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子午岭国有林场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以油松为主的容器苗繁育和推广,不但打破了长期以来常规裸根育苗的束缚,而且为提高油松在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成活率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经过10年的繁育,累计培育油松容器苗近3.5亿袋。本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从圃地选择、种子处理、整地作畦、营养土配制及装袋、灌水点种、搭建塑料小拱棚与揭棚通风和苗期管理等七个方面的适宜子午岭林区的油松容器苗繁育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石质荒山大部分为经过多年造林剩余下来的硬骨头山,常规技术造林成活率很低。为此,在尚义县甲石河乡瓦桶沟村南梁作业区于1992年进行了油松容器育苗造林试验,3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125htn’,成活率均达到94%以上,达到了当年育苗,当年造林且一次成林的良好目的。1主要技术措施及.1容器苗的培育方法1.1.1容器袋的规格油松育苗容器袋的规格为直径5cm,高13cm。1.1.2营养土的配制油松育苗应选择耕作层20cm以下的心立即可。首先把来民对的土过筛清除石砾和杂草等。按8份土与2份发醋好的粪肥混合均匀,制成营养_上。1.1.s苗床制作在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3年生油松苗,接种牛肝菌和血红铆丁菇外生菌根菌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3a幼苗外生菌根的浸染率达到61%,油松造林外生菌根菌浸染率达到57%。山地造林外生菌根菌的浸染率明显小于圃地育苗接种苗浸染率。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9%,苗高生长量提高11.5%,地径生长量提高17.3%。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行山低山土薄、干旱,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进行油松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长15cm,折径7cm,厚度0.02mm的塑料袋为容器,以松林土或山坡草皮土为基质。圃地宜在郁闭度为0.3左右的杨树林冠下。7月下旬栽植最为适宜(百日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9.0%,裸根苗仅为39.5%。容器苗还可节省投资,节约土地,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孙金泉 《绿色科技》2019,(17):131-132
精选优质的鳞苞锥种子进行沙藏,选择圃地,在种子的胚芽刚露头时直接点播到装好配置营养土的无纺布容器中进行了育苗技术试验,苗期加强水肥管理、除草与补苗、病虫害防治、炼苗等。结果表明:鳞苞锥无纺布营养土容器苗当年出圃时平均苗高可达30 cm,平均地径0.3 cm,合格苗出圃率达80%,上山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油松营养袋育苗及造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干旱、瘠薄、沙地及石质山的造林成活率,加快荒山绿化速度,应大力研究、推广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去年,我场搞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育苗面积40平方米,产苗约三万袋,造林60多亩,秋查成活率达90%以上。其做法是: 一、营养袋育苗 1、营养袋的制作:用64开报刊纸糊成直径4厘米、高8厘米的纸袋,每个工可糊1000—1200个。 2、营养土的配制:用捣细并过筛的老圃地的带菌土四份与优质猪圈粪一份混合拌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介绍了利用营养袋育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营养袋苗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结论,并分析了营养袋容器苗造林的优缺点,可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属松科松属,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该树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油松苗裸根移栽成活率低。为了解决油松裸根苗移栽或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油松营养袋播种育苗造林试验,取  相似文献   

10.
从1975年开始,我们连续四年进行了油松营养纸袋育苗造林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试制了小型模具,提高了工效1—2倍,并将培育的油松纸袋苗较大面积的上山造林,应用于生产。几年的实践证明,用容器育苗造  相似文献   

11.
油松容器苗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论述了油松容器苗营养土中掺合尿素的最适量,一定出圃规格油松容器苗的施肥量以及施肥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论述了1年生油松容器苗有关的化学营养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任豆又称砍头树,落叶乔木,适应性强,是石山速生优良树种,主要分布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一般生长在石灰岩山地,生长条件要求低,于坡积土、缝隙地、石穴及四旁均能生长良好。任豆裸根苗以育苗简单、运输简便、造林萌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广受群众好评。现将其育苗与造林方法介绍如下:育苗选取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缓、水源充足的圃地。铲除表土杂草,晒干烧制草皮泥。圃地经充分犁耙,打碎土块,去除石块、草根,熟地则须经800~1000倍敌克松液消毒后,整成畦状,畦面宽1~1.2米,高20~25厘米,长度视圃地而…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造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加速壮苗培育,改变用裸根苗造林的习惯,我所于1978年对油松等十二个树种进行了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培育的油松苗比棚外对照苗高生长大1—2倍。文冠果苗高生长大2—3倍。用三个月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的功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因此成为许多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项目工程的首选树种。但是在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又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油松造林成活率很低。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用容器(营养袋)育苗造林的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时间长的优点,可做到就近育苗,就近上山、按需所育,从而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营养袋育苗顾名思义就是将2a生的露地小苗装入营养袋培育而成,可以使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翌年保存率达9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16.
侧柏容器育苗具有省圃地、省种子、育苗周期短、苗木质量好、缓苗快、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扶风县近几年在日元贷款及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广泛应用,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不停地培育各种规格的侧柏容器苗,同时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侧柏容器育苗技术从营养袋选择、装土、种子催芽、小苗移植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古丈县共生产马尾松容器苗50.1万株,苗木健壮,根系发达,其中河蓬乡所产容器苗平均地径粗0.4厘米、苗高30厘米以上。2000年春季采用容器苗造林,到5月底,所营造的180公顷马尾松,平均抽发新梢20厘米以上,造林成活率达100%。 一、慎重选择育苗地 容器育苗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邻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的地方,还要求育苗地必须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无牲畜及鸟雀危害。 二、精心配制营养土 1、营养土配制要求。对所配制的营养土,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理化性状,有较好的保湿、通气、排…  相似文献   

18.
塑料袋法装运容器苗文/马亚思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较高,但容器苗木装运不方便,营养土容易散落。1996年春,陕西省宝鸡市林研所在实施中德合作陕西西部造林项目中,采用塑料袋装运油松、侧柏1—2年生容器苗,克服了上述不足,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容器苗造林是解决干旱、瘠薄、石质山地阳坡造林主要方法之一。朝阳1980—1983年连续干旱,降雨量为正常年降雨量的60%左右。地下水位平均下降7m,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为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从1982—1984年对侧柏(Thuja orientelie L.)容器苗的培育及其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分育苗、造林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搞三个重复进行对比。一、试验设置与方法 (一)容器苗的培育 1.圃地的选择及作床。容器育苗采用室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朝阳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油松育苗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油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结论,对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是育苗生产与造林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为北方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