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沪北某大卖场里,人们不难发现,聚集于食品柜台购买熟食、饮料、面包、蔬菜、鲜果之类的人群络绎不绝,但对诸如香蕉片、菠萝片、杏干、果脯、葡萄干等果品加工产品却很少问津。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果品深加工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偏高,销售价格与市场价格相背离,阻碍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其次是一些果品加工企业只是为简单的加工而加工,加工产品口味单一,让人吃不出新意。再者就是现在人们讲究吃得健康,吃得新鲜,而冬天能吃到新鲜的西瓜、草莓、葡萄、樱桃等果品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品加工…  相似文献   

2.
《保鲜与加工》2001,1(6):38-39
1柑桔类果品的贮藏特性柑桔类果品可分为5大类:即桔类、柑类、橙类、柠檬及柚子。其中柠檬(如香柠檬、尤力克等)和柚子(如沙田柚、文旦柚、白柚、麻柚等)最耐贮运,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11~12月采收的柠檬果实可贮至翌年的6~7月份,最长可到8月份;其次是甜橙类(如夏橙、血橙、红江橙、锦橙、柳橙、新会雪橙等)也可贮藏5~6个月,四川省南充市利用土窖贮藏鹅蛋柑(橙的一种)可贮至翌年的8月份;柑类中的蕉柑较耐贮藏,一般可贮藏4~5个月,其次是温州蜜柑和柑;最不耐贮运的是桔类,如四川的红桔、福建的福桔、浙江…  相似文献   

3.
在果品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因农事操作造成的人为污染,就须对整地、施肥、灌溉、套袋、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采果、选果等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从严管理,不得因人力措施处理不当而造成新的污染。为此,要按照无公害果品的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果品生产的诸多农事生产中,最易造成污染的就是农药和肥料。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农药和肥料的投入。一旦果品发生污染,只要有一项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就会被取消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的认证证书,就不能继续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  相似文献   

4.
国外果品贮藏保鲜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果品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并对果品贮运及销售系统的运营方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1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面临的问题 1 1 "绿色"壁垒制约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已成为最重要的壁垒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果品生产与加工、包装与储运等尚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的环节,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阻.农药残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苹果和梨出口的主要因素,因农药残留和生物激素含量达不到无公害"绿色"标准而限制着我国果品的大量出口.  相似文献   

6.
1影响绿色果品生产的因素 1.1果品产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城乡交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有害气体、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影响着食物安全。如:有害气体既能伤害果树,影响光合作用,又会在果树体内以及果品内积累;在被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大量存积有害物质,通过果品进人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果品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苹果夏秋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是苹果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期的管理不仅影响当年果品产量和质量,而且影响下一年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抓好夏秋季果园管理,加大果园投入,采取一切措施提高果品质量,对促进果品销售、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果品收获旺季,最大限度地将其加工成半成品果浆汁,进行冷藏,待到淡季时再用来加工成饮料,既可以降低成本,保证周年生产,又可有效地缓解原料采收、加工与产品灌装、运输、销售季节性的矛盾,对延长果品加工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也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保鲜与加工》2007,7(2):13-13
我国的水果业发展迅速,由于每年鲜果上市量大且时间集中,极容易因一时滞销而造成积压腐烂。为此,有关水果专家提出应大力开发水果深加工,推广深加工技术新成果,既可以缓解一些地方出现的产销矛盾,又可以提高果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现介绍6种果品加工项目。  相似文献   

10.
1.温湿度管理及贮藏设施果品蔬菜收获后,靠消耗体内的养分进行呼吸作用,其呼吸强度直接影响其鲜度。因此,果品蔬菜保鲜最好的方法是从其收获到消费整个过程一直保持低温高湿条件,即保持冷链的连续性。日本1965年就开始进行果蔬预冷的研究和应用。1971年,长野县小沼农协利用冷藏车将预冷后的大白菜和甘蓝首次投放东京市场,销售一举获得成功。预冷的方式主要有强制通风冷却、差压通风冷却、冷水冷却和真空冷却等。许多试验已证明果蔬预冷品的货架期远比非预冷品长。最近日本开发出一种记录果温数据的小型装置,它对了解果品收获后到消费之间温…  相似文献   

11.
草莓果色泽艳丽、酸甜爽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国内外均将草莓视为高档果品。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草莓极易受损伤和遭受微生物侵染,致使大量的草莓腐烂,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草莓种植户的积极性。为此,寻找适宜的草莓贮藏保鲜处理技术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2.
红提葡萄穗大、粒大,果实色泽红艳,果肉脆硬、含糖量高,口味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陕西省礼泉县在果品结构调整中,把红提葡萄作为重点品种大力发展。前几年,由于广大果农对红提葡萄栽植技术掌握不够,所以每年初春时期,葡萄主干枯死现象比较严重,成为制约葡萄产繁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面对全球“绿色、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面临入世后对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果树生产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高质量的绿色果品,实行品牌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以实现果品生产产业化,果品品质标准化,果品贸易全球化。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果品污染,提高果品质量呢?关键要把好以下几个环节。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绿色果品的生产基地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环境,尽量避免在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建园。要求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无污染,周围没有金属、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14.
鲜食枣营养丰富,口感俱佳,深受人们喜爱,但其贮藏期短,严重影响了鲜食枣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制约了鲜食枣产业发展,研究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是近年来果品保鲜领域的热点。对近年来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鲜食枣采后理论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为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鲜食枣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果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当前我国农林业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林业果树的质量安全很大程度上受其具体的种植技术所影响,因此想要果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必须对相关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设计出可行的改善策略,通过不断的优化工作使我国果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6.
日前,来自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科技开发院江苏分院、陕西果业局、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对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扬州福尔喜果蔬汁机械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PFJ06型苹果分级机、DYQ2500型带式榨汁机两种产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两种机械产品性能优良,生产效率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罗冠葱 《种子科技》2022,(23):58-60
近年来,水果作为市场中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受到我国市场的青睐。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受绿色农业发展背景的影响,传统果树种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需求,探索绿色农业背景下的全新果树种植技术以及提高果品质量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果树种植技术对果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等几方面绿色农业背景下的果树种植技术,以及注重选择生态种植环境、运用绿色生产管理技术、加强果树病虫害防治、改善果树种植环境、优化果树浇灌条件、推广果树套袋技术等提升果品质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借此进一步促进果树种植产业在绿色农业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果品贮藏加工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是保证果树种植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促进果品加工业,乃至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对我国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应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丁云 《种子科技》2020,(8):50-51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与水果产品质量安全在现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受到广泛重视,因此,我国应积极调整林业果品生产结构政策,从而为我国林业果品在种植与生产方面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基于此,主要针对如何保证我国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与果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林业果树行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果品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果品资源丰富,产量逐年增多,果品加工业也随之加快了发展步伐。各种果品加工产品的制造工艺虽然不同,但对原料的选择、贮藏以及分级、清洗、去皮等处理,恰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