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多个品牌价值较高或时效性较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样本,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理清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关联性要素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其高质量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构建了以关联性要素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约束条件和逻辑起点,以"信息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为核心动力,以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基本保障,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为价值体系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地理标志应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稳固生产者竞争地位,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手段。具有极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在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后也为其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根据2015年10月赴浙江省的考察调研,从生产种植环节、产品加工环节、销售渠道环节、法律保护方面、协会管理方面对"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径山茶"地理标志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加强茶叶行业协会的管理,增强部门之间的合作,防止地理标志名称通用化,加大假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维权力度,把握产业发展与限制的冲突,打造"中国茶"国家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用水安全的分区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农业用水区域差异特点,选择水资源状况、农业用水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的10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2013年为基准年对我国农业用水进行分区,为我国农业用水安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按照省级行政单元农业用水可划分为8类地区,第1类地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等3省,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的13.3%和12.5%;第2类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安徽、四川、重庆、广西等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述2个指标分别为23.6%和20.3%;第3类地区是海南省,上述2个指标分别为0.9%和0.3%;第4类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等7省,以占6.8%的水资源量、19.2%的农业用水量,生产了33.7%的农业产值和32.4%的粮食;第5类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3省(自治区),以占6.9%的水资源量、12.0%的农业用水量,生产了20.5%的粮食;第6类地区包括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4个省(自治区),农业用水量、粮食产量分别占16.2%和3.2%;第7类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4省,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19.5%和10.2%;第8类地区包括天津、上海、北京等3个直辖市,农业用水量与粮食产量最低,分别占全国比例为1.1%和0.6%。第4类和第5类地区合计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31.2%和52.9%,是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特别关注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用水分区对策,第1类地区以节水为主;第2类地区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主;第3类地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第4类地区在挖掘本地区节水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外流域调水或水权交易增加水资源总量;第5类地区以提高农业用水保障程度为主;第6类地区以保护水资源和水源涵养为主;第7类、第8类地区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为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农业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9年,来宾市农业科学院向农业农村部申请来宾甘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获得通过,对来宾市加快推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来宾甘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作简要阐述,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为了保护地理标志,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通过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济南、荣成、烟台等地的地理标志保护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了地理标志保护实际情况。调查发现:我国地理标志使用中存在管理部门管理混乱、生产者投机、消费者认同感弱、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差、品牌效应弱等问题,应改革地理标志管理模式,加强地理标志市场监管;适度规模化生产,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品牌管理,强化品牌效应;改善地理标志宣传方式,以增强消费者认同感。要保护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应正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营造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重庆西部潼南县,有蔬菜基地85万亩,年产量170万吨,占重庆蔬菜市场1/4份额,产品远销全国20个省市。全县建成县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专业合作社126家,共有8万农户、17万余农村劳动力投入蔬菜产业。推广优良品种130多个,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03个、申报认证绿色蔬菜产品20个,"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潼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制定下一步规划方案提供参考资料。利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长治"五期工程涉及的212个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聚为4类,以封禁治理、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3类地区有146个小流域,占总量的68.9%。土壤侵蚀聚为4类,以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为主的4类、一类地区共有158个小流域,占总面积的74.6%。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为:以封禁治理和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地区无明显流失面积较大,这两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业》2013,(1):49
2013年1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农牧局公布了"银川精品农业"标志。此标志近期将在银川市527个无公害、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绿色食品包装上启用,旨在合力打造具有银川地域特色的统一标志性大品牌。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银川市"三品一标"认证已累计达52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78个,绿色食品认证123个,有机产品认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6个;认证产品合计产量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50.93%。银川市农牧局副局长冯伟斌介绍,尽管银川市已获认证的无公害、绿色、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1月7-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福州举办。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品牌宣传,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立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展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展区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以"产自特定地域、彰显独特品味、传承农耕文明"为主题,设立了全国综合展区和地方精品展区,总面积近4000m~2。在全国综合展区上,对全国农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和更好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冀北地区保存的50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了26个表型性状,以不同块茎肉色进行分组,设置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4种取样方法,5%、10%、15%、20%、25%和30%共6种取样比例,利用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和4种聚类方法(类平均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抽选核心种质。利用遗传多样性特征值、t检验、评价参数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核心种质的表型性状进行评价,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平方根比例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20%为最佳取样比例,欧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最优聚类方法为最短距离法,最终抽提出100份马铃薯核心种质,占全部种质的19.92%;核心种质的评价和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100份核心种质消除了大部分遗传冗余,保留了所有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研究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制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有效地监测复杂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该文以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为例,研究大范围复杂地区土地利用遥感自动、快速提取方法。首先构建适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分类系统;其次,采用地理分区综合遥感分类法对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制图。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方法适宜大范围复杂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有效提取,Kappa系数0.71,较未分区的分类结果高0.12。分类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其中>6°~25°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量的63.33%,应加大这部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该研究为大范围复杂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总结了"十二五"和2015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工作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任务,以及2016年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两步聚类、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长治"工程涉及的212条小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聚为四类,以坡耕地、梯田和经果林为主的三类、四类流域条数占流域总条数的59.9%;土壤侵蚀聚为四类,以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为主的四类、一类流域条数占流域总条数的74.6%。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为:以林地和难利用地为主的流域侵蚀程度最轻,强烈及强烈以上的侵蚀主要发生在以坡耕地为主的流域内。  相似文献   

14.
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质量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针对普通线性回归分析以空间平稳数据为假设,而忽视空间数据局部变化特征的缺陷;该文以上海市西郊的青浦区为案例区,通过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等距离空间分类法,对该区184个行政村的景观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引入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用以评估压力类因素对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对比线性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3个模型在解释青浦区行政村景观生态质量空间差异的精度。结果表明:2014年青浦区各行政村的景观生态质量指数的变化幅度为0.03~5.49,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景观生态质量与8种压力类影响因素的关系随着空间位置的改变表现出局部变化特征,即使同一因素对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在方向和大小上均表现不同;通过对比3个模型的解释结果可以判断,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处理空间非平稳性和空间异质性上,其预测精度优于线性回归模型,而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处理由于"边界模糊"导致的"边界效应"问题上,其模拟的精度优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村域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和尺度敏感性。与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呈正相关的因素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化率;与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呈负相关的因素依次为:人口抚养比、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人口密度、聚耕比、距最近城镇中心距离。研究结果可为都市郊区景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空间整治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者需求满足的重要抓手,但还存在产品营养品质不清、品质特点不明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及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品质提升需求,以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宿迁籼米为例,介绍了其营养品质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案和成果,以期为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分等分级及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武隆猪腰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县政府以羊角镇为核心,以旅游消费为依托,将"武隆猪腰枣"纳入特色果业进行重点打造。简介了经多年实践摸索出的武隆猪腰枣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建园要求,移栽定植,整形,田间管理(土壤管理、合理间作、肥料管理、水分管理、花果管理、修剪、采收),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战略意义和理论基础,以当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和浙江的实践探索为切入点,全面梳理总结了浙江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创新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锋  张转霞  扶恒  唐诗月  徐坷坷  宋昕  王晴  骆永明 《土壤》2021,53(6):1132-1141
以有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全国277个有机污染场地的行业类别、污染类型以及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布情况,发现主要贡献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行业,贡献率为37.9%;污染类型中以各类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为主;除了不同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复合,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占总场地58.5%。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布中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最多,占54.9%,与欧美有机污染场地中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占比最多不同;其次为总石油烃和苯系物,占比分别为49.5%和36.8%。全国典型地理区域的有机污染特征和污染物超筛选值结果表明,总体上南方有机污染场地数目多于北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场地数目明显多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和中南地区有机污染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各区域内污染物种类分布与行业相关性强,如多环芳烃污染多在各地区焦化厂场地中出现,总石油烃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出现在机械制造和金属冶炼行业场地;氯代烃类污染物出现在氯碱生产相关场地;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二噁英等污染出现在电子废弃物拆解集中区。通过对全国有机污染场地的分析和各地区污染特征的讨论,以期为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污染场地的监督与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发展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宁波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对目前宁波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为保障宁波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优化是促进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生态和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和国土空间"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冲突空间修正规则的制定,提出了一种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综合优化分区方法,并结合地理空间建模和统计分析工具,构建了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综合优化分区格局。结果表明:1)最适宜级和适宜级占比之和最多的是生态保护适宜性,为61.21%,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部,城镇开发适宜性最少,为27.81%,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农业开发适宜性为49.80%,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以VI级和V级为主,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承载力等级最高,在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最低;2)在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中,与生态功能相关的国土空间类型占据喀斯特地区发展的主导地位,占79.54%,与城镇功能相关的国土空间类型最少,占2.35%;以城镇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以农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和东部,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3)双评价方法和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协调方法的结合能够更精准化和更合理的构建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不同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类型的合理布局将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石漠化状况的治理以及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