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株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进行了温度、光线、pH及不同碳汽源试验,以探讨各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出菇试验表明再生株831—I的生物学效率为142%,出菇量比对照831高22.8%,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崔晓  丛倩倩  王庆武 《食用菌》2021,(2):21-23,26
为探索原生质体再生法对秀珍菇菌株提纯复壮的效果,对已经退化的秀珍菇菌株秀-T进行复壮.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得到35株秀-T再生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的5株再生菌株各级菌种长势、长速、出菇时间、胞外酶活力及农艺性状较退化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以再生菌株Re-2复壮效果最为显著,与退化菌株相比,现原基时间提前3d,子实体形成时...  相似文献   

3.
侧耳与香菇原生质体无性再生株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1个菌株为材料,对原生质体无性再生株的单、双核比例、产菇优势及出菇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耳、香菇无性再生株以“锁状联合”的有无可区分为无锁状联合的单核株和有锁状联合的双核株,但其比例因菌株不同而迥异;(2)同一菌株的单、双核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及菇产量等性状有较大差异,双核株多优于单核株;但原生质体双核株与其亲株双核株相比,优劣因菌株而异;(3)无性单核株是进行细胞融合或常规杂交育种的理想材料,而原生质体双核株可用于选出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4.
谢福泉 《食用菌》2005,27(3):14-15
对收集和组织分离的7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多次栽培对比试验,从中选出4株高产优质菌株,其中:Gh、Gf2、Gf3三株为灰黑色菌株,属中温型,出菇温度16~22℃,结实率86%以上;灰树花Gf6菌株为灰白色菌株,属中高温型,出菇温度18-24℃,结实率为94.1%以上。试验中最高单朵重分别为Gh190.5g,Gf2 153.0g,Gf3161.0g,Gf6 160.0g。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在最适条件下制备金针菇Y19和W088菌株原生质体,紫外线照射1分钟进行诱变处理,再生后挑选生长好的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出现出发株没有的新酶带,证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与出发菌株相比,变异菌株生长速度提高23.1 ̄52.3%,出菇时间提早10 ̄14天。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8,(6)
对在浙江绍兴、庆元收集到的23株野生灰树花菌株进行预试验筛选,筛选出8株供试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差异性分析,并进行菌丝培育和菇棚出菇试验。试验表明8株野生灰树花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驯化和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区野生柳松菇资源丰富,尤其沿黄两岸的柳树丛中多发柳松菇,夏秋季节村民多沿黄采摘,或鲜食或晒干,视为难得美味。笔者采摘后进行分离、筛选,对5株菌丝表现较好的进行比较试验,从中选出了一株菌丝粗壮浓密、出菇效果好的菌株,命名为“鲁柳一号”;近年在山东等地进行了推广性试验,结果证明,生物学效率一般在90%以上,最高者可达132%,商品率80%左右。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无孢平菇菌株P2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扫描电镜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一株中低温型、高产、菇形好的无孢平菇突变菌株4-10。品比结果显示,4-10新菌株两年平均生物效率达112%,较出发菌株P22增产19.8%,较对照菌株P51增产22.7%。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香菇2206菌株是我所选育的,适于在北方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通过2年的裁培试验表明,该菌株抗杂性好;菇形圆正,菇质致密、韧性大耐运输,不易开伞.选用常规术屑麸皮配方栽培,出菇期140d.出菇集中.潮次明显,出3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3.48%。  相似文献   

10.
长根菇与鸡菌属间不对称融合后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根菇和鸡Zong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20株。栽培结果显示,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3900、伏夏200、春抗008、黑抗019、黑丰268、早秋高丰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筛选出一个性状表现较好的菌株,并将该菌株接种在3个不同栽培料配方上,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料配方。结果表明:早秋高丰是一株性状优良、生物学产量高的优势菌株。其适宜的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红糖1%,料水重量比1:1.2(含水量60%),pH6.5。在该配方上的子实体出菇齐密,生长旺盛,菇柄粗壮,菌盖肥硕,袋均产量为125g,生物学效率为83.3%。  相似文献   

12.
以8株长根菇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拮抗试验和分子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4株菌株进行子实体形态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各长根菇菌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菌盖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16%.菌株HYE子实体形状好、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颜色好,适合在吉林省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3.
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株出菇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随机取出20株作瓶载,探索其出菇能力。后又将其产量最高的1株进行袋载扩大试验,现将结果简要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共20株,以凤尾菇出发菌株为对照。斜面培养基为PDA。栽培料为棉籽壳100公斤、蔗糖1公斤,石灰1公斤,水120~140公斤,拌匀后定量装瓶或装袋,常规灭菌,无菌操作接种,瓶栽各13瓶,扩大栽培各200袋。  相似文献   

14.
以平菇菌株"灰美2号"的单核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5个浓度梯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核菌株的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拮抗试验、菌丝生长情况、出菇试验、出菇后孢子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出菇菌株菌丝形态的观察,探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平菇菌株的影响,以期为秋水仙素食用菌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菌株与CK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0.01%秋水仙素处理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且菌株菌丝浓密,边缘整齐;出菇试验表明各处理后菌株的产量均明显低于CK,其它农艺性状以及核酸含量与CK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平菇单核菌株出菇后菌丝变为双核菌丝,但由单核菌株出菇后变为双核菌丝的菌株农艺性状明显低于双核菌株.分析发现,0.01%~2.00%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平菇单核菌株的农艺性状和核酸含量并未发生变化,但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以加快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21,(5)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南平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卵泡长根菇菌株,进行4株卵泡长根菇菌株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N-1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最高,但菇盖厚大、柄短,市场认可度不高。菌株HG-1表现优良,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高,菇形好,符合市场需求,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红平菇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文坤  贺新生 《食用菌》2008,30(4):17-19
以0.01~1mmol/L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处理红平菇孢子2h,培养孢子得到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出部分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25个新菌株间有拮抗的占75.4%,无拈抗的占24.6%。32个菌株出菇试验,子实体浅红色的14个,红色12个,白色6个。菌褶正常生长59.3%,向上生长28.1%,菌褶反卷向上生长12.5%,对照100%正常生长。19号和15号菌株产量最高、商品性、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2株野生侧耳属菌株ZY-P和SH-P为试验材料,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设定不同因素对菌丝体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并通过驯化试验探究野生菌株的出菇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Y-P和SH-P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菌株ZY-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H-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酵母膏,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经出菇试验,菌株ZY-P和SH-P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46.36%、49.89%。  相似文献   

18.
王波  唐利民  姜邻  唐瑞生 《食用菌》2001,23(3):11-12
当前,对金针菇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产量要高,而且要求菇形好,柄白,硬挺,耐贮运。为此,我们开展了金针菇的杂交育种试验,现将选育出的一株较优良的杂交菌株川金 2号的特性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亲株 Fv12 菌株来自本单位,为生产上大面积栽培菌株。 金丝"菌株本单位保藏菌株。1 2 育种方法    亲株(Fv1 2 )→单孢菌株亲株(金丝)→单孢菌株 →单孢株→杂交→杂种→拣出→出菇初筛→复筛→示范栽培→推广应用1 3 品比试验 采用专用塑料瓶装料出菇进行品比试验。培养料为:棉子壳 77%,杂木屑 1 0 %…  相似文献   

19.
白平菇优良菌株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 4株白平菇供试菌株中 ,通过生物学测定、出菇试验、品种对比试验等方法 ,选育出一个优良菌株———yt- 3菌株。yt- 3号菌株菌丝生长旺盛 ,抗杂能力强 ,生产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高 ,是供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菌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有正交试验设计Fuzzy分析法,研究了猴头菌袋料栽培中不同菌株、出菇方式及料袋袋宽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8908、袋宽180mm的料袋、两端出菇的组合为最佳栽培模式。以此模式栽培猴头菌,生长学效率达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