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临远8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冬小麦‘临远8号’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按每小区固定1 m长势均匀的样段,测得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群体数量。每小区成熟时选取麦穗30个,测得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待籽粒晒干后,测得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小麦群体性状呈现随播期推迟总茎数减少,随播量增大总茎数增多的趋势。(2)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播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3)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5日播种,播量为300×104粒/hm2产量最高为8722.58 kg/hm2,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375×104粒/hm2产量次之为8678.25 kg/hm2。播期是引起小麦产量和产量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临远8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2日,播量为300×104粒/hm2至375×104粒/hm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栽培措施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渭麦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开展播期、播量、氮肥三因素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田间采取裂区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施氮量分别为210 kg/hm2(A1)、105 kg/hm2(A2)、不施肥(A3),播期分别为10月2日(B1)、10月18日(B2)、10月27日(B3),播量分别为180×104苗/hm2(C1)、270×104苗/hm2(C2)、360×104苗/hm2(C3)。结果表明:氮肥施入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影响显著。‘渭麦9号’在10月18日,270×104苗/hm2和360×104苗/...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李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169-172
为了探讨甜荞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种植密度(B1:45万/hm2、B2:75万/hm2、B3:105万/hm2、B4:135万/hm2)和播期(A1:7月28日、A2: 8月7日、A3:8月27日)2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播期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有较大影响。其中,8月27日(A3)播种的生育期比7月28日(A1)、8月7日(A2)播种的生育期长10天左右,株高比A1、A2平均矮9 cm和12 cm,主茎节数相应减少3.8节和2.7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对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播期、密度对甜荞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1B4处理,其产量为3997.55 kg/hm2,比产量最低的A2B1处理增产134.25%;A1B3、A1B4、A2B4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970.25、3997.55、3970.20 kg/hm2,是本试验中较高的产量,可见,105万/hm2~135万/hm2的播种密度和适当提早播期(7月底到8月上旬)能获得较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的合理使用肥料奠定基础。本试验以‘天隆优619’和‘盐丰47’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处理,分别为CK(0 kg/hm2)、T1(15 kg/hm2)、T2(30 kg/hm2)和T3(45 kg/hm2),测定并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619-T2和47-T2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9.15%和18.45%,与CK相比差异显著;光合速率与CK相比差异显著,619-T2和47-T2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8.40%、10.62%和9.84%、8.77%;在品质方面,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沿黄稻区强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播期对稻茬强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沿黄稻区以‘豫麦34’强筋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10月8日、10月18日、10月28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产量及产量因素、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含量、淀粉含量及组分含量、粉质参数值。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的稻茬强筋小麦在10月8日至28日期间,适期早播可提高产量,产量最高为3593.33 kg/hm2,产量最低为1862.25 kg/hm2;随着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下降,播期对蛋白质各组分和淀粉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尽一致;综合面粉质量参数评价结果,中期(10月18日)播种的最优,晚期播种(10月28日)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五因素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解析各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方程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度较好;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播期>施氮量>施钾量>密度>施磷量;密度与施钾量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大于18750kg/h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播期为7月30日,种植密度7812~9 096株/hm2,施氮量为625.27~656.55kg/hm2,施磷量为376.12~414.75kg/hm2,施钾量为740.62~779.77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开封地区不同类型高油酸花生最佳播种时期,更好地促进高油酸花生种植,以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7个播种时期,调查了不同播期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发现随着播期推迟主茎高和侧枝长先升高后降低,出仁率和百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相邻播期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月18日播种,3个品种的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最低,出仁率、百果重和产量最高,分别为6235.5kg/hm2、6241.5kg/hm2和6139.5kg/hm2,较其他播期增幅分别为11.68%~47.12%、15.72%~45.29%和0.91%~48.36%。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开封地区露地平播种植模式下油酸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月18日左右,小果品种开农1760在5月18日至6月7日范围内越早播种产量越高,最迟不应晚于6月7日。  相似文献   

8.
以油用向日葵T562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5个播期(4月25日、5月2日、5月9日、5月16日及5月23日)和4个种植密度(3.75×104、4.50×104、5.25×104、6.00×104株/hm2)条件下向日葵干物质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播期对向日葵出苗至开花阶段影响较大,对开花至成熟阶段影响较小。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密度下的均值依次为4.50×104>3.75×104>6.00×104>5.25×104株/hm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盘粒重逐渐降低,产量逐渐增加。籽仁率在播期5月16日、密度5.25×104株/hm2处理下达最大,为74.09%;百粒重及产量在播期5月2日、密度6.00×104株/hm2处理下达最大,分别为8.76g、6859.00kg/hm2;单盘粒重在播期5月23日、密度3.75×104株/hm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38.14g。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毛叶苕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毛叶苕子苗情不稳、低产晚熟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田间小区试验,探究4月10日(ST1)、4月20日(ST2)、4月30日(ST3)和5月10日(ST4)4个播期下毛叶苕子生育期持续时间、农艺性状、干物质累积和籽粒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毛叶苕子各生育期持续时间及出苗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播期下毛叶苕子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根瘤数差异显著,且干物质积累量呈慢—快—慢增长趋势,其中均以ST2播期表现最好;在产量方面,2年均以ST2处理最高,为942.45~1 056.75kg/hm2,籽粒产量同积温和降水量显著相关,且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4月20日播种毛叶苕子能较大程度适应当地水热条件,增加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根瘤数,实现稳产高产。4月20日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毛叶苕子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江苏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优质强筋品种‘瑞华麦506’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5日、15日、25日、11月4日和14日)和密度(2.1×106、2.7×106和3.3×106/hm2)对温光利用、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减少了出苗至越冬始期累积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花后累积日照时数。迟播显著降低了茎蘖数和穗数,但不同程度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每晚播种10天,生育期、积温、日照时数和穗数分别减少8.5天、108℃、38 h和3.85×105/hm2,产量损失700 kg/hm2。推迟播期降低了面粉吸水率,但增加了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密度对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而言,10月15日播种、采用2.7×106/hm2密度是江苏淮北强筋小麦协同高产优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1.
黄淮南部玉米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近年来黄淮南部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变化, 2015—201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以该区主推品种郑单958为材料, 采用分期播种方法, 研究玉米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探讨气候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由于年际间、播期间气候因子的差异, 玉米产量差异显著, 大体表现为春播产量高于夏播, 且夏播产量随播种时间的推迟而显著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 玉米苗期日均温逐渐升高, 粒期日均温逐渐降低, 有效积温减少, 生育期缩短。试验设定密度下, 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穗粒数, 而影响百粒重和穗粒数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和粒期有效积温。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是苗期气温日较差(r = 0.696*)和日均温(r = -0.638*)、粒期有效积温(r = 0.822**)和日均温(r = 0.723**)、生育期有效积温(r = 0.843**)。因此, 生产上, 春播玉米播期由传统的4月15日左右推迟至5月1日左右, 可减少花期阴雨和高温热害影响, 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夏播玉米在麦收后抢时早播, 不仅可争取更多积温, 还可使玉米苗期处于较低日均温、粒期处于较高日均温的有利温度条件下, 同时为推迟收获期和机械粒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棉花短季直播栽培模式对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棉花短季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014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试验基地,采用"311"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品种JX0010的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处理的棉铃时空分布、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棉铃时间分布上以秋桃比例最大,空间分布上纵向分布以中下部成铃数所占比例大,横向分布以内围铃为主。根据结果,建立了3个栽培因子施氮量(x1)、密度(x2)、播种期(x3)与子棉产量的多项式回归方程:y=213.522+3.9331x1+6.414x2-21.4619x3-5.7541x12-4.321x22-7.5348x32~(-1)1.982x1x2-0.1645x1x3+3.5747x2x3。分析回归方程得出,单因子效应表现为播种期密度施氮量,交互作用表现为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密度与播种期的互作效应施氮量与播种期的互作效应,根据回归方程得到子棉高产的最佳组合为施氮量202.35 kg·hm-2、密度6.20万株·hm-2、播种期5月19日,产量为5510.25 kg·hm-2。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受影响的顺序为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强度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  相似文献   

13.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鲁西南地区小麦的最佳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以‘山农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不还田免耕(T1)、秸秆还田免耕(T2)、秸秆还田两旋一耕(T3)、秸秆还田深耕(T4)4种耕作方式和225(N1)、165(N2)、300 kg/hm2(N3) 3种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T4产量最高,达8210.59 kg/hm2,较T1、T2、T3分别增产2.25%、5.71%、8.61%;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300 kg/hm2(N3)时最高。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互作效应极显著,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4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施氮量增加了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吸水量。因此,鲁西南地区实施深耕配施氮肥300 kg/hm2,是小麦生产实现高产和优质的最佳耕作和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5.
春播早熟区谷田除草剂筛选及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适合在春播早熟区应用的除草剂种类与用量,为该区域普及谷子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撑。选择4种当地农资市场出售的主要谷田除草剂及两种喷施方法,对株防效、鲜重防效、产量、出苗率及株高进行研究。结果得出:(1)10%单嘧磺隆对双子叶杂草防效高达92%以上,且5种浓度基本一致。综合对单、双子叶杂草的25天和40天防效,莠去津播后苗前≥10%单嘧磺隆≥二甲四氯钠≥莠去津苗后≥2,4-D丁酯,其中以莠去津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以浓度3000、4500 g/hm2喷施效果最好。(2)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3000、2250 g/hm2处理、莠去津种后苗前喷施750、1500 g/hm2处理增产幅度大。(3)对出苗影响小的是:莠去津播后苗前750、1500 g/hm2处理、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1500、 2250 g/hm2处理、2,4-D丁酯1500 g/hm2处理。前期抑制生长强烈的是10%单嘧磺隆和莠去津播后苗前处理。综所上述:适宜的除草剂、用药浓度及施用方法为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1500、2250 g/hm2和莠去津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1500 g/hm2喷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的影响,确定冀北地区油葵最优栽培方案.本研究采用5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油葵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 表明,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油葵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播期氮肥互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标产量大于2916.67 kg/...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碳基肥料用量对富川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的作用效果,为提高富川烟叶的可用性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用基肥条施的方式,研究不同用量高碳基肥对烟株农艺性状、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及产质量的影响。对照CK为常规施肥,复合肥总施肥量为1125 kg/hm2,基肥为825 kg/hm2,追肥为300 kg/hm2。在追肥用量一样、施氮量一样的情况下,T1、T2、T3 3个高碳基肥处理的基肥施肥量分别为600、1050、1500 kg/hm2。结果表明,高碳基肥能够促进上部叶的开片,对中部叶叶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促进根系发育、促进烟株健壮生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提高中部叶钾离子的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有增加产值的作用,总产值的增幅在14.00%~21.00%之间,尤其促进上部叶的产值,增幅达到28.16%以上;有促进上等烟比例的作用,而中等烟比例稍低。该试验T2处理的效果最好,整体表现为T2>T1>T3>CK,建议在广西贺州地区推广1050 kg/hm2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formation of two different cotton cultivars were studied under machine-picked conditions in the coastal saline-alkali area of 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and harvest method to improve cotton yield and quality consistency. [Method]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tate-run Haixing farm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2017 with a cotton crop seeded in 2016. The hybrid cotton Jiza 2 and conventional cotton Shikang 126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Varieties were tested using three sowing dates: April 15 (B1), April 25 (B2), and May 5 (B3) as the main plot. Six harvest dates were also used as subplots in this experiment: September 10, September 20, September 30, October 10, October 20, and October 30. [Results] The lint yield of Jiza 2 was nearly 1 400 kg·hm-2 when the sowing date was May 5. Conversely, the highest lint yield for Shikang 126 was obtained when the cotton was sown on April 25. The yield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owing times was mainly formed in September, with this month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5% of yield. The fiber quality was better in September than October. The fiber quality of Jiza 2 was improved with a delay inthe sowing date. The best fiber quality for Shikang 126 was obtained with the April 25 sowing date. There was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cronaire, fiber length, and length uniformity with different September harvest times. The fiber quality index was optimized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micronaire, upper half mean length, and length uniformity were higher with Shikang 126 before September 20 when sown on April 2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yield and quality index indicated that hybrid cotton Jiza 2 performed best when sown on May 5 and harv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The conventional cotton Shikang 126 should be sown around April 25 and harv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last ten-day of September.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苏中地区小麦生产情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获取了代表苏中的兴化和高邮两市2016—2020年度小麦生产调研数据,明确了该区域从事小麦生产的农户以51~60岁中老年劳动者为主,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但接受能力偏低。不同农户田间小麦播期、播种量和肥料施用量均有明显差异。在10月26日—11月5日播种,采用211~240 kg/hm2的播种量易获得高产。两地农户平均施氮水平分别为308 kg/hm2和281 kg/hm2,部分农户施氮量高于350 kg/hm2时,产量不增反减。在播期、播量和施氮量作用下,兴化和高邮市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129.64 kg/hm2和6788.25 kg/hm2,农户间高产水平与低产水平间的产量差值分别为2270.36 kg/hm2、1611.75 kg/hm2。不同种麦规模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同,种植面积为6.67~20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