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青海省地理信息数据及青海省各站点历年的观测资料确定农作物生育期内的积温与日照的区划指标,利用经纬度、海拔高度与生育期内的积温和日照的模型,应用GIS方法对青海省主要农作物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线椒只适宜于青海省东部几个县区。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的气候资源区划对青海省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及调整农业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部地区6个县的气象、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从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完成了青海省东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风险性较高,东北部和西部以及北部偏西地区的风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揭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为评价单元,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对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西宁、海东2个行政区内均呈现出东南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且大多处在较低水平.从各子系统来看,西宁、海东行政区内的居住条件均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均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周边地区的空间格局;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海东行政区内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西宁行政区内则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了芜根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1°×1°资料,对2014年10月10—11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分析,获得季节转换期间青海省东部大到暴雪天气发生特征,并探讨降水相态变化机理,为日后预报此类天气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救荒野豌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救荒野豌豆在青海省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干旱预警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将基于站点的相对湿润度指数网格化得出区域干旱指标,对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区域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06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近46年来平均月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减小趋势,干旱呈现出缓解趋势;春季和夏季区域干旱指标呈减小的线性趋势,秋季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增大趋势。与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相比,春季干旱历时长且干旱强度大。【结论】区域干旱指标所反映的干旱情况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实际旱情基本相符,且降雨和蒸发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频发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资料,从降水实况、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对2007年8月29日青海省东部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前期副热带高压较强,西伸至高原东部,29日夜间高压东退,中东高压主体东进,在青海湖附近与西伸副高形成两高之间切变,造成了青海省东部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陲与青藏高原东部接壤的过渡地带,总面积266万hm2左右,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因此,本地区的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乡村林业在本区林业生产中又居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着重以乐都区为例,就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林业的经营体制和资金投入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为该地区乡村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东部地区发展设施大樱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省东部温暖河谷地区大樱桃种植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制约因素、设施类型和主栽品种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提出了青海省以设施大樱桃为发展方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习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产量。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青海省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的施肥、栽培及生产情况,明确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为青海省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通县生态环境建设三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使水利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草、灌、乔综合治理相结合,封育措施与植被自我修复能力相结合,创造性的进行山区灌溉林业,为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开创了新局面,树立了样板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综合治理模式是成功、有效的,值得在青海省东部浅山干旱地区积极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就是杂交油菜,属于春油菜种植区,杂交油菜种植已经达到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85%以上,是东部农业区主要的种植作物,也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一、目前主要种植品种1.青杂2号(303)。青杂2号(303)是继青杂一号(青油331)后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又一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0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青海省东部旱区的生态气候特点,从混交造林的树种选择、混交方法、混交类型等方面提出了适宜的混交林营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河、湟水、大通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土地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7009.9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53%.由于气候、地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海东地区成为青海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树状月季在青海省的引种及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将树状月季引种至青海省东部并在当地栽培的可行性,总结了树状月季苗圃培育及嫁接苗定植管理技术,以期扩大和丰富本地庭院绿化、美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1青海省蚕豆生产概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气温低、日照长、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没有高温影响,有利于高产遗传基因的形成和表达。青海生产的蚕豆,籽粒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青海省东部水土流失地区的自然概况,介绍了这一地区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造林技术设计,并对规划设计进行总结,以期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五叶地锦在青海省东部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本区种植,生长状况良好。同时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园林应用前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省江河流域区、地貌单元的自然地理生态特点以及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区划、自然保护区基本趋于一致的原则,将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布局划分为青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区,祁连山地生态畜牧业开发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化草地保护建设区,东部黄土高原草业生态经济区4个区,探讨了4个区的草地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