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造防护林     
营造防护林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近期的,用以改善小区气候,逐年增加农业产量。据调查,在丹麦多风地区增产量达到4—10%。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子孙后代,保护土壤不被侵蚀。我将就此讲如下几个问题: 1.风的运动和防护林。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防风阻沙规律及防护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绿洲边缘及内部营造农田防护林最重要的作用是降低风速、控制农田土壤风蚀、防止或减轻地表起沙和风沙入侵,为农业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绿洲农田防护林是绿洲防风阻沙、控制风蚀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定位观测实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类型的防护林防风阻沙的基本规律及防护效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20世纪30年代陆续开垦为旱作农田,特殊自然环境使风蚀沙漠化强烈发展,经过30多年的耕作,70%以上土地显现灌丛沙堆密集,出现风蚀劣地、片状沙地,耕地则呈现砾质化、耕垄积沙的典型风蚀沙漠化景观。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农田防护林,到90年代农田防护林起到防护作用。20世纪末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创造了“以林治沙,农田林网建设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商都县西井子乡则是这一模式的样板。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标尺法对杨树和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地表风蚀状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对于表层土壤具有保育作用。这2种农田防护林网在防护距离、防护效能上有一定差别,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表层土壤风蚀量小于杨树农田防护林网,杨树防护林网内风蚀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20 m处,风蚀深度3.1m;樟子松防护林网内风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100 m处,风蚀深度为4.17 m。  相似文献   

5.
世界1/3以上的陆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普遍存在沙丘流动的问题,湖岸和海滨沙滩的流沙使问题更加严重,没有一个大陆不存在治沙问题。风蚀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垦耕、过度放牧和樵采引起风蚀。雨量不稳定的边远地区,开垦后常常旱作,容易欠收,土壤裸露,尤其夏季引起严重的风蚀。开阔地上灌丛林过度采伐,草场过度放牧,使原来保护土壤的植被层消失,造成风蚀。风蚀时,最细小的土粒在大气中呈悬浮状。现已发现,大气中的这种尘土如果密度大,会干扰成云和降雨过程。因为悬浮的尘土干扰了反照率——不同地表反射出的太阳辐射。这种太阳辐射的反射,决定大气的冷热。当热量被反射,热气团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云。但是当尘土悬浮在地球表面,太阳热量的下传和反射都受阻而减少。干旱区大气湿度有  相似文献   

6.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属于干旱草原区,从开垦以来,大量原始植被遭到破坏,以土壤风蚀沙化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沙漠化已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控制风蚀沙化,促进农牧业稳定高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1975年,盟委、行署提出在后山地区联合营造农田防护林。西井子乡是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54个风蚀沙化危害严重乡之一,该乡广泛发动群众,从1975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  相似文献   

7.
一、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农田防护林与四旁林木所形成的庞大的防护林体系,可以防止和减轻风沙、台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风蚀、沙埋、沙打、冰雹、霜冻、折株、搂粒和因大气与土壤干旱所造成的籽粒干瘪等直接为害。并有着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发、蒸腾,调节气温,减轻土壤和空气干旱,延长无霜期,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耕作层含盐量等良好作用。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农田防护林的防灾保产作用,在新疆、内蒙自然灾害严重的地方,效果表现得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 张家口地区位于首都西北部,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建设卫程的重点——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的范围。1986年,我们在总体规划中,对危及首都西北环境的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从宏观上探讨了先期营造防护林骨于工程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据研究,防护林带在生荒地上效果较差,但对保护农田土壤的效应却是很显著的。它能防干旱、风蚀及尘风暴等自然灾害,可起到改良农业气候和土壤,促进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作用。 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果,要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而降低近地层(离地面0.5米)的风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小作物的蒸腾,以及限制雪蚀、风蚀等则为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也是防护林体系气候动力学的函数。这个结果是许多研究者在研究了气体、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防护林带的效果,可用以下气体动力学公式表示: sum from CT to ЛП(Vη)=[((-0.9in+87)/sinφ+C_(bo)  相似文献   

10.
发挥防护林体系作用提高林业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滕连锁徐永芳(黑龙江省林业厅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生产属于旱作农业,农牧业生产对自然气候条件的反应较为敏感。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我省历史上部分无林或远离林区...  相似文献   

11.
一、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与四旁林木所形成的庞大的防护林体系,可以防止和减轻风沙、台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风蚀、沙埋、沙打、冰雹、霜冻、折株、搂粒和因大气与土壤干旱所造成的籽粒干瘪等直接为害。并有着提高空气温度,减少蒸发、蒸腾,调节气温,减轻土壤和空气干旱,延长无霜期,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耕作层含盐  相似文献   

12.
<正>农田防护林是以保护耕地免受风蚀沙埋,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为目标所营建的防护林,是防止土地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非常重视,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西部土壤风蚀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2种主要易蚀土壤风沙土和黑钙土,对其风蚀过程中的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特征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风沙流多分布在30cm的高度范围内,风沙土与黑钙土风蚀量分别占总风沙量的99.80%和96.89%;在70cm高度范围内,风沙土风蚀量与高度的关系遵循多项式规律,黑钙土风蚀量与高度关系遵循对数函数规律关系;风沙土风蚀临界土壤含水量为2%,黑钙土风蚀临界含水量为6%,土壤含水量大于临界含水量时土壤风蚀会得到有效控制;相同风速下,2种土样的风蚀量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风沙土呈负指函数关系,黑钙土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及三北防护林中广泛应用,在风蚀荒漠化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平茬复壮试验,为灌木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害,5年期间,项目林内风蚀比对照减轻9.3%~55.5%;造林后,受防护林保护农田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0%~15.3%。通过大量走访风沙区农民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营造防风固沙林后,辽西北风沙区的农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10%~30%。  相似文献   

17.
苏联草原地区强度农业耕作的地方,表层土壤经常遭受风蚀.其风蚀程度决定于土壤的特性.例如,当风速为20—24米/秒时,典型重粘壤黑土的侵蚀每小时达到0.01—0.3吨/公顷,暗粟色和粟色壤土为0.3—14.5吨/公顷,而沙壤质和沙质黑土、粟色土的损失,达到62吨/公顷.为了使土壤免受风蚀,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草原地区设计和营造了防护林带体系.如果按照农业区域内风的状况,土壤对于风的抗性,以及其他风蚀因素来选择林带体系参数的话,那么林带的土壤防护效果将特别高.制约林带体系土壤改良效果的参数是:林带高度、林带结构、主林带走向、下垫面粗糙度,林带横断面的形状及林带之间的距离等.林带高度:在垂直的和水平的方向上影响着防风区域的长度,因而影响着林带之间的距离.林带高度依赖于林分的组成,乔木树种的年龄和配置、立地条件和营林技术.林带结构:和高度一样,是林带体系非常重要的空气动力学参数,决定着林带之间的距离.依据现有的分类,划分为三种主要的林带结构(表1).林带的结构依赖于林分的组成,林分的成层现象,林冠高度(这里和以后是指从地面到第一个活枝的距离),行数和乔灌木树种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灌溉农业地区如果灌溉不科学,排水不得当,最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农业大量减产。本文通过据英吉沙县盐渍化地区的防护林体系结构调查,确认采用林带、条状网格形式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是防止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仅对英吉沙县部份盐渍化地区造林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浅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现状、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影响土壤风蚀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土壤风蚀的防治措施。并根据以上分析,对土壤风蚀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原造林是稳定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试图从土壤特性变化和风蚀积沙作用方面探讨草原人工造林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明显改善;草原造林能够明显减少林缘外围土壤风蚀,而在林内积沙,阻止长距离输沙.同时,由于草原植被退化,引起严重的土壤风蚀,导致草原土壤性质恶化和表层粗砾化,而草原地区合理造林对保护草原土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