重、双眼有神。本报记者在“湖南袁氏生态植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超级稻专用肥邮政分销启动仪式签约会”期间对袁隆平院士进行了专访.袁隆平院士的平易近人超出了记者的想象,准确的数据脱口而出,与记者的交流思维敏捷,这让记者对袁老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
袁先生: 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谁养活中国人?1994年的夏天,一位外国学者的质疑在国际上引发各种讨论。如今,站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回头再看这个问题时答案早已显而易见。这其中,杂交水稻功不可没。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装进了世界人民的米袋子,更让很多人鼓足了钱袋子。仅在中国的成功推广,就为人类每年多养活7000万人口,而且对世界范围内减少饥饿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杨振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家,享有杂交水稻领域"南袁北杨"、"籼粳并用"之誉。南袁指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北杨,就指的是杨振玉教授。杨振玉,1927年出生于江西丰城。1949年全国解放时考入上海复旦大学,随后参加抗美援朝,之后转到沈阳农业大学继续学习农学,1957年12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从事水稻栽培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曾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在地球的东方一个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震撼世界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在这场"绿色革命"中,袁隆平摘下了绿色王国中"杂交水稻"这颗瑰丽的绿宝石。本文作者通过对袁隆平院士近距离的访谈,记述了这场"绿色革命"的旗手,从湘西偏远荒凉的黔阳安江农校校园走向国际大舞台的艰辛而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这个泥腿子跟我们一样风里跑、雨里钻,成天巴着个水稻,果真把水稻搞出了花样,让我们这些种粮人都有赚头。他就是刘文炳,‘刘文炳’这三个字特值钱!”这是尤溪县管前镇管前村的农民对刘文炳的朴实赞许。有一幅引人注目的照片——刘文炳与他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的合影。刘文炳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与水稻那股亲热劲,没人能比得了,他心系水稻、无悔人生的高尚品格也没人能比得上。这位在杂交水稻育种制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专家,曾两次辞掉官职,两次拒绝进城,至今扎根农村,把原来一个小小的农技站,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7.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8.
现任丹东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辽宁省玉米育种专家——刘春增研究员,在玉米育种生涯中走过了35个春秋,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主持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品种20多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I0001-I0001
刘文炳,农业推广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为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及福建省农业科学家。现为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基地主任,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尤溪东南超泰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科研院荣誉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这是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院长,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在自己工作笔记扉页写着的一句话,这可能就是这个古稀老人跨越世纪的梦想,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培育优良玉米品种的信念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正>1964年,袁隆平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开创了我国籼型杂交稻的研究。经历了6年的探索,袁隆平提出了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该设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11,(8):14-14
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近日发布新的研究成果:所选育的“红莲型新不育系珞红4A”,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褐飞虱具有显著抗性。  相似文献   

14.
吴长波 《世界农业》2006,(10):54-55
在福建省尤溪县,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制种单产6771.75kg/hm2新记录;他连续3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记录,成为目前选育3个超级稻Ⅱ优4886、Ⅱ优28、Ⅱ优6号,夺取单产突破18000kg/hm2大关历史性突破“三连冠”的育  相似文献   

15.
<正>袁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2007,(9):4-4
(续第8期)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人类发明的一项最古老的产业。农作物是从选择野草的种子驯化来的。水稻的祖先是一种野禾,也称为野生稻。考古学家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出距今1万多年前的稻作遗存,表明远古人采集并驯化野生稻有悠久的历史。现今人类种植的千姿百态、品类繁多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古代人选择并积累了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它们都是通过人工选择种子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业》2007,(8):5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从国家统计局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 000万吨大关,比2012年增产1 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其中玉米贡献最大。在山西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部粮食作物面积的半壁江山,玉米总产量占到了全部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